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文化中易记易用、简短精辟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探囊取物"的含义,下面整理了该成语的意思解释、出处及典故,助您深入掌握其用法。
探囊取物的意思解释
▶ 探囊:伸手进袋子;取物:拿出东西。
字面意思是"伸手到袋子里拿东西",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就像从口袋里取物般简单。
该成语比喻做事毫不费力,含有对目标十拿九稳的绝对把握,常带有贬义地形容轻易获取不义之财。
现代用法中多强调完成任务的轻松程度,可用于中性或略带调侃的语境。
探囊取物的拼音
▶ 【tàn náng qǔ wù】
出处
▶ 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关于左慈的记载。
故事原型可追溯至东汉末年,与道教方士左慈戏弄曹操的传说密切相关。
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对此典故有生动演绎,助推了成语的流传。
历史典故
左慈戏曹
左慈是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受邀参加曹操的宴会。
曹操故意刁难说:"今日高会,所少者吴松江鲈鱼耳。"
左慈当即要铜盆贮水,用竹竿垂钓,瞬间钓出活鲈鱼。
曹操又说缺蜀地生姜,左慈转瞬从袖中取出,并解释这是从成都市场"探囊取物"所得。
后以"探囊取物"比喻事情易如反掌,也暗含神奇法术的意味。
典故的意思
▶ 原典故突显方术神奇色彩,后演变为强调事情易办的通用成语。
▶ 现代使用中弱化道教元素,重点突出"轻而易举"的核心语义。
探囊取物近义词
▶ 易如反掌——形容事情容易得像翻手掌,与探囊取物程度相当但更口语化。
▶ 唾手可得——强调获取的轻易性,多用于具体事物的获取场景。
▶ 瓮中捉鳖——比喻捕捉对象已在掌控中,侧重结果的确定性而非过程的轻松。
这些近义词共同表达"极其容易"的语义,但探囊取物更具动作画面感,文学色彩更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