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障碍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及组织损伤。它可能引发关节炎、肾脏病变等多种健康问题,并常伴随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
痛风常累及肾脏引起肾炎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上人群居多,且具有明显遗传倾向。血尿酸升高是其发病的先决条件,而尿酸则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8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终身无症状,但少部分可能发展为临床痛风。
痛风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以及慢性关节炎等。这些表现可能单独或联合出现。痛风还常累及肾脏,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40岁以上肥胖男性易患痛风
痛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后天因素如年龄、性别、肥胖、饮食习惯等也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40岁以上肥胖男性、营养过剩者、酗酒者以及爱吃肉的人群更易患痛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了遗传因素外,肥胖、营养过剩、年龄增长、男性性别、高嘌呤饮食和酗酒都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痛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生猛海鲜配啤酒要不得
海鲜和牛羊肉等食物富含嘌呤,会导致血尿酸大量生成。啤酒不仅含有高嘌呤,还会抑制尿酸排泄。频繁摄入海鲜和啤酒会大大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根据嘌呤含量,食物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150-1000毫克嘌呤):动物肝脏、深海鱼、浓肉汤等,痛风患者应完全避免。
第二类(75-150毫克嘌呤):扁豆、干豆、鲤鱼等,需严格控制。
第三类(小于75毫克嘌呤):芦笋、菜花、菠菜等,相对安全但仍需适量。
第四类(小于30毫克嘌呤):奶类、蛋类等,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食用。但酸奶可能影响尿酸排泄,应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