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1
分析
在学扣纽扣生活指导活动中,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的扣子是小的!”,其他孩子也纷纷告诉我:“我的扣子和她的不一样”、“我的扣子也是小小的”……我注意到孩子们对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纽扣很感兴趣,而这当中恰好又蕴含着3—4岁幼儿在数学认知方面的教育目标——“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等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我便以绘本故事《一颗纽扣》为载体,设计了这节数学课。该活动旨在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与操作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的'不同,培养其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大胆操作的好习惯,体验数学的好玩和有趣!
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学会礼貌用语。
准备
PPT
过程
一、引起兴趣
PPT1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
二、观看PPT
PPT2: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谁能完整的说说看?)
小结:这是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这颗纽扣是谁的呢?丢纽扣的朋友一定很着急,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PPT3:它先找到了小狗,“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提问:这颗纽扣是小狗的吗?从哪里看出来?)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黄色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白色的,所以不是小狗的纽扣。
PPT4:小老鼠又:找到了小兔,“小兔你好,我捡到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提问:猜猜小兔怎样说?)
小结: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摇摇头说:“我的纽扣是三角形的”。
PPT5: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它遇到了小刺猬。(提问:它会怎样问呢?谁来学学看?如果你是小刺猬会怎么回答呢?)
小结:小刺猬的纽扣上有六个洞眼,所以不是小刺猬的纽扣。
PPT6:看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小虫)小老鼠说:“大象、蟋蟀你们好,我捡到一颗纽扣,是你们丢的吗?”(提问:你觉得纽扣可能是它们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大象和蟋蟀看了看自己的纽扣,都摇摇头,“这不是我们的纽扣”。
PPT7:小老鼠问过了所有的朋友,可还是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小老鼠只好拿着纽扣回家了,妈妈给它做了好吃的点心。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妈妈的衣服上怎么少了一块纽扣。(提问:小老鼠是怎么问的?我们一学学它的话。)
小结:妈妈说,“你把纽扣放上来,试试看对不对”。
PPT8:“小宝贝,谢谢你!你真是个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说完妈妈还在小老鼠的头上亲了又亲。
二、幼儿操作
播放PPT9:
1、师:故事结束了,可故事里的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集体操作
师:桌上有许多的纽扣,你们每人都去捡一颗,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然后每人找一张图片,帮动物把纽扣装上去。
3、验证讲评
师:你们拿到的是一颗什么样的纽扣?你们把纽扣送给了谁?我们一起看看对不对?
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中的一篇说明文。
教材及学情分析:
马拉松比赛学生在平时应有所了解,但是学生看到的就是那热热闹闹的比赛场面,对它的来历并无详细了解,而课文则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两千五百年前发生在马拉松的一个故事,后一部分讲马拉松运动项目。作者从介绍激烈的马拉松之战入手,再讲述菲利比斯战后牺牲自己的生命完成任务的过程。课文尽管对送信的过程没有展开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爱国英雄。层次分明的描写,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通过阅读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意义,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马拉松的情况及马拉松比赛中感人的故事和人物。
教师: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检查词语,正音。
(野心勃勃、奋起反抗、大获全胜、翘首以待、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筋疲力尽、奥林匹克)
2、马拉松是什么?用对号或叉号做出判断。
a、一个波斯小渔村的名字。
b、一个希腊小渔村的名字。
c、一场战争的名字。
d、奥运会的传统项目。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八个四字词语按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读词既是对初读情况的检查,又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可谓一举两得。而判断题的练习则是紧扣课题,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对马拉松的认识更加全面,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着手比赛,初步感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马拉松这一运动项目呢?(4-5自然段)
1、默读4----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题。
课件出示:
填空题:
(1)、( )年,第(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把从( )到( )作为一个比赛项目。
(2)、( )年,确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为( )。
2、指名回答填空。
3、理解“全长42千米 195米”的长度之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140米,我计算了一下,这样的操场得跑301圈。
4、看视频:马拉松比赛。指名谈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马拉松比赛入手,关注学生的起点和特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通过换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马拉松赛程的长度;最后通过画面、语言创设较为真切的情境,使单调枯燥的文字丰富化、形象化,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马拉松运动的艰苦,从而初步感受马拉松背后蕴含的精神。】
三、重点研读,感悟体验。
过渡:为什么要将如此艰难的比赛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板书:纪念)
学生质疑。
(一)决战之重要
1、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2、理解“决战”,体会赢得战争的重要性。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通过“一万”、“十万”和“野心勃勃”等词语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决战”“野心勃勃”“一万”“十万” 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波斯帝国的野心,以及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及艰难,这样学生就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菲利比斯会不顾一切地要把胜利的喜讯带给同胞,为深入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英雄之伟大
1、远在40千米之外的首都雅典同胞他们都在(翘首以待)。可是在当时,人们只能通过什么方法传递消息?(靠人跑去传话)从40千米外传递消息,可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谁完成了?(菲利比斯)
体会长跑的艰难
1、出示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自己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2、他怎么会跑得如此艰难?仅仅因为路程太长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课件出示: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伤痛”、“饥饿”、“极度的疲劳”、“战士”等词语理解。
4、角色体验。
此时此刻,我真想问一问菲利比斯:菲利比斯,你的伤口还在流血呢,你为什么要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菲利比斯,你已饥肠辘辘,你能坚持下来吗?
菲利比斯,你刚从战场上下来,身体已是极度的疲劳,你就不能休息片刻再出发吗?
5、出示画面,想象他在森林中遇到的困难,指名说一说。
练笔: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课件出示:虽然 ,但是他 。
虽然 ,但是他 。)
6、教师引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对文本进行补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教师三个层次的引读也让学生的朗读感情层层深入,做到了读有层次,读有体会,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走进了人物内心,为体会人物的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悟英雄之伟大
1、(课件出示:
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齐读。
2、感受菲利比斯“筋疲力尽”的程度。
3、朗读体会。
4、交流提升。
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战士呀?感受菲利比斯的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热爱爱国。
5、齐读第二自然段,抒发情感。
(课件出示: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翘首以待的通报,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6、整体回归。
他是英雄,可文中的英雄不止他一个。(包括他在内的参加了马拉松战斗的那一万名战士,他们都是英雄。)
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马拉松之战的胜利,希腊的历史也将重新改写。让我们记住这场马拉松之战,记住这些英雄,去弘扬马拉松的精神和品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菲利比斯所表现的精神和品质,以点带面感受所有参战士兵的高大形象,从而解答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什么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既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解疑的快乐,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拓展延伸:生活中就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马拉松的精神。出示图片,教师讲故事
2、教师总结。
同学们,“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精神的体现,品质的象征。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这些精神和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真实选手身上再次体会马拉松比赛蕴含的精神和品质,认识有梯度、有深度、有广度。】
五、作业超市:
1、复述这个故事。
2、想象菲利比斯是怎样跑到雅典的,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写一写。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平行四边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含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平行四边形,是建立在前面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之上,将要学习的特殊的四边形。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边、角的性质。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并不会感到生疏,但对于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的并不是十分深刻,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本节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采用的是内涵定义法,即“种概念+属差=被定义的概念”。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中,大前提是“四边形(种概念)”,条件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属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独有的、用以区别于一般四边形的本质属性,这也是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揭示了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隶属关系、区别与联系,反映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同时,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又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关于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相对于定义中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由位置关系向数量关系的一种延伸;“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相对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由“相邻的角互补”产生的思维的一种深化。同时,两条性质的探究,经历的是“感知、猜想、验证、概括、证明”的认知过程;两条性质的研究,先从边分析,再从角分析,再到下一节课的从对角线分析,提供的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般思路;两条性质的证明,渗透的是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一种转化思想,而添加对角线,介绍的是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转化手段。
在本章的后续学习中,对于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其定义均采用的是内涵定义法,并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均以平行四边形作为种概念,所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作为“核心概念”当之无愧。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性质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因此,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后续的学习中,也是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①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②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解决问题。
③体会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2)目标解析:
①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会根据概念或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②通过有关的证明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和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进一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④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能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及道具。
2、龟兔赛跑的课件。
3、音乐磁带(包括整段欣赏和分段欣赏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看课件《龟兔赛跑》。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它是只怎样的兔子?乌龟又是个怎样的乌龟?
3、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和兔子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二、欣赏音乐《龟兔赛跑》引导幼儿区分和理解音乐的性质。
1、音乐欣赏
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划分音乐的段落及区分每段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在讲故事?你觉得那些地方音乐不太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1)欣赏第一段:骄傲的兔子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样表现这只骄傲的兔子呢?
鼓励幼儿个别表现,集体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音乐
(2)欣赏第二段:勤恳的乌龟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起了谁?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你怎么表现他的样子呢?
(3)欣赏第三段:睡觉的兔子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模仿。
(4)欣赏第四段:欢庆
激发幼儿用神态和动作区分胜利的乌龟和失败的兔子。
三、音乐剧表演。
1、讨论:我们怎样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四、讨论
1、为什么兔子跑的那么快,乌龟爬的那么慢,最后乌龟却赢了?
2、小朋友要学谁呀?为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因为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很快,骄傲了、偷懒了,睡觉了,所以兔子输了。乌龟并不因为自己爬的慢而气馁,仍然坚持努力的爬着,所以乌龟胜利了。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乌龟一样,做事坚持到底,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加油,一定能够成功。
活动反思: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音乐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难点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看课件《龟兔赛跑》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教育幼儿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第二个环节是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片段来分辨音乐形象,并且跟随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第三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欢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起庆祝乌龟取得了胜利。
上完课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
1、教案没有反复斟酌,进下心来看发现原先拟定的教案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并不是适合本节课。
2、引导不足,上音乐课的时候幼儿创编动作不是很好,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3、还有就是上音乐的时候自己放不开。
下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将吸取本次的教训,希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