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编排特点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经历统计的过程。
单式、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以1代2、5)平均数
1.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由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比较熟悉,教材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异同点: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还能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
这一点是编排内容编排的共同特点,因为统计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在编排时都注意提供学生熟悉了解的现实情境作为统计的素材。
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
“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引入2003年北京市非典疫情的数据,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这一单元,我上学期就已经教了,
三、总体感觉:
1、知识条理清晰,学习难度不大,学生掌握较好.
2、与生活联系紧密,信息量大,学生乐学。
四、温馨提示: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参: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五、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例1及做一做
例2及练习十九的2、3两题
练习十九
练习十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生活中那里用到折线统计图。
2、教师准备一周天气预报的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去过科技活动中心吗?喜欢去吗?
到科技活动中心不仅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看,这些同学也喜欢参加科技活动,他们正在参观科技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二、教学折线统计图。
1、师: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把1998~2003年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很形象、直观地显示出各年参观的人数,及哪年人数最多?哪年人数最少?
2、师: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从
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图中横轴、纵轴同样各表示什么?(课件横轴、纵轴闪烁)
这图怎样表示各年的人数的?(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还能发现1998~1999年参观人数有什么变化?
以后各年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图中怎样表示参观人数变化情况的?(线的方向)
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内容,是继前几册《统计》的内容而编排的,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点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120_121例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1)每边放3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一共要放几个棋子2)每边放4个,5个、6个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
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最少需要摆多少盆?
3)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两题。
四、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书P114~116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第七单元统计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1.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
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新授
1、出示图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
2、尝试练习:
3、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练习二十4、5两题
3、排名次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