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对三位名人事例的学习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体会作者的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三位名人事例的学习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2.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并将这种方法进行迁移。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上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欣赏到了一个罕见的自然奇观——滴水穿石。(板书:滴水穿石)
2、从这一自然现象中,我们体会到滴水穿石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也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22.滴水穿石的启示。
4、谁还记得“滴水为什么能穿石”吗?请用“因为?所以?”来回答。生:因为水滴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滴穿了石头。生:因为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所以滴穿了石头。
生:因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滴穿了石头。
5、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生: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啊,水滴的力量虽小,但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观点,列举了几个名人的事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学习他们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A、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最终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小结:李时珍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因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齐说)请大家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说李时珍取得成功的秘诀。出示:
因为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如果我们也能像李时珍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B、学习爱迪生的事例
学完了我国古代的李时珍,下面请大家来看看美国的爱迪生。
1、指名读爱迪生事例(爱迪生毕生致力于电学研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2、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小组完成表格)
3、生:“迷恋”电学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3、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拥有一千多项的发明专利权)。
小结:爱迪生之所以能事业成功,是因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齐说)
4、请大家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说爱迪生事业成功的秘诀。
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请女生一起读读爱迪生的事例,体会一下他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吧。
C、学习齐白石的事例
穿越到明代,遇到了李时珍;游历美国,拜访了爱迪生;现在让我们回到现代,来看看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
1、第四组读事例。(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达到炉火纯青。)
2、哪些词或句是说齐白石“目标专一”,哪些是说他能“持之以恒”的?(小组完成表格)
生:从“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可以看出他目标专一、“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每天”、“坚持不懈”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3、“不教一日闲过”是什么意思?(不能让一天白白地浪费掉)
4、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不教一日闲过”“坚持每天”“挥毫作画”如此勤奋,所以他的画画技艺达到了(引读)“炉火纯青的地步”。炉火纯青什么意思?
生: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小结:齐白石的画技之所以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因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生齐说)
5:请大家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说齐白石取得成功的秘诀。出示:
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齐读齐白石的事例。
7、(理解词语古今中外)
8、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吗?(有)你怎么知道?(课文用了一个省略号)。
那你也能说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说,名人、身边的师长、同学都可以)
生: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生: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编年史巨著《国榷》。
9、从这些名人的事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板书:实现理想)
10、出示总结句:“古今中外所有??”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这里强调的`是什么?(“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其实就是指(引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②在这个句子中谁能说说“滴穿”和“顽石”具体指什么?(指名说:“滴穿”指名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顽石”指名人遇到的一个个困难。)③全班(齐读)
小结:作者选取这三位名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这种证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论证。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指读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2、生: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相机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3、学习设问句(自问自答的设问句,用设问句能引起注意)。课文中还有哪里有设问句。
小结:雨水没有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无法滴穿石头,这就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
三、铭记启示升华感情
过渡: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而雨水因为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失败了。因此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我们要铭记——
1、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出示句子让学生填空)
2、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个自然段相对应?(第二自然段),这种写作方法叫前后呼应。
3、这是作者在看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得到的启示,这何尝不也是给
我们的启示呢?这段话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好好品读,细细地领会吧。(齐读第5自然段)
4、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呢?(提示:你以前有没有过做事三心二意或半途而废的?以后该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学习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
要求: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篇2
知识目标:
1、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2、理解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2、读课题
二、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1、课件出示奇观图,了解奇观
2、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
3、初悟启示
4、学习反问句
三、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1、学习李时珍的故事、感悟启示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抽学生读李时珍的故事,其他同学画出相关词句
(3)学习李时珍的故事
(4)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2、总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4、欣赏图片再次领悟三位名人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1、拓展迁移,交流收集的名人资料
2、归纳总结,读记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篇3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四、总结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