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排队抢购手机的疯狂场景,在汽车领域出现了。
问界M8上市48小时卖掉了3.2万台,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分钟就有11个家庭在刷卡买单,五一小长假前,大定甚至突破了6万台,可以说,在35-40万的价位里,问界M8也“爆单”了。
新的问题是,问界M8的月销量,能不能稳住2万台呢?
可能有人已经有答案了,毕竟,在预售一个多月里,还有15万人小定,上市之后有超过6万多准车主锁单排产,月销2万,岂不轻而易举?
不过,要结合市场趋势、工厂产能、问界系列其他车型销量、问界M8自身产品力和对手的竞争力这几个层面理性来聊,这个看似十拿九稳的成绩,很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变数。
一、为什么问界M8能火?
这个疑问,其实也可以理解成:问界M8靠什么吸引了用户?竞品有谁?用户群体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何放弃竞品,选择了问界M8?
先来简单梳理一遍问界M8的核心信息。定位D级增程SUV,全系没7座,5座和6座各有3款配置版本(Max、Max+、Ultra);车长5190mm,轴距3105mm;标配双电机,37kWh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纯电续航201km(CLTC),53.4kWh三元锂电池版,纯电续航310km;标配2颗激光雷达,支持华为乾崑ADS 3.3,三季度也能升级ADS 4;指导价35.98-44.98万元。
那,核心竞品有谁?从尺寸和级别来看,问界M8的核心对手正是理想L9,但从价格维度来看,问界M8又和理想L8(32.18-37.98万元)存在正面竞争关系。不过,2款理想L系的产品性格,又和问界M8截然不同。
简单来讲,理想L8、L9都主打家庭智慧出行场景,内外饰的造型和配置功能,都明显偏年轻、时尚,车主普遍是以90后、95后以及00后为主。另外,这部分用户较大的相似点,一方面都是有孩家庭,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为低龄阶段。说白了,就是车主岁数在35岁以内,孩子还没上初中。
问界M8也是围绕家庭出行来的,不过,造型风格明显走的是成熟风,尽管也佩齐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但很明显,这套风格更符合80后、85后的审美和性格。据不完全统计,大定中男性占比超过七成,且是以BBA车主增换购为主,预算在40万以内,自身是华为终端的长期用户,对华为品牌有一定的认可,从事职业多是企业高管或事业单位。
所以,综合以上这几条,基本也就能回答前面抛出的问题了,问界M8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收获大量订单,一方面正是给了特定人群价格更合适的选择(比如多数功能看齐问界M9,但起售价便宜了11万),另一方面,则是用错位竞争的打法,用理想L9或问界M9的尺寸规格,到价格相对更低的市场展开竞争,从而制造了较高的产品性价比。
如此一来,我们再来讨论本篇核心的问题,问界M8到底能不能稳定月销2万台?先给结论,月销站稳1万台基本没难度,抛除问界M5、M7、M9对工厂30万/年的产能挤压,就问界M8的产品自身竞争力来看,要长期守住2万台,实则还有一些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理想L8和问界M8的产品性格不同,但在裸车价40万预算内,这两款车型之间仍有参考价值,所以我们选择问界M8增程Max+六座版(指导价39.98万)和2024款理想L8 Ultra(指导价37.98万)来对比。
二、轴距较理想L8多10cm,但第三排空间差不多
从账面数据来看,问界M8增程Max+六座版较2024款理想L8 Ultra,在车身长度、车身宽度和轴距上,分别多了110mm、4mm和100mm。
理论上讲,更长的车身长度和轴距,更有利于营造舱内的纵向空间,不过,从实测结果来看,身高175cm的乘客落座问界M8的第三排后,头部和腿部空间仅有三指左右,换到理想L8上,第三排的头部空间勉强有四指,但腿部能接近一拳。明明数据上有10cm左右的优势,为何第三排的乘坐空间反而差不多?
其实原因就在车身结构上。具体来讲,是车身支柱和第二排座椅放置的思路不同。首先,两款车型都遵循了典型的短L113,不过理想L8的后悬更长,这意味着什么?
更长的后悬,意味着能给第三排腾出更多的纵向(腿部)空间,这样一来,第二排座椅也就会随着后悬的前移向车头方向移动,A柱也就更靠前,所以为了同时保留前排和二排的纵向空间利用率,理想L8前悬明显要比问界M8更短,后者尺寸较大的前门板便是佐证之一。
问界M8的第二排座椅,并没有遵循紧挨后轮拱的传统做法,而是独立放置在地板之上,第三排座椅则是放在了后悬架的正上方,一方面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头部空间局限性大,另一方面则是悬架在Z轴方向运动产生的颠簸感,会直接传递给第三排,舒适性存在变量。
也就是说,在尺寸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定位低一级的理想L8,反而在整体空间效果上和问界M8类似,作为一款主打家用SUV的产品而言,空间这部分,问界M8不能说有较大的优势。
三、比理想L8纯电续航多30km,问界M8百公里油费能省6块7
问界M8和理想L8的增程器都为1.5T四缸,驱动形式也都为双电机电四驱,电池容量只有1.1kWh的差距,不过在纯电续航上,问界M8最远能跑310km(CLTC),较理想L8有30km的优势,百公里馈电油耗低了0.9L,若按照95号汽油最新的7.56L/元计算,折合下来每跑100km,问界M8较后者可以省6.7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M8的整备质量达到了2715kg,相比理想L8的2530kg,多了足足185kg,同时双电机的总功率,也多了62kW,理论上讲,车辆总质量越轻、单位输出功率越低,能效也就会越低,所以问界M8的百公里耗电量稍高,但增程器启动发电后的馈电油耗明显更低,这意味着,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问界M8的长距离巡航能力会更实用一些,较低的能效也降低了补能频率。
四、问界M8配双腔闭式空簧,舒适性上限超24款理想L8
既然都是面向家庭用户打造的SUV,底盘舒适性自然也是重头戏。在悬挂硬件上,问界M8和理想L8的所选车型,都配备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也都支持空气悬挂和可变阻尼减振系统,另外由于两台车都配备了激光雷达等辅助驾驶传感器,可以对道路进行预瞄,所以在额外功能上,都可以通过道路环境数据提前对底盘单元进行调节。
不过,问界M8的空气弹簧属于双腔闭式结构,2024款理想L8则为单腔开式,从空气悬挂的构造和功能来看,越多的腔室,越容易削弱悬挂的跳动,或增强对底盘的支撑,所以就这部分而言,底盘的舒适性上限,自然是配备双腔闭式空簧的问界M8要更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包括理想L8在内的L系列,还会在5月8日改款上市,至于空簧是否会升级为理想L9同款的双腔闭式,还有待考证。所以,针对两款车底盘舒适性孰优孰劣的结论,还需要结合2025款理想L8智能焕新版的具体配置再来讨论。
五、问界M8能用ADS4,理想L8将换芯片雷达,辅助驾驶仍有一战
针对辅助驾驶部分,问界M8选装ADS 3.0需要额外再付1万元来买断,理想AD MAX则包含在车价当中,所以想体验满血ADS,问界M8还会拉高一些售价门槛。
由于鸿蒙智行官方并没有公布问界M8所搭载的晟腾芯片具体型号,但按照门店销售所透露的MDC610来讲,稠密算力能到200TOPS,较2024款理想L8 Ultra的双Orin X(508TOPS)存在性能差距,参考独家制作的中国智驾天梯榜来看,华为系和理想汽车均处在第一梯队,但细节效果上仍有不少区别。
另外,按照之前鸿蒙智行官方消息,计划三季度问界M8可升级ADS 4,将会解锁包括高速L3在内的辅助驾驶能力,而接下来理想L8也会更换体积减少60%的禾赛128T激光雷达,以及算力达到700TOPS的Thor U芯片,综合以上因素来看,两款车在辅助驾驶能力的区别上,也存在不少变量,也就是说,从辅助驾驶系统方面,还不能直观反映出两款车型的竞争力高低。
六、写到最后
从用户、竞品和产品力分析来看,问界M8在接下来维持月销1万台,是没有太难难度的,毕竟,在问界M8到来之前,同样强调家用属性的问界M7,在去年曾连续7个月守住了1.3万台以上,50万级别的问界M9同样也是连续月销1万台的常客,结合华为对汽车市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AITO问界的用户基本盘,是能够支撑问界M8交出月销1万成绩单的,而且,新车客群和问界M9还存在部分重叠,所以突破2万台也会在预料之内。
不过,经过上述对比,问界M8较主流竞品并没有太多能对用户购车产生关键决定性的优势,所以不出意外,月销连续稳住2万+,仍有一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