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后感>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精选4篇)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25-08-01 09:32: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天生棒小孩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篇1

近年来,一本名为《站着上北大》的草根励志书,因为释放着当前社会颇为需要的正能量,从而熨帖了读者的心灵,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作者甘相伟和我同为广水人,并且是初中同班同学和高中同班同学。出生贫穷农家的他,有着改变生存处境的强烈信念,和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他一直信奉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的朴素人生信条。

从小写得一手好书法、好文章且学习成绩较好的他,一直将考上好大学当做打拼的目标。可是,高考失利,他仅考取了武汉一所专科院校的法律专业。但他并没有消极不振,依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

20xx年7月甘相伟大专毕业后,应聘到广东一家企业从事法务工作,收入不菲,但是感觉到这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感觉缺少精神的皈依。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更完备、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拓展、灵魂更充实、生活更有“质感”,他只身来到百般眷念的未名湖畔,甘愿做了北大一名普通的保安。

在北大当保安的那段时光,他把北大良好的教育资源运用到了极致,经常蹭课、蹭讲座、与教授学者交流、苦读、写作、思考,虽苦虽累,但倍感充实。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并修完本科课程,还凭借着在北大五年保安经历以及自己的心得感悟写作了《站着上北大》。读他的文字,自信喜悦之情洋溢其间,斗志激情充盈其中,让人真切感受到他的昂扬态势。

在北大工作学习多年,甘相伟在燕园也成了名人。时任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为其“草根不自甘平庸、起点低却依然奋发有为”的故事而心生钦佩和感动,欣然为《站着上北大》作序,并高度赞誉甘相伟充分利用北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做法,值得北大学生学习。

目前,甘相伟已经脱掉了保安服,在北京一所学校担任老师,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转型。

站着上北大,如果没有一种韧性,就会觉得心力不济、精神憔悴。换位思考,假若是我,会不会拉下面子去北大当一名普通的保安?即使当了保安,会不会有足够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读书学习?一边做保安,一边做学生,甘相伟形色匆匆忙得不亦乐乎,在两个角色之间快乐地切换着。虽然辛苦,但他总算找到了内心的“抓手”,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心中有所寄托,所以苦累并存,但内心是丰盈的,是满足的,是幸福的。

小人物也能够成才,草根也有自己的丰采。甘相伟用他的经历向世人证明:外在的不利条件并不一定能够阻挡一个人向上的心,关键是一个人想不想真心去改观。社会的进步也很需要这种坚强不屈、克难奋进的精神。世间众人,多数是草根阶层,身为草根无需自卑,经过栉风沐雨的历练,均能绽放葳蕤的生机。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篇2

打开《天生棒小孩》,我一下子就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生活中都有双胞胎的体验。双胞胎总让我们想到相同和一致。可是,正是身边双生子的经历,使她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强项,只有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人生。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看的书,但作为老师,看了这本书,收获更大。

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同时发人深省地指出,孩子的个性是一把双刃剑,辨证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和独特的学习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细读书中的八十个案例,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我们在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应该时时想着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考虑的,不仅是完成手边的工作,真正有远见的老师,想的更深,更远。

今天的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大工业时代整齐划一的机械型人才,而更需要有独特创意的创新型人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才,我们的眼光要放的更远!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天生棒小孩》,里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罗宾的小女孩,她在14岁以前从来多不收拾自己房间里的东西,把自己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的。每天妈妈多要花很长时间来为她整理房间。后来妈妈实施了一件项新的政策,告诉罗宾将没收每一样捡到的东西,没收一个星期后才能拿回去。

从此以后,罗宾就开始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识到了只有把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建立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一担秩序被破坏,麻烦就会来临。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篇4

很多人经常都为自己考不好成绩找到许多借口,环境不好,压力太大等等,不过,当《站着上北大》这本书出来后,大家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借口呢?

《站着上北大》主要讲述了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但他不屈服命运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让我们看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演绎了小人物不可能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他就是一个鲜活的草根传奇。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看着《站着上北大》,我举得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上北大,只是我们没有那种吃苦,努力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