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与Hyperliquid的上币标准之争愈演愈烈,这场行业辩论揭示了交易所生态的深层矛盾。双方围绕项目准入机制的分歧,正在重塑加密市场的竞争格局。
CZ在X平台回应称:"若项目足够优秀,交易所自会争相上线。若需乞求交易所上线,就该反思项目本身问题。"他解释道,交易所根据规模、收入及上币策略采用不同模式,有的收取费用,有的则通过用户空投或存款机制来防范欺诈。
Hyperliquid与币安:上币标准论战白热化

此前X平台有爆料称币安要求项目方提供代币总量的8%-10%作为上币条件。加密货币分析师Ibrahim以$WAL代币为例,指出币安的上币模式对其市场表现造成负面影响。
评论员Crypto with Khan补充说,虽然币安确实提供流动性,但许多项目缺乏有机需求,最终过度依赖中心化交易所的曝光。
Hyperliquid则强调其完全开放的体系:"在Hyperliquid上,没有上币费、没有上币部门、更没有守门人。"他们说明任何人都可通过支付少量HYPE代币作为Gas费来上线现货资产,且部署者可获得该交易对最高50%的手续费分成。
CZ否认与Hyperliquid关联 推出竞品Aster

CZ同时澄清币安与Hyperliquid并无投资关系,透露Hyperliquid创始人Jeff Yan曾以YZiLabs项目参加2018年币安实验室孵化计划,但该项目最终流产。"此后我们几乎没有联系",CZ表示。
在10月10日CounterParty TV访谈中,CZ更批评Hyperliquid的全透明链上订单簿会暴露交易策略:"华尔街所有交易员都不希望他人实时看到自己的订单。"
这场论战折射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分野正在扩大,也凸显随着行业成熟,公平性、规则透明度与信任仍是加密社区最核心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