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25-08-01 18:55:01
以下是按要求改写后的完整HTML内容: ```html

古榕树下文学网精选《世说新语》四篇教学设计,内容详实,为教师备课提供实用参考。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咏雪》一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要认清这一特点,并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课文,也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基本教学方式应当是"诵读——讨论——诵读"。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诵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辨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

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出示: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