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精】端午节教案

【精】端午节教案

时间:2025-11-03 14:32:02

【精】端午节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活动反思:

一、自己设计的问题太多,显得杂乱无章。

既然决定向幼儿提问,我就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比如“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呢?他投江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后来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设计这些问题时,我也考虑到了问题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设计。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内容,想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想想,不如把问题简单化,让孩子们看着图片自己讨论她们的看法则更能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故事的内容有点深奥,幼儿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有点耐不住性子,更何况老师还设计了那么多的问题。请幼儿回答的时候,我发现幼儿举手发言的比平时上童话故事时要远远的少很多。明显,我的问题没有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学教学内容没有了兴趣,那么这就是老师的准备不足,也可以说是一堂失败的课程。在以后的类似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加注意。

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教案3

执教者:

班级:

时间:

课 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进行装饰表现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利用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与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鸡蛋。

2、教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 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答:(吃粽子,在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等)我们、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在每年的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资料,认识端午:

1、介绍端午节

播放FLASH《端午节的由来》

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谁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生答师补充

师: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投江了,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们怕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去喂饱鱼虾,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以吃粽子的方式来怀恋他呢!

2、 端午节的风俗:

师问:据你所知,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端午风俗?

生答: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吃咸蛋。 ①谁来说说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图片,介绍龙舟比赛活动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师:原来人们划上龙舟是为了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端午节上的民间活动啦,看龙舟就是把船做成了巨龙的模样……它也体现了咱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看还把老外也吸引来啦!

②介绍粽子的来历和种类?(课件欣赏)

师:古时候,粽子叫角黍,它的原料主要包括尖角和黍料,味道比较单一,现在的粽子种类可丰富拉,有枣泥、豆沙、咸肉……味道有甜有咸可好吃啦!老师的粽子还没煮好,让我们先来一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图片,介绍挂香包习俗

师:香包的外观都很小巧别致,一般还要配上五彩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包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祈福,所以大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为孩子们系上一个漂亮的香包!赠送香包,借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草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草饮雄黄)

师:端午节正好是在天气变暖的五月,很多害虫病菌都跑出来了,所以人们会采取很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呢?

生答师补充

师:比如人们会在房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药草能驱逐蚊虫,预防病菌。听说雄黄有去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这天喝些雄黄酒或把雄黄涂抹在额头或肚子上以消毒驱邪。

⑤画彩蛋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江苏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挂彩蛋

师:咱们江苏一带也有很多端午节的风俗呢,咱们江苏地区到端午节还要以挂彩蛋的形式来庆祝节日呢!

2、 出示鸭蛋资料,引出彩蛋

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能变成好看的装饰品呢!(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彩蛋来庆祝端午节吧。

3、欣赏彩蛋的图片

师:我们先来想想可以在鸭蛋上画哪些东西,老师已经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水果自然,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1)画出重要的点

(2)添加细节线条

(3)涂上漂亮颜色

4、让学生思考自己想画的内容并互相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衣)

四、学生画彩蛋,(播放有节日气息的背景音乐)师巡回辅导并提示在鸭蛋上作

画的注意事项:

(1) 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以便操作。

(2) 涂过颜色的地方要小心避让,否则容易将颜色蹭掉。

五.展示评价

1、欣赏学生的作品,老师做简单评述

2、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包装的方法,使彩蛋更具生活情趣

六.艺术彩蛋欣赏

1、介绍中国彩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的介绍

师:除了我们有彩蛋艺术,西方也有一个和彩蛋有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这个是为了庆祝基督诞生的节日,(课件欣赏)

?拓展总结

1、讲述一则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的消息。

师: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重视的,老师不禁想起一则消息,就是20xx年韩国将粽子作为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遗产保护,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答应他们?当然不能,因为粽子也好端午节也好,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能被其他国家给抢走呢,老师相信他们的申请是不会成功的!

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教案7

活动目标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反思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端午节教案8

一、设计理念:

1、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歌深入人心,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主持策划:

三、班会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有关端午节由来等知识: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主要介绍以下一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人们纪念端午节的诗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请社区的杜阿姨教同学们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学们学得积极,刚刚开始时,同学们还有点不敢动手,在杜阿姨的鼓励和讲解下,大家纷纷尝试,包出一个又一个长相有点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大家开心哦!老师把同学们包好的赤豆粽带回家煮熟,端午节的第二天中午,同学们第一次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这次班会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是:学校请社区的杜阿姨来教同学们包粽子,有外来的交流活动,孩子们从杜阿姨身上学到了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品质。

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

活动目标: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活动准备: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端午节教案10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端午节教案11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的第11课《端午节》,属于络应用单元,整个单元主要是上资料的应用,体现一个收集信息、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而本课侧重于主题性综合运用与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下载管理。

1、猜词游戏——激趣导入、实用体现、锻炼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猜词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三个习俗猜节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掳取学生的学习心。教师设计了三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习俗,提升猜测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搜索来获取正确答案。一方面由于未知,才需要搜索,为用而学,进一步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关注学生关键词的'选择,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搜索能力。

2、主题探究——感受文化、激发思维、自主探索

本课的重点是主题性应用,而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说一说“你了解的端午节”,让学生一起感受身边的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自主提出希望进一步研究端午节的内容。教师则从由来、习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归纳引导,并最终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主体性。

3、竞赛比拼——寓教于乐、合作奋进、显现

本着快乐学习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每组主题搜索文件资料的质和量决定着龙舟前进的速度,所以组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定会合作奋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巧用小程序将比赛结果显现展示,有效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更为量化,更加显现化。

4、对比体验——落实技能、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体验不同关键词对搜索效率的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词提炼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操作技能。同样,通过文件归类前后的不同,让学生充分领会分类保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建立分类目录;

技能目标:

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分类保存;

情感目标:

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

主题性应用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出示PPT,让学生根据画额、悬钟馗像、用癞蛤蟆皮洗澡三个活动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2、学生利用络查找正确的答案;教师巡视掌握情况。

3、

①个别学生示范如何查找;

②根据学生情况,在学生操作未出现多关键字的情况下,教师以《教你一招》的方式,强调多关键字在搜索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端午节的……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欲望。

3、说一说:你还想从哪些方面端午节?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归纳,传说、由来、习俗、文化等,并板书。

4、引导学生明确要将找到的资料保存下来,并且能分类保存;请个别示范操作过程;在学生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先建立〈端午节文件夹〉;然后在WORD中进行保存。

5、在查找和保存资料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文件夹,便于以后这些资料的查帐和使用。

三、竟赛比拼

1、让学生确定查找的内容;并且在电脑中建好“端午节”的文件夹。

2、赛龙舟:

①明确比赛规则:PPT出示。

②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和保存(用时10分钟左右)。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

③展示龙舟赛的结果。

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在查找对端午节的新发现。

四、

1、本课内容,做一定。

2、布置作业。

端午节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引导学生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3、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调查走访,查阅资料。

2、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分小组搜集并整理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分小组汇报成果并补充)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学生分组交流)

(三)活动二: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

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四) 活动三:端午话习俗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

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课件展示: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

种琳琅满目。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你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

(五)活动四:端午颂诗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学生交流分享)

(六)活动五: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划。)

五、教师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我们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老师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传统文化课,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端午节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㈡民间传说:

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㈢粽子沿革:

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家乡的习俗)

讲述;今年端午节即将到了,说一说我们家乡有什么样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把收集的图片拿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讲一讲。

3、讨论:完成书中9页的(成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指名汇报完成情况。

4、活动拓展:书中9页的活动拓展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大家继续对其他节日进行研究吧!

5、总结:我们轻松一下,观看Flash动画短片《端午节》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端午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端午节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