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通胀数据 "爆表",降息预期迎大考
美国 7 月 PPI 数据扔出一颗惊雷:年率 3.3%,不仅远超市场预期的 2.5%,更是刷新年内 2 月以来的最高值。更让人咋舌的是月率飙到 0.9%,创下 2022 年 6 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 这意味着商品生产成本正在加速上涨,通胀压力远比想象中顽固。
有意思的是,就业市场却给出相反信号:截至 8 月 9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4 万,略低于预期的 22.8 万。一边是通胀高烧不退,一边是就业韧性仍在,这让美联储 9 月的降息计划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但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却逆势喊话:建议 9 月直接降息 50 个基点。他的理由很直白:5、6 月就业数据被下修,而且最新通胀没受关税影响 —— 这番表态像是给市场投下一枚烟雾弹,加密货币也跟着在 11 万美元关口反复横跳。
二、香港稳定币遇冷,场外交易骤降三成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刚满一周,链上数据就透出凉意:主要场外交易商 USDT 日均转出额从 5204 万美元跌到 3490 万美元,降幅超 32%。其中门店型服务商最惨,业务量直接砍半(降 43.2%),让人怀疑部分交易正悄悄转入地下。
这事儿像面镜子:监管收紧时,市场总会找到新的 "毛细血管"。但长期来看,合规化阵痛或许难免,就看香港能不能在 "防风险" 和 "保活力" 之间找到平衡。
三、以太坊成香饽饽,巨头们集体下场扫货
以太坊现货 ETF 已经连续 14 周净流入,累计吸金 127.3 亿美元,最新持仓市值 292.2 亿美元,占 ETH 总市值的 5.34%。贝莱德的 ETHA 更是狂揽 118.3 亿美元,而灰度的 ETHE 却净流出 42.8 亿美元 —— 机构用脚投票,押注以太坊的势头比比特币还猛。
更疯狂的是 BitMine 公司,刚宣布最多能融资 200 亿美元,计划把 ETH 持仓扩到全球总量的 5%。消息一出,ETH 价格直接冲破 4400 美元。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手握 115 万枚 ETH(约 49.6 亿美元),堪称 "以太坊第一金库"。
四、交易所大战升级:收购、上市、发公链忙不停
Coinbase 突然宣布吞下加密期权巨头 Deribit,这下现货、期货、期权全齐活了。要知道 Deribit 平台光未平仓合约就有 590 亿美元,去年成交额破万亿美元 ——Coinbase 这是要在衍生品市场跟币安正面硬刚。
另一边,Bullish 交易所 IPO 融资 11 亿美元,发行价 37 美元远超预期区间,还被贝莱德和 ARK 合计认购 2 亿美元。上市两天市值就冲破 110 亿美元,前纽交所总裁 Tom Farley 操盘的这家机构交易所,显然被资本格外看好。
OKX 则玩起了 "销毁牌":一次性烧掉 6525 万枚 OKB,把总量固定在 2100 万枚,还宣布 OKTChain 下线兑换成 OKB。消息刺激 OKB 短时冲到 142.88 美元历史高点,虽然随后回落,但这波操作让市场重新审视平台币的价值逻辑。
五、稳定币搞起 "链内卷",Stripe、Circle 都来搭新链
稳定币巨头们不满足于发币,开始自己搭戏台了:
Stripe 和 Paradigm 偷偷开发 "稳定币专用链"Tempo,5 人小团队闷头搞 Layer 1,还兼容以太坊代码;
Circle 推出企业级公链 Arc,直接用 USDC 当 Gas 费,主打外汇和资本市场场景;
USDT 背后的团队更猛,融了 2800 万美元做 "Stable 链",目标是全球低费速通支付。
这场 "稳定链" 大战,本质是抢未来支付的基础设施 —— 谁的链能跑更快、成本更低,谁就能在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场里当 "收费站"。
六、Terra 创始人认罪,25 年监禁成加密圈警钟
Do Kwon 终于低头了。这位 Terraform Labs 联合创始人周二在美国认罪,承认共谋欺诈和电信欺诈,最高可能蹲 25 年大牢。两年前 TerraUSD 和 Luna 崩盘蒸发 400 亿美元的惨案,终于迎来法律层面的收尾。
这事儿给所有加密项目敲响警钟:当代码和野心失控时,监管的铁锤从不缺席。
一周市场总结下来,就像看一场多线叙事的大戏:宏观数据左右着资金流向,巨头们忙着圈地筑墙,监管则在合规与创新间走钢丝。对投资者来说,紧盯以太坊的机构持仓变化和美联储降息动向,或许就能抓住下一波行情的密码。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