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文学网精选了四篇《夜书所见》的优质教案,这些教学设计经过专业整理,为教师备课提供实用参考。每篇教案均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首经典古诗,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叶绍翁笔下的秋夜思绪。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篇1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感悟诗句的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3 分钟)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写下了赞美秋天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初读感知(7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促、篱、挑"等字。
学生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精读理解(15 分钟)
出示古诗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萧萧梧叶""江上秋风"等词句。
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情感体会(10 分钟)
思考:诗人在夜晚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配乐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拓展延伸(5 分钟)
介绍叶绍翁的生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推荐阅读其他描写秋天和思乡的古诗。
五、作业布置
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
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