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送别诗集锦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小编整理了王维的送别诗,欢迎欣赏与借鉴。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邢桂州》
王维(唐)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梓州李使君》
朝代:唐 代 ‖ 作者: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被誉为"唐代送别诗之冠"。前两句以"朝雨""柳色"勾勒出清新湿润的渭城晨景,柳枝的意象暗含"留别"之意。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平实如口语的劝酒辞,道出对友人远赴西域的深沉牵挂。"阳关"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在此成为文明与荒蛮的界限,一杯浊酒中浸透了诗人对未知远方的忧思。此诗后被谱为《阳关三叠》,传唱千年。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以20字完成了一场极具张力的送别。首句省略送别场景,直接切入"送罢"的寂寥;"日暮掩柴扉"的动作,将孤独感物化为闭合的门扉意象。后两句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却以疑问句作结,让离情随着蔓延的春草生长到时空之外。这种"以景截情"的手法,展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此诗以水陆交汇的渡口为舞台,"行客稀"的冷清与"荡桨"的动态形成对比。后两句突发奇想,将无形的相思具象为无边春色,让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成为情感的载体。"江南江北"的铺陈,既暗示友人漫长的归途,又展现诗人愿以整个天地相送的旷达胸怀,体现了王维将禅宗"物我合一"思想融入离别的独特境界。
王维送别诗的艺术特质:
以景锁情:善用"朝雨""柳色""春草"等意象作为情感容器
留白美学:常省略具体送别场景,聚焦别后余韵
禅意超越:在伤感中注入对时空永恒的观照,如"春草明年绿"的循环时间观
音乐性:平仄协调,多选用"尘""人""归"等悠长韵脚,余音袅袅
这些诗作超越了普通赠别诗的应酬功能,成为盛唐文人精神世界的诗意呈现——既有人间烟火的温度,又有超然物外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