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范文>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时间:2025-08-06 16:42:38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物的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5、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

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

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植物忙着繁衍它们的下一代。动物也在为新生命的诞生而忙碌着。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些小动物产下的卵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

二、观察各种动物的卵: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三、观察鸡蛋的结构及小鸡的孵化过程:

活动一:观察鸡蛋外形

1、谈话:观察了一些动物卵的图片之后,卵里面是怎样的?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种最常见的卵——鸡蛋,对于鸡蛋,大家应该都很了解,请把你观察到的记在记录单上。

2、活动观察

3、小组汇报

4、我们发现了鸡蛋的外形是椭圆形,这种形状对鸡蛋有什么作用呢?

小孔的作用是什么呢?

活动二:观察熟鸡蛋

1、实验提示:用镊子轻轻的敲开鸡蛋小头那一面,然后在敲开大头那一面,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气室。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的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2、拨开鸡蛋壳,看见了什么?拨开蛋白,观察一下蛋黄,看一看蛋黄上有什么?

(这就是胚,想不想看看胚是怎么样发育成小鸡的呢?)

活动三:观看小鸡孵化过程

小鸡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谁能说一说。

四、观看青蛙卵的孵化

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像小鸡一样,其他动物的卵的发育也同样有趣,现在我们来看看青蛙卵的孵化。

五、小结: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六、拓展延伸:

观看其他动物卵的孵化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2

一、设计思路:

《动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之后,探究动物如何孕育新生命。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自主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由于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它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利用他们最熟悉的鸡蛋来进行实物观察,充分展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分析——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学生知道:即使是他们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为他们所知的秘密,养成主动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解决问题的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推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爱护小动物的健康心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知道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蛋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物的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卵的内部结构及其对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知识及小鸡的孵化过程图片、青蛙卵的发育繁殖过程影片。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准备鸡蛋,托盘、培养皿,放大镜,小镊子,纸巾若干、实验报告单。

五、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请你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学生猜测)你们能说说猜测的依据吗?老师今年32岁。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对推测能力都很强,我们这节课正需要你们的这两种能力,希望你们在课堂上好好的发挥。

一、课堂导入:

1、观看各种动物卵的图片

(1)导语:夏天,白花盛开、万紫千红,也是动物们繁殖的大好时节,许多动物就是靠卵繁殖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我们首先来观赏一组动物的卵。在观赏的同时,请你们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问题,师生总结得出:不同点:大小、颜色、斑点、轻重……

相同点:形状(椭圆形)

2、同学们刚才观察的非常认真、非常仔细,不同动物的卵各不相同,都是鸟类动物,它们的卵也会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要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取其中一种卵为例进行研究,我们取最常见的鸡蛋,来研究动物卵繁殖的秘密。

二、观察鸡蛋

(一)观察鸡蛋的外部

1、教师提问:老师要求课下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鸡蛋,请同学们将它拿出来,像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它的外表。

2、现在请各小组进行观察(教师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

3、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发现。

指名学生回答(预设):

(1)鸡蛋的外壳有的脏,有异味;

(2)鸡蛋的外壳有小孔;

(3)鸡蛋的外壳是椭圆形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蛋壳,椭圆形,有小孔

(二)观察鸡蛋的内部

1、刚才我们研究了鸡蛋的外表,你们还想怎样观察鸡蛋呢?

学生回答(预设):观察鸡蛋的内部

那你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一下鸡蛋的里面有什么?

学生推测(预设):蛋清、蛋黄、蛋壳膜……

鸡蛋里面除了蛋清、蛋黄外还有很多东西,今天的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的观察能力最强,发现最多。

为了保证我们能清楚完整的看到鸡蛋内部情况,我们要怎么打开鸡蛋呢?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先要轻轻巧碎鸡蛋外壳,再用镊子把蛋壳剥开,先剥开一个小洞,然后从洞里观察鸡蛋里面有什么?最后把鸡蛋掰开(注意不要弄碎蛋黄),把里面的液体倒玻璃容器中,把蛋壳放到污物瓶里,再仔细观察蛋壳里面有什么,玻璃器皿里有什么?并把观察到的记录到科学报告单上。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不要弄破蛋黄;要注意卫生,不要弄的到处是鸡蛋液;实验完成后要收好实验器材(由组长管理);要小心实验器材因为有些是玻璃做的……”

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

实验温馨提醒:

1、打开鸡蛋,把蛋壳和蛋液(蛋清、蛋黄)分别收集到指定的容器中。

2、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完成实验后,请材料员把实验器材整理好。

3、学生分组探究鸡蛋的内部构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鸡蛋的内部,现在老师请一组同学来汇报。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蛋壳膜、蛋清、蛋黄、胚、气室

老师这里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煮熟的鸡蛋,你们想看看吗?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内部凝固后的情况,内部结构可能比生鸡蛋更加清楚。

教师分发鸡蛋,学生剥开观察。

5、同学们,我们观察了鸡蛋的外表和里面,有许多的新发现,现在请你们结合你们以前的.知识和经验(5、种子的萌发)推测一下,鸡蛋各部分对胚胎的发育都有什么作用呢?小组内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学生回答猜测的结果:

蛋白:提供一定胚胎成长所需蛋白质和水分;

蛋黄:是提供营养的;

胚:发育成小鸡;

气室:提供氧气;

蛋壳膜,可以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蛋壳:坚硬而且具有小孔,因此对卵内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胚胎发育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小孔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生活中,打湿了鸡蛋就比没有打湿的鸡蛋容易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水把小孔堵住了,鸡蛋无法呼吸了。这也就可以解释我们看到的鸡蛋都没有清洗过的原因了。

蛋壳我们轻轻一敲就碎了,好象不能保护鸡蛋,那我们做个小实验验证以一下。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啊?请你来,你把鸡蛋捏碎(注意手举高让其他同学看到),结实吧!蛋壳确实有保护功能。(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坚固,你们将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中,详细的学习)。

5、了解了鸡蛋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到底鸡蛋是怎样经过孵化变成小鸡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小鸡的孵化过程(电脑课件播放:小鸡的孵化过程)并考虑: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后回答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

6、小结:在鸡蛋孵化的过程中,除了自身内部条件要健康外,还需要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外部条件,你们在课余的时候,再去了解更多的关于鸡蛋孵化的知识。

(四)、拓展,欣赏,小结

1、了解了小鸡的孵化过程,下面我们再来观看青蛙卵的孵化过程,看一看青蛙的卵是如何经过孵化变成青蛙的。

2、小结: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希望你们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对生命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后继续你们的探究活动!课下搜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繁殖活动”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六、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卵》是小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六课。本课是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是学生认识了植物的繁殖之后进而认识动物的繁殖。在这一课中,指导学生认识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卵的观察,特别是对鸡和青蛙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探究了植物的繁殖过程,而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引导学生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并且以学生经验中熟知和感兴趣的动物为例,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探究获得新知识,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也能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通过视频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探究卵的外部特征和卵的内部特征,推测动物的卵各部分对胚胎发育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推测动物卵各部分对胚胎发育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媒体:声音、动画视频、课件、图片等。

通过图片展示,并借助媒体投影与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鸡蛋的外部与内部结构。此外利用视频,播放小鸡孵化和青蛙发育的过程,丰富教学内容,又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准备:生鸡蛋与熟鸡蛋实物、放大镜、碗碟、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质疑引入:

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多张动物的图片(卵生动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与学生初步交流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二、交流、观察动物的卵

1、动物们都在为了繁殖他们的后代努力,那么他们产下的卵都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并思考这些卵有什么不同点。

(电脑课件:展示蝴蝶、蟾蜍、青蛙、鱼的卵图片)

2、不同种类动物的卵外形有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那同种类动物的卵也是这样吗?(电脑课件:鸭的卵、鸡的卵、鹌鹑的卵等图片展示)

3、通过观察,你发现了那些异同点?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4、师小结:同一类动物的卵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以鸡蛋为例进行观察。

三、亲历探究鸡蛋的外部特征以及内部结构

(一)探究活动一:鸡蛋的外部特征。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鸡蛋的外部特征。

2、学生借助手和眼等感官及放大镜来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认识蛋壳、气孔及其作用。

3、拓展认识(课件图片展示):科学家利用蛋壳形状抗压力强的特点,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图片展示。

(二)探究活动二:鸡蛋内部的结构。

1、引出探究话题:小鸡是通过母鸡妈妈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鸡蛋里面就住着一只小鸡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鸡蛋(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生鸡蛋的观察,让学生分辨蛋壳、蛋白、蛋黄和胚胎,通过对熟鸡蛋的观察,让学生看到蛋壳膜和气室。)

2、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探究并分组汇报结果

师相机结合课件与学生梳理实验的收获。

(结合课件图片展示鸡蛋内部结构)明确:蛋壳、气室、蛋白、蛋黄、胚胎、蛋壳膜等。

4、观看小鸡孵化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推测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5、学生小组讨论:我们发现胚胎在条件合适下可以发育程小鸡,那鸡蛋内部的其他部分对于胚胎发育会有什么作用呢?

6、(结合课件图片展示)师小结: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7、读爱迪生的故事,激趣推测鸡蛋孵化的条件。

师设疑:鸡蛋能够孵出小鸡,那任何一个鸡蛋就一定能孵出来吗?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大家一起来听听爱迪生小时候的趣事。

生推测鸡蛋孵化的条件

师小结(结合课件):小鸡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种蛋选择、温度、湿度、通风等。

四、拓展学习

1、青蛙的发育过程(观看青蛙发育的视频)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小动物从卵里孵化出来以后都和妈妈一样有相同的身体结构?

2、归纳科学概念: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五、全课总结:

1、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师总结:看来,同学们收获的还真不少啊,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的知识,知道了一个卵是生命的开始,再到发育,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所以每个生命都是不容易的,那我们同学们就更应该珍惜这些生命,善待这些生命。

教学反思

1、用直观形象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也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

利用多媒体画面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盎然,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卵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活”起来。在解决学生在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动物繁殖情景这一教学环节时,结合视频播放,让学生对青蛙和鸡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生生互动,亲历过程,体会深刻。

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本课主要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的互相交流、学习、合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目标,建立团队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3、拓展生成,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本课在拓展环节——观察青蛙卵的变化,这样的结尾,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也更有利于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再次走入课堂,学生就在这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科学无穷奥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4.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难点】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3.知道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鸡蛋的哪一部分将发育成小鸡。

【教学准备】

一颗生鸡蛋和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蚕卵、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导入: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像蚕一样,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卵。

(2)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蚕卵,现在我们用相似的方法观察其他动物的.卵,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动物卵,记录观察结果。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

2.给动物的卵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动物卵分类(班级记录表)”。

(2)教师提问:你们能确定其他的分类标准,给这些卵分类吗?

(3)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3.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教师展示纵向切开的一颗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2)教师打开一颗生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

(3)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4)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卵壳上有膜。(指出卵白、卵黄、气室)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学生相互讨论结果后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鸡蛋的气室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提供氧气;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卵黄提供营养;卵壳对卵内的胚胎提供保护作用。卵黄上还有一个小白点,这是胚胎,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6拓展内容,强调坚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颜色、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引入了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黏黏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卵黄。学生仔细观察卵黄后,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胎,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卵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卵白,黄色的部分就是卵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卵壳可以保护胚胎”“卵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卵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卵白还可以提供水分”。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本节课基于第一课学生对蚕卵的认识,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认识更多动物的卵。本课包括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蚕卵。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蚕卵一定还见过不少其他动物的卵。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鸡卵,也就是鸡蛋。此外鹌鹑的卵(鹌鹑蛋)、鸭卵(鸭蛋)等许多鸟类的卵大部分学生都不陌生,不少学生还见过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但是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动物的卵多种多样,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它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等问题学生们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

2、课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感受长期观察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学习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评价任务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那两种形式?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教师准备:蚕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教的过程学的过程

聚焦问题出示多媒体课件

提问: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

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贴)预设蚕卵预设鸡、乌龟、鸽子……

问题探究

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

1、PPT出示鱼卵等5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2、如果根据有没有外壳,可以怎么给卵分类呢?

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

1、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

2、完成活动手册中“我印象中的鸡蛋”(内部)画图。

3、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4、PPT出示观察鸡蛋内部结构活动要求,小组开展观察,完成活动手册“我观察到的.鸡蛋”画图。

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

3、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预设蚕卵和鱼卵不一样,蚕卵有壳,鱼卵没有……预设有无硬壳颜色大小小组讨论蛇卵、龟卵、鸡卵有硬壳蛙卵、鱼卵、蚂蚁卵无硬壳预设蛋白、蛋黄……画图预设看、闻、摸、捏完成活动手册,补充标注预设卵壳具有保护的作用气室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氧气卵白具有保护、提供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

实践应用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了鸡蛋等其他卵,你们前几天的蚕卵发生变化了吗?预设发生了变化

板书设计:认识其他动物的卵蛇卵、龟卵、鸡卵有硬壳蛙卵、鱼卵、蚂蚁卵无硬壳、鸡蛋的内部结构: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

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6

【设计理念】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教育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2课。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所承载的核心概念是“动物有生命周期现象,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其世代相传”,帮助学生构建生物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认识。整个单元是以饲养、观察蚕的科学实践活动为载体,本课从蚕的卵拓展到其他动物的卵认识,知道动物卵多种多样,从而逐步建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个作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此为基础,通过分类的方法更容易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2.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提升并完善关于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根据卵的各部分的位置和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蚕卵。为了了解学生对动物的卵的认知起点,从而确定本节课的增量范围。我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通过前测发现:

根据学生的'前测可以得知,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卵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对卵的熟悉很多时候来自于它们是人类的食物,比如鸡蛋、鸭蛋等。对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相同点?”,“卵的内部结构,以及它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比如大部分学生只能画出蛋黄、蛋白。也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比如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鸡是由蛋黄发育而来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动物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卵能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基本相似。

3.知道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及其它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其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有好奇心,对动物卵有探究的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观察无壳鸡卵的孵化过程,体会到人类行为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

重点: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难点:能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鸡蛋、鹌鹑蛋、鸭蛋等动物的卵。

学生准备:生鸡蛋、放大镜、手电筒、培养皿、镊子、抹布、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我们已经知道蚕卵了,我们知道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卵吗?(预设:青蛙卵、鱼卵、鸡蛋(鸡卵)等)

它们都是靠卵来繁殖后代的,引出课题:《其他动物的卵》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不少动物的卵,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鸡蛋就是鸡的卵,本环节意在修正和补充学生对动物卵的认识。)

二、探索: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在众多的动物的卵中,这种动物的卵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出示——鸡蛋。

1、提问:它是谁的卵(预设:鸡的卵)

科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鸡卵,它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但对于小鸡来说,它就是从鸡卵里孵化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原有认知里,鸡蛋它就是生活中的一种食物,但对于鸡这种动物来说的意义,学生却很少去思考。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认识鸡蛋它是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对物种延续有重大意义的。)

2、活动一:观察鸡卵的外部结构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观察到的鸡卵外部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有学生说很光滑,有学生说是粗糙的,形状是圆形等。

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观察的要点(使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使用)

学生交流

预设:卵壳上有很多的小孔,用手电筒照射有很多亮点。

展示在显微镜下的卵壳上的气孔,并介绍科学家称这些小孔为气孔

关键问题:你觉得卵壳上的气孔对于小鸡来说有什么用呢?

预设:它可以帮助小鸡在鸡卵里更好的呼吸。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由外而内也是科学观察过程中常用的观察顺序。使用手电筒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观察卵壳上的气孔,知道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二: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过渡语:观察完鸡卵的外部结构,那你知道鸡卵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吗?

出示学生在前测中的画出的图。并说说你是如何发现这样的结构?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播放如何观察鸡卵内部的视频,并对观察过程做温馨提示:

①在鸡卵较大的一头用镊子的钝头敲击卵壳,观察出现裂纹。

②用手慢慢的一层一层剥开卵壳,并提示在剥开过程中及时记录你的发现。

③在倒出来是要尽量将开口剥大一些,保证里面结构的完整。

④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交流,适时出示鸡卵内部结构的科学词汇。

学生完善自己活动手册鸡蛋内部,补充标注。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剖一个鸡卵还是有点难度,所以笔者采用了一个微视频进行活动指导,大大提高了活动有效率。)

活动三:观察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形同和不同

(1)关键问题:其它动物的卵和鸡卵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2)观察鹌鹑蛋、鸭蛋外部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对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描述。(建议学生用“xx卵和xx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的方式来回答)

(3)出示鱼卵、蚂蚁卵、鸡卵、乌龟卵等图片。提问:动物的卵种类繁多,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预设:可以根据有没有硬卵壳分成硬壳和无硬壳。

小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大小形态不一,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可以发育成小生命。

(设计意图:比较鹌鹑蛋、鸡蛋、鸭蛋,发现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但是打开后发现,里面的结构却是很相似的。可以降低概括不同动物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难度。)

三、研讨:鸡蛋各结构的功能

1.关键问题:你觉得这些结构对于小鸡的孵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小鸡是哪个结构变过来的呢?

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它们的作用和它的结构特点具有相关性。

3.观看无壳孵化小鸡视频,并小结鸡卵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

(设计意图:针对前概念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卵黄会变成小鸡,通过无卵壳孵化视频的展示,不但可以解决突破这个难点,同时可以观察其他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坚持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可选择一只蚕做上记号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情况,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在蚕宝宝中间作为参照,观察并比较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不同动物的卵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内部结构相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从认识蚕卵出发,观察不同动物的卵,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知道不同动物的卵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具有相似性,都承载了繁衍后代的重任。笔者基于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立足于教材,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具体如下:

1.准确把握学生起点和发展点

本课课前,笔者利用课前调查记录单进行了课前调查,知道学生对动物的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卵存在的意义却没有认真思考过。鸡卵很熟悉,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知道卵壳、卵黄、卵白三部分。而且基本上认为小鸡是从卵黄孵化而来的。对胚盘的存在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根据准确的课前调查,笔者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目标:1.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承载着繁衍后代的作用。2.完善鸡卵内部结构的认识,知道不同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的作用。

2.优化观察实验,降低观察难度。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直观现象的支撑。本节课笔者采用放大镜加手电筒的组合观察卵壳上的气孔。解剖鸡卵观察内部结构前,使用了微视频的指导。比较不同结构内部结构的共同点时,让学生观察鹌鹑蛋、鸭蛋和鸡蛋的区别和相同点。

在学生了解鸡卵的内部结构后,还是很难将结构和它的功能相关联起来。就算观看了无卵壳鸡蛋的孵化过程,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因此还得通过不断的摸索,让学习发生,让学生获得成功。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7

教材分析

《动物的卵》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研究课题。在此之前研究了关于植物繁殖的一些知识,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时,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本课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了解各种各样动物的卵。

(1)让学生自由说其了解的动物的卵,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2)教师为学生收集各种各样动物的卵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寻找动物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多样性的认识,并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动物卵的神奇世界。

第二环节:以鸡蛋为例,研究动物的卵。

(1)探索旅程之一: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

(2)探索旅程之二:研究鸡蛋的内部构造。

第三环节:

(1)观看“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

(2)学习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以及小鸡孵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3)观看青蛙的生长发育视频。

(4)认识什么叫卵生和卵生动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认识动物卵的多样性,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

3、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其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鸡蛋的结构图及小鸡的孵化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视频。

2、学生收集关于动物卵的知识的资料。

3、教师为每组准备1枚生鸡蛋、半个熟鸡蛋,小盘子一个,放大镜一个。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春天来了,植物妈妈们可忙了。她们忙着把她们的宝宝们送到大自然中去生根、发芽、生长。动物们呢,也不甘落后,他们,也在悄悄地繁殖他们的后代。你知道,动物妈妈们又是怎样来孕育她们的宝宝的呢?

生:有直接生出来的,比如小猫,小狗等等。

生:有下蛋,然后孵蛋,繁殖后代的。

师:我们常说的蛋也叫做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卵(板书)。

你知道的蛋,有哪些呢?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的了解真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准备的?

二、观察探究、探索真相

(一)观察各种动物的卵

1、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蝴蝶的卵,青蛙和蟾蜍的卵,鱼卵……让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对比,初步感知动物卵的多样性。

2、课件出示一组鸟蛋,小组讨论、交流:同类动物的卵在外形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观察鸡蛋

1、探索旅程之一:研究鸡蛋的外部特征

(1)研究方法提示:

看一看:外壳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摸一摸:感觉怎样?

捏一捏:结果如何?

猜一猜:外壳上是否有小孔?

(2)分小组研究。

(3)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如:

为什么鸡蛋捏不烂?——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了解拱形物体承压原理。

鸡蛋的蛋壳上是否有小孔?——引导学生了解气孔及其作用。

2、探索旅程之二:研究鸡蛋的内部构造

(1)观察生鸡蛋的内部构造

(2)观察半个熟鸡蛋

(3)交流、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并板书:蛋壳膜、蛋白、蛋黄、胚、气室。

(三)研究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1、猜测

2、师点拨,播放课件,了解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3、观看小鸡孵化过程的视频

(四)研究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

(1)生自由说

(2)师点拨,课件出示小鸡孵化过程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

(五)观看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

三、认知卵生和卵生动物。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反思: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属于动物。由植物的繁衍联系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这也是对动物新生命研究的引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动物卵的研究,让学生注意到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从较大范围的一般观察到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深入观察,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观察了不同动物卵的图片,知道动物的卵大多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但它们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不同,有的卵上还有花纹,这些卵所产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叶子上、有的在水里、还有的在泥土里,从中体会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动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同一种动物的卵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出示鸡蛋、鸭蛋 、鹅蛋、鹌鹑蛋等鸟类产的卵。要求他们继续观察,找出同一类动物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有了前面的'观察经验,他们很快就知道它们都是椭圆形的,但大小、轻重差异很大,有的壳上有花纹,颜色也不同。不同动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类动物的卵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也明确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教学的重点引入了让学生对鸡蛋的观察和探究。学生用眼睛、放大镜看,用手摸、捏,从外部认识了鸡蛋的形状和特点。学生必须十分清楚的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好的与植物种子进行比较。我让学生把鸡蛋打在盘中,他们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这部分是蛋清;中间黄色的叫蛋黄。学生仔细观察蛋黄后,发现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教师告诉他们这个小白点就是胚盘,是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的小生命所在。接着学生观察切开的熟鸡蛋,与生鸡蛋比较,熟鸡蛋的各部分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认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烧熟以后就是蛋白,黄色的部分就是蛋黄。有的学生还发现鸡蛋大的一头有空隙,有的学生从课外书上了解到这大的一头是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学生对鸡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随即让他们推测一下,鸡蛋的各部分相当于植物种子的哪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我觉得蛋白、蛋黄相当于子叶”,“我认为胚盘相当于种子的胚”,“我觉得蛋壳相当于种皮”。那么鸡蛋的各部分对胚胎发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时,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蛋壳可以保护胚胎”,“蛋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可以发育成小鸡”,“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空气”,“蛋白大概也是养料吧”,“我认为蛋白还可以提供水分”。通过深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动物和植物相关联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它将会给学生带来研究的乐趣。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探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给常见的动物卵分类。

2、认识鸡蛋的内部结构,了解卵与新生命的关系。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鸡蛋的内部结构,了解卵与新生命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鱼卵、青蛙卵。

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蚕卵里会孵化出小蚕。许多动物也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不同的动物卵一样吗?这节课我们来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

(1)观察鸡蛋和鱼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的卵:(通过视频课件或图片资料)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确定一个标准给这些卵分类:

如:根据卵是否有硬壳分为

有卵壳无卵壳

蛇卵龟卵蛙卵鱼卵

鸡卵(蛋)蚂蚁卵

(3)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课件)

你有什么发现?(都有硬的卵壳,但不同种类的鸟卵大小、颜色不同)

2、观察鸡蛋:

(1)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2)观察鸡蛋的内部: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鸡蛋的内部有什么结构?

在鸡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结合课件}:认识卵壳、卵白、卵黄、气室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推测哪部分会发育成小鸡?

观察蛋黄中的小点就是胚,小鸡的生命从这里开始发育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推测:鸡蛋的各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黄可以为小鸡的发育提供营养,蛋白可提供水分,气室可以储藏空气)

(3)小结:通过课件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总结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到很多动物都要产卵,且卵有相似的基本构造。

2、知道卵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动物。

3、知道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孩子经历一次对动物的卵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

2、用查资料和看视频的方法,经历观察青蛙、小鸡等孵化的过程。

3、建立青蛙卵孵化过程观察的水族箱,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繁殖的相似性,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培养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卵的基本构造,知道卵可以发育成新生命。

【教学难点】

卵孵化过程的观察,了解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每小组一份:

a、鱼卵、鸡蛋、鹌鹑蛋、鸭蛋、毛巾、放大镜放在盒子里;(课前放好)

b、磕好的生鸡蛋、剖好的熟鸡蛋放在盘子里;(课中领取)

教师材料:

a、青蛙卵、水族箱(附记录表)。(放在讲台旁)

b、课件:各种动物卵的图片,各种卵的孵化过程等。

【教学过程】

谈话:师:你养蚕了吗?蚕宝宝出生前是什么啊?谈谈在养蚕过程中的发现!

师:蚕卵其实就是一个小生命,它能够孵出蚕宝宝来。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这里有一袋东西,里面是什么呢?谁来摸一摸?

(猜到奖励)

2、这些我们也把它叫作“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卵》。板书课题。

二、探究展开

(一)、动物的卵

各种动物的'卵。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卵?(生说)大家了解的真是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师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的卵。有鸡卵、鸭卵、鹌鹑卵、鱼卵。让我们一起来比较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材料员把盒子拿出来。

3、学生观察,师巡视。

4、反馈交流。你比较出了什么?

5、小结:各种动物的卵从外形看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酝酿着一个小生命。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以熟悉的鸡蛋为例,一起来好好的观察观察。

鸡蛋的观察。

1、蛋壳的观察。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鸡蛋的外壳,看看有什么发现?(小孔)这些小孔我们称它为气孔,那你觉得蛋壳上为什么要有这些气孔吗?(卵是有生命的,它需要呼吸,所以必须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大家都知道,这个鸡蛋一不小心就会磕破,鸡蛋壳是很脆的!你们看,师扳鸡蛋壳。可我如果把它整个握在手中,却怎么也握不破。不信,你们看!(师握鸡蛋)谁想来试试?这么脆的鸡蛋壳为什么现在这么结实了呢?(生说)

师小结:这与鸡蛋壳的椭圆形形状有关,鸡蛋蛋壳这样的形状结构,它可以分散受到的力,所以可以使它承受更大的力量而不破,从而更好的保护了里面的小生命。这样的形状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也是很广泛的!比如说:悉尼的歌剧院等。

2、鸡蛋内部的观察。

过渡:蛋壳很好的保护了里面的小生命,但现在也影响了我们对它的深入观察。

蛋壳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现在就来看一看。

老师给大家磕好了一个生鸡蛋,切好了一个熟鸡蛋。让我们一起把鸡蛋内部的结构看个清楚!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

学生观察,师巡视。

汇报: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鸡蛋的内部结构”?(一个小组汇报后,问:还有补充吗?)

小结: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的发现。(结合课件)明确:蛋壳、气室、蛋白、蛋黄、胚胎、系带、膜等。

鸡蛋各部分对胚胎发育的作用。

讨论:你觉得鸡蛋各个部分对胚胎发育会有什么作用呢?(可安排小组讨论)

课件播放小鸡孵化的图片资料。师配文字:鸡蛋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开始孵化,小小的胚胎细胞开始分裂、生长,并不断的从蛋黄蛋白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小鸡的模样开始形成了,蛋黄、蛋白慢慢萎缩,大约经过三个星期,小鸡长成了,它会自己破壳而出。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请大家阅读文字资料(一)。

生阅读资料。

小结:鸡蛋各部分的作用——蛋白是供给养料和水分的;蛋黄是提供营养的;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鸡蛋能够孵出小鸡,那随便就一定能孵出来吗?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大家继续阅读资料。

生阅读资料。

小结:小鸡孵化所需要的条件——种蛋选择、温度、湿度、通风等。

三、拓展、欣赏、小结

刚才看了小鸡孵化。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孵化过程,想不想看?

1、观看蜜蜂、青蛙、鱼卵的孵化过程录象。还想看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去学习。

2、小结:像刚才这些动物,它们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板书“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这些动物我们把他们叫做卵生动物。(板书“卵生动物”)

3、指导课后进行孵化青蛙卵的活动。

刚才我们欣赏了好几种动物从卵里面孵化出来的过程,要是我们能够亲自试着去孵化一种动物,那就更好了。你孵化过小动物吗?

老师昨天找来了一些青蛙卵,想不想亲自来孵一孵?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能在几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这个饲养水箱就放在大家的教室里,让我们一起观察并记录好青蛙卵的孵化过程,好吗?

提醒:等所有的小蝌蚪全孵化出来后,请把它们送回大自然。

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背景:

“动物的卵”是本单元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研究了关于植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繁殖发展到动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种子联系到动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的孕育之后,探究动物新生命的孕育便开始了。

二、教材简析: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动物的卵;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观察小鸡的孵化。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各种动物卵的观察,特别是对青蛙和鸡的卵是怎样发育变化的观察活动,了解到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会发育、成长为一个新的动物。本课展示了11种动物的卵进行比较观察,观察这些卵在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内外部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过程,了解动物胚胎是怎样发育的。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动物的卵是各种各样的,许多动物是产卵繁殖的;从寻找生命特征入手观察鸡蛋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并对它们的作用进行推测;了解鸡蛋孵化的过程;对卵的世界、生命的诞生有奇妙、美妙的感觉。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鸡蛋的外、内部构造和作用。

难点:观察胚,了解胚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影视剪辑、幻灯片制作;鸡蛋。鸡蛋每组1只;放大镜每组2只:培养皿每组1套

1.为了爱护生命,课堂上的鸡蛋是无胚的。

2.培养皿是为了盛放鸡蛋。

教学流程:

初步认识→重点研究鸡蛋→比较认识青蛙→归纳了解卵生→课外深化动物的卵生命特征→孵化过程卵生动物认知和实践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

一、导入:

1.做一个捏鸡蛋的小游戏。(放在课前交流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认识鸡蛋)

2.观察各种动物的卵。像鸡蛋这样的物品,科学上有个统称:动物的卵。(板书:动物的卵)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其它动物的卵,看看这些卵都是什么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课件显示:各种动物的卵的图片)

3.比较各种动物的卵。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卵有很多相同,同种动物的卵呢?它们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提出研究重点:鸡蛋。这节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一下鸡蛋。鸡蛋是小鸡生命的开始,那就让我们来找找生命的特征都体现在哪里。

二、寻找鸡蛋的生命特征

(一)从鸡蛋的外部找生命特征

1.观察鸡蛋的外形外壳(出示鸡蛋)你们瞧,这就是一枚鸡蛋,它什么形状?注意观察它的两头。最外面一层是蛋壳,对小鸡生命起到什么作用?它这么薄,能起到保护作用吗?蛋壳很薄为什么如此坚固呢?蛋壳的这种外形特点,能把握紧它的力分散开去。现在这种外形构造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等方面,如悉尼歌剧院的房顶。我们通过眼睛看,用手握的办法发现了蛋壳的特点——很坚固。你还能想办法发现鸡蛋外形的其他特点吗?(发放鸡蛋)

2.了解蛋壳的气孔气孔的作用是什么?与生命有联系吗?

(二)从鸡蛋的内部找生命特征,蛋壳的外形、气孔等,这些都是与生命有着密切联系。其实与生命有着更重要联系的特点还有很多,可爱的小鸡正躲在蛋壳里边呢。

1.磕鸡蛋。首先由老师师范,然后集体操作。

2.明确观察要求。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并画出简图。

3.交流汇报。学生汇报鸡蛋的内部结构。如:蛋清、蛋黄、气室等。

4.推测:在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中,各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呢?理由是什么?

(三)小鸡的孵化过程

1.观看视频。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我们用研究专家们拍下的一组照片对照一下。(图片:受精卵的变化过程21天)

2.讨论反思。刚才我们哪些地方的推断是正确的?哪些地方的推断是错误的?应该是怎样的?

3.重点了解蛋黄上的胚。看来蛋黄上有没有胚是能不能孵化出小鸡的关键呀!小鸡的孵化过程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推想。“母鸡孵蛋”给为未来的小鸡提供了哪些条件?

(四)青蛙的孵化过程小鸡是这样孵化出来的,青蛙又是怎样孵化出来的?与小鸡的孵化有相同之处吗?

1.集体观察一颗青蛙卵,说说它的结构,为什么是这样的,与鸡蛋卵比有什么不同。

2.一起看视频。了解青蛙孵化的整个过程

三、卵生和卵生动物

1.概念小结: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板书:卵生卵生动物)

2.图片拓展。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还有……(图片)

3.总结回顾。大家一起研究了“动物的卵”,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与延伸

1.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饲养青蛙卵,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板书鸡蛋青蛙卵动物的卵n设计卵生卵生动物课外活动1.饲养青蛙卵,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2.网上学习。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对蛋卵内的气室观察不仔细,看不到蛋黄内的胚。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仔细的观察,特别是在学生画图时。对于蛋黄内的胚,教师可以从保护小动物的观点出发告诉学生课堂上的蛋卵是无胚的。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探讨,初步了解蛋卵、青蛙卵等动物的卵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否通过观察探讨,初步了解卵生卵生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