最近更新

  •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
  •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最新编辑审核通过的各级别稿件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1>/57587
    2005-10-02
  • 文/陈诚(中国人民大学)在外求学日久,中秋节将至,更加想家了,希望我的这几首诗能给我自己带来些许安慰。同时也借此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愿万家团圆……其一中秋月(十四行)某个季节忽然少了蛙鸣某个季节忽然少了蝉唱某个季节世界忽然变得斑斓叶落无声我在唐诗宋词平平…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59995
    2005-10-02
  • 文/梅花还没打扮够靓丽的身姿,还没来得及舒展一下庸懒的身体,秋,这个不速之客就悄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敞开嘴巴尽情享受着秋之新鲜美味时,可爱的中秋节亦带着月饼的馨香,家人的祝福与嘱托与我们竟相领略这秋的独特意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固然不是我所想领略的…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1>/58260
    2005-10-01
  • 文/丁纯蓝中国野生桂花之乡---浏阳周洛的桂花峡不知牵扯了多少人的思念和想象,在文友们的聚会的口中反复念叨和强调.临近中秋我们迫不及待地顶着秋阳驱车来了.进村只见梯田层层,稻垛群群,小溪里石头林立,真想涉水而上.管理处的廖主任虽然刚从桂花峡出来,仍热情地为我们带路.为了…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1>/60617
    2005-10-01
  • 文/张红莲吃过晚饭,我正在往脸上贴黄瓜,圆圆薄薄的瓜片贴了半个脸。客厅的电话响:"阿洁,今年的中秋节打算怎么过啊!?"电话是燕子打来的,一年多前她嫁到了英国。"燕子,你还好吗?""还好,还好,就是中秋节快到了,很想你们。""真快,你不说我都差点忘记了。"窗外的月亮即将大圆。中…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59630
    2005-10-01
  • 饶仕周(笔名:秋风)中秋,一个唯美的日子,一个让人滋生诗情的日子。月,远远地美着,大而圆满,泛着清辉;月,默默无语,像雪地里的红梅,高高地居于最美的所在,不让我们触摸。它就这样与我们保持着那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留一些想象与朦胧给人类,让我们借着那一寸寸想…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3>/61638
    2005-10-01
  • 文/脂砚在喝醉过一百零一次之后,才发现月还是三千年前李白举杯所邀的那轮明月。人却老了。李白老了,苏轼老了,李清照老了。只是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的诗句依然鲜活动人,在月光下尤显亲切…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3>/68621
    2005-10-01
  • 妈妈离开我已经12年了,早有想写点关于妈妈的事情,我常常感到心里有很多话想说给妈妈听,可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偶然间我看到了哥哥的《中秋情结》,再也无法抑制心底思亲的情感——想念妈妈,值此中秋佳节之时我想写出来,也许会感到一丝安慰,以此作为对妈妈的纪念吧。在我…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66629
    2005-10-01
  •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65076
    2005-10-01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66193
    2005-10-01
  •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1>/66161
    2005-10-01
  •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1>/66624
    2005-10-01
  • 《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1>/65326
    2005-10-01
  •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67033
    2005-10-01
  •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67401
    2005-10-01
  •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72564
    2005-10-01
  •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73127
    2005-10-01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74487
    2005-10-01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3>/75403
    2005-10-01
  •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 [阅读全文] [赞一下]

  • <2>/79177
    2005-10-01
  •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 [阅读全文] [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古榕树下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