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古诗大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亮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亮的古诗1
1、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2、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刘基《眼儿媚·秋思》
3、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佚名《孟冬寒气至》
4、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5、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7、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8、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9、行宫见月悲痛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10、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1、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1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3、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1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15、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6、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19、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0、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21、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22、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欧阳修《晚泊岳阳》
23、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24、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26、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李华《吊古战场文》
27、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8、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9、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3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3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2、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
34、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35、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36、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何大圭《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3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9、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贾岛《宿山寺》
40、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4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42、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3、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44、悲痛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4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6、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47、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48、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亮的古诗2
1.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3.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8.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09.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3.薛涛: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月亮的古诗3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②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③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④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如:
①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张正见《薄帷鉴明月》)
②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③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④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登台望秋月》)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②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④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别称--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如:
①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唐李白《初月》)
②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③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④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宋司马光《停月亭》)
⑤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免”“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如:
①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罗隐《旅梦》)
②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构成的`别称十分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①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鲍溶《宿水亭》)
②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曹丕《在孟津》)
③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杜甫《瞿塘怀古》)
月亮的古诗4
1.直称
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别称: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等等。如:
①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曹直《赠徐干》)
②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③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楚辞天问》)
月魂: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
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叫“魄”(本字“霸”),之后就以之代称月亮,并逐渐构成以“魄”为基本语素的别称--月魄、魄月、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新魄、圆魄、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魄、莹魄、魄宝、魄渊……如:
①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何景明《对月》)
②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塞下曲》)
2.喻称
圆月如镜(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弯月如钩、如弦、如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如:
①团团冰镜叶清辉。(孔平仲《玩月》)
②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月》)
③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李商隐《碧城》)
④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⑤昨夜风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⑥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仙山》)
⑦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⑧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白居易《三月三日》)
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将上述别称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生出许多生词--兔轮、兔魄、桂轮、桂魄、圆舒、圆蟾、娥轮、镜轮、蟾轮、蟾盘、蟾魄、蟾钩等等。如:
①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②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唐方干《月》)
③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月亮的.古诗5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十分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
虽只描述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
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赏析
这首诗写得十分明快,诗的前两句只是描述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
此篇是苏轼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水调歌头·中秋
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
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
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
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
横玉笛,
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
遍倚阑干十二,
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
欹枕卧江流。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我晚来的秋意感受。“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一振,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
中秋
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