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RWA:加密金融的未来还是短期泡沫?

RWA:加密金融的未来还是短期泡沫?

时间:2025-09-10 13:25:01

币圈共识不断演变,从Defi到NFT,如今转向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正成为机构 bridging加密与传统金融的新焦点。

640wx_fmt=png&from=appmsg

RWA 发展现状:海外聚焦金融,内地发展产业

RWA,即 Real World Assets,广义上是将现实世界的实体资产通过代币化映射到区块链上,稳定币也可视为 RWA 的一种形式。

RWA 具有资产可分割性、更广泛的价格发现与流动性以及更高的效率等优势。这些优势吸引了众多传统机构扎堆涌入,从 2019 年开始,摩根大通、高盛等多家机构陆续探索该赛道。

目前,海内外 RWA 发展路径迥异。海外 RWA 聚焦金融性,以美国为主,代币化资产多为国债、货币基金等。根据 Rwa.xyz 数据,剔除稳定币后,链上 RWA 总规模已达 284.4 亿美元,私人信贷是核心领域,但美国国债赛道更吸睛,贝莱德、WisdomTree 等大型机构云集。商品市场则以贵金属为主,黄金类别规模超 18.8 亿美元。

国内 RWA 实践尚处于初期,主要聚焦实体经济赋能,在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等多个方向均有落地,如朗新集团充电桩资产项目、协鑫能科光伏资产项目等。基础设施方面,海外 RWA 多以公链为承载,以太坊市占率超 57%,而国内以联盟链为主、公链为辅。

RWA 的困境:高发行门槛与流动性之殇

虽然 RWA 看似前景广阔,但实际上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RWA 的标的资产并非毫无要求,需具备可标准化、高流动性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收益回报等基本条件,还需具备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否则难以广泛发行。

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发行 RWA 也并非易事。由于其证券属性,发行流程涵盖法律合规和技术复杂度。以赴港发行为例,资产筛选要明确,还需设立 SPV 实体,完成牌照申请与沙盒测试等,整个流程耗时至少 8 个月,成本高达 300-600 万人民币,仅有大型玩家可入局。

即便发行成功,后续还面临流动性挑战。以贝莱德发行的 BUIDL 为例,其市值虽高,但持有者仅 89 个,月度活跃地址不足 20 个,市场高度依赖发行商与少数大型机构。

此外,部分企业将 RWA 视为投机工具,如海南华铁项目,权属结构不清晰,披露信息模糊,存在明显合规隐患。

RWA 的未来:光明与曲折的辩证统一

尽管 RWA 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发行周期长、成本高、流动性低、监管链条缺失等挑战,但也有诸多积极的方面。

技术上,围绕 RWA 发行的专业平台不断涌现,蚂蚁数科推出的区块链平台 Jovay,显著提升了吞吐量并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服务方向上,以 RWA 为主题的加速器、组织与协会开始涌现,产品发行的标准体系也在持续完善。监管方面,美国与香港均在规则之内为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香港的 Ensemble 沙盒就是很好的案例。

RWA 作为币圈的新趋势,既有着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它是否真的是待掘的黄金,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RWA 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加密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