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翻译注释 诗意解释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翻译注释 诗意解释

时间:2025-09-12 12:00:03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秋登兰山寄张五》原文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译文

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注释

兰山:一作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

荠:荠菜。洲:又作舟。

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