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最近在中国正面临少有的竞争压力。
为什么?看看最近一周都发生什么事就知道了。
6月26日,小米YU7几乎是以各项产品力瞄着Model Y而来,结果就是当晚大家都看到了那张令人咂舌的“3分钟大定20万台”战报;
7月1日,特斯拉主动调整了Model 3/Y长续航四驱版的续航和能耗,电池容量没变,换了新电池配方,两款车的纯电续航分别增加了40km和31km,百公里能耗分别从12.5kWh降至12.1kWh、12.4kWh降至12.2kWh,同时,Model 3长续航四驱版还涨了1万元。
特斯拉的这步操作,目的很清晰,就是不让续航成为对手竞争的“短板”,并且接着放大能耗优势。
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起售价比Model Y便宜6.77万,3款配置版本,其中602长续航Max指导价19.58万元,702超长续航Max指导价20.58万元,702超长续航Ultra指导价22.58万元。
若单看尺寸和定位,小米YU7其实要比G7和Model Y都高一级,所以Model Y真正的同级对手,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小鹏G7。
那么,小鹏G7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和Model Y比,有什么优缺点呢?
一,小鹏G7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作为和P7+同平台的产物,小鹏G7的外观设计这里不再赘述,第二代家族式X Face设计,车头、车侧和车尾,思路和细节都和P7+高度相似,这也和现款G6、G9在造型上形成了产品区隔。
那,谁会买小鹏G7?依然是以年轻家庭用户为主,说的再细一些,是对乘坐空间、智能科技(智舱+智驾)、续航能耗以及质价比有明确需求的消费者。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B级新能源SUV,几乎都是想卖给家庭用户的,那小鹏G7有啥不一样的?
第一,空间。在车身基础参数上,小鹏G7的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mm,轴距为2890mm。车长比G6大134mm,甚至超过了G9,但轴距却和G6完全一样,一方面是由于尾箱造型没有延续G6的溜背,进而拓宽了后备箱容积,另一方面是在CIB技术和短L113的基础上,后排坐垫做了靠近轮拱的后移处理,进而延长了舱内X轴的空间,再叠加超过小鹏G6的轴长比,空间自然是优于前者的。
第二,智舱智驾。和现款所有小鹏在售车型最大的不同,是G7首次用上了三颗图灵AI芯片,单颗算力超700TOPS,总算力能达到2200TOPS。
有必要上这么大算力吗?其中两颗用于跑智驾算法,另一颗会和高通8295P一同为智舱提供算力支持。
传感器配置方案接着用3R11V12U,支持城区/高速领航,不过,这套新芯片的智驾新版本,最快还得等到Q4推送。
而基于这套芯,小鹏G7的Ultra版本还会第一次搭载VLA+VLM大模型,有必要强调下,这里的VLM并非智驾模型,而是帮助座舱理解驾驶员意图的逻辑模型。
打个比方,小鹏VLA类似人类“小脑”,能够控制行为和动作,VLM则是“大脑”,主要负责逻辑思考,所以反推回来,这两套组合模型需要2000+TOPS的算力形成足够的冗余,且云端部署的实时性不如本地快,一旦信号传输延迟会直接影响智驾智舱系统的功能准确性和体验,所以按照小鹏汽车的理解,本地部署上千算力,是达到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前提,也是完成逻辑闭环的根本。
另外,还有小鹏现款车型都没用上的AR-HUD,包括发射器、反光镜等基础硬件由华为技术提供,算法和畸变优化等是由小鹏自己完成,从实测体验来看,不论是光亮强度还是信息延迟率、畸变程度,几乎都挑不出太大问题。
第三,续航和能效。800V架构,5C电池(80.8kWh LFP)、CLTC纯电续航702km(超长续航版),三电架构全系“857”标准,按照目前小鹏汽车的能量控制算法来看,续航和能耗,也有望和特斯拉一战。
二,小鹏G7和Model Y,孰优孰劣?
既然小鹏G7和Model Y的尺寸、定位相近,用户群体也有一定的重合,那我们就从三大核心产品力来看,两台车在舒适性(底盘)、续航能效、智舱智驾,都有怎样的差异。
第一,关于舒适性,本质上我们得从底盘悬挂开始聊。
先来看小鹏G7。底盘基础硬件配置上,其选择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布局,不过仅为单球头结构,没有虚拟主销,摆臂材质为冲压钢,仅羊角为铝合金,但有两个亮点,一是配备了可变阻尼减振器,悬挂和车身硬连接的缓冲区域选择了液压衬套;二是车端传感器可提前200米做捕捉颠簸数据,提前调整阻尼硬度,严格来讲属于半主动式智能底盘。
再来看Model Y。底盘基础硬件配置,其同样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不过下摆臂处为双球头结构,具备虚拟主销,上下A字臂等连杆和羊角均为强量化的铝合金材质,但美中不足的是,Model Y并未采用液压衬套,而是在阻尼减振器顶端增加了一套伐系结构,并且仅在高频振动路面下,起到更“软”的缓冲效果,同时也不具备传感器预瞄的功能机制,所以从底盘技术的角度来看,Model Y的底盘调教逻辑依然是以“硬”来巩固俯仰侧倾,通过悬挂顶端的伐系结构来缓冲悬挂纵向过度的弹跳,从而营造舒适性。
所以,底盘部分的技术选择,说明了小鹏G7不擅长精准的操控,而是更偏柔和平稳的驾乘体验,而Model Y弱化了高频振动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依然保留了操控属性,所以两台车在操控和乘坐体验上,风格不同各有优点。
第二,关于续航和能效,特斯拉Model Y始终持有较强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其电机、电池和BMS的算法控制精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车身设计能将风阻控制在较低的范围,要知道,此次调整电池方案后的Model Y四驱长续航版本,百公里能耗仅比MONA M03高了0.4kWh,二者的体量、电机功率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不过,小鹏汽车在近两年也通过算法能够将能耗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但从高压架构的角度来看,Model Y出自400V,而小鹏G7出自800V,不同的电压架构,在功率损耗、动能传输效率上完全不同,但也正是由于高压架构的不同,小鹏G7的快充速度会占到明显优势。
第三,在智驾和智舱方面,可以先给一个大家普遍公认的结论,即Model Y在座舱方面的交互水平不算优秀,比如无法通过语音唤醒,同时语音指令覆盖的功能性不够完善,无法通过语音指令调节后视镜、座椅,也不具备深度理解对话能力,更没有HUD功能,所以就座舱的智能体验来讲,有较足算力冗余的小鹏G7座舱,这部分体验明显是更强的。
唯一的变量体现在智驾功能上。目前,特斯拉在北美市场,已经通过FSD将车辆由无人驾驶状态向客户完成交付任务,而且按照FSD在国内近4个月的算法优化来看,后期OTA的新智驾版本,大概率会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违章、压线等低级错误,所以新的FSD版本,能力大致如何,还需要后续经过实测证明。
同样,由三颗图灵芯片矩阵搭起的小鹏XNGP,具体具备怎样的能力,以及和目前共推版本有多大区别,也需要等待后续实测证明。
若是将目光锁定到眼下,参考网《中国智驾战力天梯榜(5月号)》的成绩来看,目前小鹏的排名相对靠前,特斯拉FSD在国内还没有体现出领先优势。
三,小鹏G7市场展望,一个月能卖多少台?
结合网《智能汽车评价表》的打分结果来看,编辑部曾对小鹏G7的综合产品力打出了98分的较高评价(满分120分),那么,一个月大概能卖多少台呢?
其实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就足够能看出小鹏汽车目前的打法了,即强调空间、智能配置和续航能力的同时,给出比对手便宜2-5万的价差,最终营造极高的性价比,当然,这也和小鹏成本控制能力息息相关。
可以说,随着这两台主销车型的爆火,这让小鹏汽车在家用市场找打了产品突破口,并在10万级和20万级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也为如今到来的G7开局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再叠加新车比主流竞争对手Model Y便宜近6.8万的价格来看,不排除新车的月销量,将达到8000-12000辆左右的表现。
当然,结合上市后的各项权益、地方性补换政策来看,小鹏G7的月销量大概率还会更高,所以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在较大订单量面前,小鹏汽车的产能能否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