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时间:2025-07-20 15:17:0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上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通“凋”,凋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是出自《论语十则》的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第九》。岁寒,是指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比喻污浊的社会或艰苦的环境。凋,是树木落叶子。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能够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变初心。

【全诗如下】

《论语十则》

作者:佚名(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

原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也。” (《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凋:同“凋”,凋零、残落。

(2)后:意为“不”

译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深层含义

孔丘说:“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丘说:“在污浊的社会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词义

岁:年。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翻译。

岁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

然:这样。

后:古意同“不”。

凋:凋谢

深层含义:

岁寒:比喻污浊的社会或艰苦的.环境。

松柏:君子。

松柏:常绿乔木,喜温抗寒,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用作园林作观赏树种。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词语辩正

《论语·子罕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传统译文:

1、”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此译文将“后凋”译作“不会凋谢”。并且注释说“后,古意为不”。《国语 鲁语》中,“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可以佐证,并非防风氏迟到,而是防风氏不至,禹才把他杀了。

2、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此译文将“后凋”译作“最后凋谢”,显系错误。松柏为常绿乔木,不会凋谢,这是基本的常识。

这个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柏迟迟不凋谢的可贵”。

《说文》:“后,迟也”。“松柏之后凋”是说松柏“迟凋”,迟到人们总是等不到它凋谢。故将“后凋”译作“迟迟不凋谢”,最为适当。而且孔子谆谆善诱地给我们讲这个道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你松柏的“后凋”,而是为了说松柏“后凋”之可贵。此释义属后人引申之意,过于牵强。

喻意

喻意: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不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凋谢的道理。比喻松柏坚忍耐寒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