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已成为数字金融的关键组成部分,每月有数万亿美元在区块链间流动。它们曾主要用于加密货币交易,如今正被视为改善跨境支付和革新陈旧金融体系的现实工具。因此监管机构开始迎头赶上。
Chainalysis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加密货币活跃度前25的国家中,已有8国制定了稳定币发行与管理规范。这标志着政府对待数字货币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美国方面,备受期待的《GENIUS法案》已于2025年7月生效。该法案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采用安全、高流动性的资产全额抵押,并提供担保赎回。
法案同时禁止发行方支付利息,以降低银行挤兑风险。根据该法律,任何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发行方必须接受联邦监管。达标的小型发行方可遵循州级法规。
监管碎片化阻碍全球稳定币扩张
各国监管步伐不一,对发行方储备金要求各异。日本要求全额本国银行存款担保,但现已允许最高50%政府债券抵押。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要求高流动性储备,并严格隔离用户资金与公司资产。英国允许部分弹性空间,但必须保留即时存取款比例。
相互冲突的监管制度制约着国际稳定币发展。香港批准发行方采用美元计价的港元锚定储备,并要求提供24小时赎回服务,而新加坡则给予发行方五天宽限期。
相较于宽松的英国,欧盟和日本对外国发行方监管更为严格。这些差异化的监管制度为企业增加了合规成本与运营难度。
合规与反犯罪成为核心议题
随着稳定币普及,其滥用现象也与日俱增。2022年以来,涉及稳定币的非法加密交易数量激增,这使监管机构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为应对该问题,Tether等发行方正运用区块链追踪工具监控可疑活动并冻结资金。2024年Tether与Chainalysis合作开发风险转账预警系统,以实现快速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