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服装电商中广泛应用的AI模特与AI服装生成技术,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上海市民刘女士表示,她在网店看到的AI卖家秀“如同杂志大片”,毫不犹豫下单,但收到实物后却大跌眼镜:“颜色偏差大,面料廉价,版型完全不对,衣服上的刺绣根本不存在。”
业内人士透露,电商商家早已大量使用AI技术替代真人模特拍摄。王先生(化名)表示:“真人模特拍摄一天只能展示几十套衣服,成本高、效率低。而AI一天能生成上千套效果图,还能切换不同种族模特和背景。”据估算,AI技术将视觉内容制作成本降低超过90%。
然而,AI卖家秀引发的信任危机同样显而易见。另一位消费者冯女士在AI直播间购买西装后发现,主播版型笔挺的效果与实物相差甚远,“主播走路和转身的动作都是AI生成的”,真实效果与展示存在明显落差。
法律界也对这一新兴现象提出警示。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袁柯娜律师指出:“AI产品与虚拟主播本身不能承担法律责任,真正责任在于背后的运营方或实际操控者。如果AI生成违法内容,技术服务商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随着AI直播与虚拟模特技术快速发展,低成本高效率背后隐藏的法律、诚信与消费者权益问题,正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