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大寒节气春运出行指南 气象局极端天气预警

大寒节气春运出行指南 气象局极端天气预警

时间:2025-09-22 09:14:59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到来。大寒节气正值春运高峰,气象局常发布极端天气预警,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

大寒节气的特点与含义

大寒不仅是气温变化的标志,还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时间智慧。其核心含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气候极点特征

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大风、雨雪天气增多,北方地区常出现零下20℃以下的极端低温,南方则可能遭遇冻雨灾害。

2、物候转折信号

自然界进入休眠末期,冬小麦停止生长,河流结冰厚度达到峰值,但阳气已开始暗中萌动,为立春做准备。

3、年节筹备节点

作为春节前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大寒迎年"的习俗,人们开始扫尘、置办年货,形成独特的节气文化景观。

春运期间气象风险预警

气象数据显示,近十年大寒节气期间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较其他时段高出43%。春运出行需特别注意三类气象威胁:

1、低温冰冻灾害

道路结冰会显著影响公路交通,2008年南方冰灾期间,京珠高速公路滞留车辆长达20公里,铁路接触网覆冰导致多趟列车停运。

2、强降雪天气

东北地区常出现暴雪,机场跑道积雪超过5厘米就会引发航班大面积延误,2018年哈尔滨机场因暴雪取消航班量达当日总量的78%。

3、沿海大风天气

渤海海峡、琼州海峡等水域在寒潮影响下会出现8级以上大风,导致轮渡停航,2021年1月烟台至大连航线累计停航达11天。

科学出行防护建议

结合气象部门预警数据和交通部门应急方案,给出以下实用建议:

1、交通方式选择

优先选择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高铁出行,当发布红色预警时,应调整行程避开灾害高峰期。自驾需随车配备防滑链、急救包等装备。

2、健康防护措施

低温环境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30%,老年旅客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候车时注意肢体活动,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3、信息获取渠道

关注"中国天气网"官方预警地图,注册"12306"气象灾害提醒服务,掌握实时路况信息。长途出行前查询沿线5天天气预报。

极端天气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出现的滞留情况,建议旅客做好三级应急物资储备:

1、基础保障层

携带高热量的巧克力、牛肉干等食品,保温杯装盛热水,准备充电宝和暖宝宝等取暖设备。

2、医疗防护层

备足常用药物,包括感冒药、肠胃药及慢性病药物,携带无菌敷料和消毒用品应对意外伤害。

3、通讯联络层

保存铁路客服电话、保险公司救援号码,在手机备忘录记录重要证件信息,准备适量现金应对电子支付故障。

大寒节气与春运的重叠,既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时空交汇,也是对现代交通体系的压力测试。科学认识气象规律,做好充分应对准备,才能让归途更加安全顺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