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球之谜》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球之谜》优秀教案1
一、引言导入
1、出示月球图片,师:每当看到这皎洁的月亮,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说。
师:是啊!月球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那么神秘,其实同学们的许多疑问已经经过科学家揭开了,可是1969年的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他们又发现了许多未解之谜,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22课《月球之谜》
3、师板题,生齐读
二、初步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未解之谜,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解决。
2.汇报:通过刚才的读文你了解了什么?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自由汇报。师指明课文的省略号独立成段。
4.再读文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自己边找边读。
5.师出示词。生齐读,开火车读。
6.找出哪些词容易读错,特别纠正“撒”的读音。
7.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逐段读文,师相机指导第一自然段的三个问句的读法,第六自然段两个问句的读法。
8.再读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9.展示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生评价。
三、概括全文
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总结。
四、板书
22.月 球 之 谜
月球景色
未解之谜
《月球之谜》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发言)
CAI 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生朗读 CAI 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 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
我的猜想
《月球之谜》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
2.学习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月球的形成和特点。
2.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月球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和探究。
2.学生对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的'掌握和分析。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分工和协作。
教学准备:
1.电脑和投影仪。
2.月球模型和图片。
3.相关视频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月球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教师放映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二、讲授(25分钟)
1.月球的形成和特点
(1)月球的形成:讲解月球的形成理论,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
(2)月球的特点:讲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大小、质量、表面特征等。
2.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1)月球探测的历史:讲解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历史,包括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
(2)月球探测的现状:讲解当前国内外的月球探测项目和计划。
三、讨论(2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月球探测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3.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前景和挑战。
四、总结(5分钟)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掌握月球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2.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3.学生能够展示和交流,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前景和挑战。
4.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进行总结和反思。
《月球之谜》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