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SFUND 跨链桥遭朝鲜黑客突袭:6.4 万用户受损、CZ 紧急冻结资产

SFUND 跨链桥遭朝鲜黑客突袭:6.4 万用户受损、CZ 紧急冻结资产

时间:2025-09-25 08:14:01

2025年9月23日,一场针对Seedify SFUND跨链桥的黑客攻击震惊Web3领域,三千万亿代币遭恶意铸造,暴露出跨链生态安全与国家黑客威胁的双重危机。

0wx_fmt=png&from=appmsg

一、28 小时惊魂时间线:从 “安全老兵” 到瞬间崩盘

SFUND 跨链桥基于 LayerZero 的 OFT 合约搭建,此前已通过 CertiK 和 Hacken 两大机构审计,稳定运行 3 年,堪称行业内的 “安全老兵”。但这场攻击的迅猛与精准,让所有防线瞬间崩塌。

一、28 小时惊魂时间线:从 “安全老兵” 到瞬间崩盘

二、攻击解剖:密钥漏洞撕开的“财富大口”

这场攻击并非复杂的代码破解,而是精准命中了跨链桥最核心的“命门”——密钥安全。根据PeckShield和ZachXBT的链上溯源分析,攻击路径清晰且致命:

1.攻击向量:“unlock机制”成突破口

黑客并未采用新型技术漏洞,而是通过社会工程学攻击或密钥泄露,获取了桥合约的核心私钥,直接调用“unlock”解锁功能修改参数。这意味着黑客获得了合约的“超级权限”,可以绕过铸造限制,随心所欲地生成代币。

2.资金分流:多链洗钱的“教科书操作”

为规避追踪,黑客采用“多链拆分”策略快速转移赃款:

Base链:将铸造的代币兑换为141 ETH,迅速转移至匿名钱包;

BSC链:核心赃款$120万兑换为BNB,部分流向HTX交易所(最终被冻结);

Polygon、Arbitrum:小额分散转移,混淆资金轨迹。

目前经多方核实,事件总损失约120-170万美元,此前网传的“880万美元损失”并无链上数据支撑。

三、矛头直指朝鲜:国家支持黑客的“加密围猎”

CZ在回应中提及的“DPRK操作”,并非空穴来风。链上证据和行业追踪显示,这是朝鲜黑客团伙对加密资产的又一次精准突袭。

1.团伙锁定:“Contagious Interview”浮出水面

ZachXBT与SpecterAnalyst的联合分析指出,黑客资金链路与以太坊上的“Serenity Shield黑客钱包”高度关联,该钱包已被联合国报告列为朝鲜核武计划的资金来源之一。与大名鼎鼎的Lazarus Group不同,此次作案的“Contagious Interview”是朝鲜黑客的新兴分支,更擅长针对跨链桥和DeFi协议的漏洞攻击,2025年已参与THORChain洗钱等多起事件。

2.攻击动机:加密盗窃成“资金输血”主渠道

Chainalysis数据显示,2025年朝鲜黑客已通过加密攻击窃取超30亿美元,其中跨链桥攻击占比高达20%。这类攻击因涉及多链流动性、技术架构复杂,成为黑客眼中的“肥肉”,而赃款最终多被用于资助其核计划与弹道导弹研发,形成“攻击-洗钱-研发”的黑色闭环。

四、市场余震与行业警示:桥接安全何时能“不塌”?

尽管HTX冻结了15%的赃款,SFUND价格也从$0.05反弹至$0.18(24小时仍跌42%),但这场事件留下的冲击远未消散。

1. Seedify的“信任重建战”

作为专注游戏与NFT孵化的Web3孵化器,Seedify的声誉遭受重创,SFUND市值较月初缩水50%至1588万美元。目前团队已承诺补偿流动性池用户,但6.4万受损持有者的信任修复仍需时间。不过其核心的“9阶质押获早期项目访问权”的Launchpad模式,仍凭借长期积累的资源保留了部分用户粘性。

2.跨链桥:加密世界的“永久软肋”

2025年全球已发生超10起跨链桥安全事件,此次SFUND事件再次暴露行业痛点:

审计并非“免死金牌”:即便是头部机构审计的合约,也可能因密钥管理等“人为漏洞”崩盘;

技术架构存先天风险:跨链桥需对接多条公链,技术复杂度高,且多依赖“预言机+中继器”的信任机制,任一环节失守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追回难度堪比登天:除通过CEX冻结少量流入交易所的资金外,链上匿名钱包中的剩余约100万美元赃款,几乎没有追回可能,除非依赖国际执法协作。

对此,PeckShield紧急建议暂停所有SFUND相关桥接服务,行业专家则呼吁LayerZero等跨链协议加速升级多签机制与时间锁功能,从技术底层降低单点故障风险。

结语:黑客与防线的“持久战”

从CZ的跨界驰援到链上侦探的追根溯源,SFUND事件展现了加密行业在危机中的协作力量,但也让“国家支持黑客威胁”与“桥接安全漏洞”两大难题摆上桌面。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碰新桥、少用复杂跨链服务”仍是自保的核心法则;对于行业而言,这场攻击不是终点——加密世界的“攻防战”,才刚刚进入更残酷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