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 打草惊蛇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 打草惊蛇的出处及成语典故

时间:2025-11-04 11:18:47

成语是比较易记易用、简短精辟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

▶ 打草:用棍棒等击打草丛;惊蛇:惊动藏在草中的蛇。

意思解释

打草惊蛇,字面意思是“击打草丛惊动蛇”,比喻行动不慎或过早暴露意图,使对方警觉或有所防备。

该成语引申为因行事不周密而惊动对手,导致计划失败或效果打折,常用于批评鲁莽或缺乏策略的行为。

打草惊蛇常用于书面或口语中贬义地评价某些行为,也可用来提醒他人做事要谨慎周全。

打草惊蛇的拼音

▶ 【dǎ cǎo jīng shé】

出处

▶ “打草惊蛇”成语来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了王鲁任当涂县令时的故事。

其中王鲁“打草惊蛇”的行为被用来比喻因小失大、不慎惊动对方的情形。

历史典故

典故:王鲁打草惊蛇

王鲁,唐代当涂县令,为官贪腐,手下官吏也纷纷效仿,鱼肉百姓。

一次,有百姓联名状告王鲁的主簿贪赃枉法,王鲁看到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与自己平日所为如出一辙,十分恐慌。

他不由自主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说,你们虽然告的是主簿(打草),但我这个县令(蛇)已经受到惊动了。

后人便用“打草惊蛇”来比喻因行动不慎而惊动对方,使对方有所防备。

典故的意思

▶ 王鲁的故事虽为个别事件,但形象地反映了因小失大、不慎暴露意图的后果。

▶ 后世将这一故事概括为“打草惊蛇”,用以警示人们行事要周密谨慎,避免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近义词

▶ 打草蛇惊——与打草惊蛇意思相同,只是词序不同。

▶ 打草惊蛇——与打草惊蛇意思相同,为同一成语的不同表述。

▶ 惊蛇入草——比喻因受惊而躲藏起来,与打草惊蛇含义相近。

这些近义词共同体现了“因行动不慎而惊动对方”的核心含义,但各自侧重的情境或动作有所不同,可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