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功》物理教学反思(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功》物理教学反思 篇1
《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进行本 章复习时,我准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学生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学生对于公式的'熟练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三、教学方法上比较老套,没有创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深挖考纲考点,提高课堂效率。
《功》物理教学反思 篇2
今天上了一节校内课题研究展示课,讲的是九年级总复习第八章电功率的单元复习。电功率是初中物理重难点章节之一,由于本章内容较多,共由六节内容组成,所以我今天的复习内容侧重电能和电功率的复习。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
课前给学生发了复习指导案,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包含一些填空,公式等,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基本知识。但从上课学生的表现来看,自主复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概念、物理意义、公式等还是不能准确熟练的表达出来。所以上课时,在重难点解析时占用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又进行了强调和梳理。由此,在后面的做题时间就相对的少了些,没有完成预设的习题。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一、整节课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来复习讨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所有的知识点和练习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与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解题的对错,问题出在哪里。
三、练习题大都集中了这几年的`中考题的题型,让学生明白中考的考试方向。
四、本节课始终贯彻“先学”、“后教”、“做中学”的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功》物理教学反思 篇3
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后,感觉有些累,学生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如,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些。
《功》物理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视导时,按照进度我讲的这节课。当时玉树大地震刚刚过去,于是我就用了玉树震后的重建工作来导入的新课,从而引出问题:建筑工人要把建筑材料(如沙子)运到高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问题一出,同学们的答案也跟着出来了,有的认为直接搬上去,还有很多同学则想到了用滑轮组,而且理由还很充分,用滑轮组既省力又省功。那接下来我让学生来针对运沙子这一问题来进行实验探究,看看滑轮组是否是省功。
把一小铁桶装满沙子,测出它的重力G,然后用两种方法来把它提升到相同高度h:
1、直接用手把小桶提到高为h处;
2、用一个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弹簧测力计来
把小桶提升到高h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比较两次做功。然后让学生思考: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这样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就是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本节课中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后面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做相同有用功的情况下,做的额外功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为什么?学生讨论之后得出了正确答案。我及时补充了一句: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为后面引出机械效率做了铺垫。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不断发现问题,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认识了我们需要的有用功和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额外功,从而认识了总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