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司马懿养的死士在政变中起到什么作用?之后又去了哪里?

司马懿养的死士在政变中起到什么作用?之后又去了哪里?

时间:2025-10-20 09:00:04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平陵之变,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居功至伟,这些死士到底是什么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变。整个政变过程体现了司马懿的做事风格,那就是隐忍坚持,一击必杀。在发动高平陵事变前,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先是步步退让,然后采取装病的办法,迷惑对手。

当曹爽兄弟丧失警惕,全体出发陪同少帝去拜祭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在这一次政变中,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功不可没。在历史记载中,说他暗中养了三千死士,在这一次政变中立下了大功。那么,这些死士在政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政变成功后这些死士又去了哪里?

image.png

然后,再看史书上说,这些人是散在人间的。这个散字,说明了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是集中在一起的。他们的平时日常起居不在一起,但是,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这些人却可以做到整齐划一的来参加政变。而且,这些人也能够对司马师的指令准确严格的执行。这样的事情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很难想象的。

最后,这条记载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这些死士的组织是极其严密的。在曹爽控制着全部政府权力的情况下,这些死士的活动,竟然一点也没有被外人察觉。这种情况更是难以让现代人所想象的。

这样,这条记载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司马师这三千死士,如此庞大的组织,需要巨额的支出,还需要庞大的空间环境来容纳他们,这个组织的保密工作还要做到外人无法察觉的程度。而且这些人分散在各地,却跟司马师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司马师要求他们行动的时候,他们可以一声令下,在同一个时间采取行动。

这是在现代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在三国时期更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可以说,司马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他的财力、物力、人力早就超过了曹爽,夺取政权轻而易举。那样,司马懿还多此一举,发动高平陵事变做什么?所以说,这条三千死士的历史记载,根本就是一条谎言。但是,在历史上却有着三千死士的记载,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三千死士的真实身份。

不过,我们如果再次仔细研究这个历史的记载,就会发现一个信息,它给我们揭示了这些死士的来源。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些死士其实跟现代的特种部队是同样的性质。而且,只有军队的组成才能符合我们上述的分析。

因为只有军队,才会让这么多的死士能够集体生活在一起。只有军人,才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而且只有军人,才能在政变的那天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保护司马懿的安全,保证政变的成功。这给了我们这些死士的性质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这些死士实际上都是一群军人,他们是按照军队的编制存在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追寻这些死士的踪迹,就能够结束那条历史记载的一切疑问。这一切谜团的谜底,都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这支死士军队的主人司马师。司马懿在病休的时候,就为将来预做了准备。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安插在军队的要害职位上。其中司马师任中护军,司马昭任散骑常侍。

我们知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只和司马师进行谋划,司马昭是在事变发动前才知道。所以,这三千死士就只和司马师有关。那么,司马师要维持、使用这三千死士,就需要资金、场所、军事编制等。司马师能够做到这一切吗?如果我们看看司马师当时担任的职务,一切问题就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image.png

司马师当时担任的职务是中护军,这个职务的权力,大到了出乎我们意料的地步。这个职务的职责主要是执掌禁军,统帅诸将,考核选拔下级军官。我们可想而知,虽然表面上曹爽是大将军,可是真正的中央机构的军权却掌握在司马师的手中。

那么,以司马师的才干,以他手中的权力,要组织、控制三千死士这样的队伍就简直易如反掌了。其实,这三千死士就是以曹魏军队的公开身份存在的。司马师用曹魏的资金供养他们,用曹魏的军营容纳训练他们。这样,就能够完美解释三千死士的资金来源,容身场所。

因为这些死士集中秘密训练管理,也能够解释这些死士的保密问题。这也是在政变之中,这些死士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同一天召集起来的原因。有了这样一支掌握在手中的可靠武装,司马师才会在政变的前夜放心的酣然入睡。这样,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动用他们建立了奇功。

四、三千死士的去向。

我们既然知道了三千死士的真实身份,知道他们实际的身份就是曹魏的军人。在这里,我们就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这些死士是司马师在军队中训练的,那么为什么在历史上对此并不明说呢?为什么还要刻意掩饰这一点,给大家留下一个谜团,不让大家知道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呢?

这是因为这些死士和司马师的关系密切,他们的关系,是建立在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的基础上的。司马师利用自己考核选拔下级军官的权力,笼络收用他们,将他们安插在军队的各个阶层。在司马师的运作下,这些曹魏的优秀军人都变成了司马氏的死士。可是,我们看历史上对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的记载,却评价说他“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如果我们从高平陵之变的这些死士的来源看,这条评价就根本站不住脚了。高平陵之变的这些死士,正是司马师利用自己的手中的职权造就的。说司马师在中护军的职位上公平无私,纯粹是无稽之谈。司马师为了自己的脸面,便刻意消除了这些死士的军人身份,也刻意抹去了这些军人的去向。

这样,我们就会知道这三千死士的去向了。在高平陵政变后,这些军人的既然来自军队,那么就只能回到军队。这些人是司马氏的忠实的部下,当然在军队中继续为司马氏效力。这些死士本来就是司马师从下级军官中考核选拔出来的,自然就继续担任他们的军官。于是,这些死士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自然也就无声无息的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结语: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在最初阶段主要依靠的武力就是司马师召集的三千死士。这三千死士在历史上记载得十分神秘,说是司马师秘密养在民间的。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这些死士在一天被司马师召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以当时的条件,司马师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所以,历史上对这三千死士的来源与去向,说的是很含糊的。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死士其实是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期间,从魏军中选拔笼络来的。这些死士的本来身份就是曹魏的军人,因此外人才不会知道他们的存在。司马师用曹魏的资金、设施来训练管理他们,这才可能在同一天发动他们行动。

这些死士的军人身份之所以不被历史所记载,是因为他们是司马师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收罗来的。为了自己的脸面,司马师刻意隐瞒了他们的身份。不过,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将他们又安插回了军队。这支神秘消失的力量,依然在军队中为司马氏服务,成为司马氏在军队中的秘密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