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元复习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1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再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法,你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1、还剩下多少 在观察情境图,你能说说图中讲了什么故事吗?试着提一提数学问题。 (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桌上原来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能否试着用算式表达?说一说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 4-1=3 3-2=1 2、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 (2)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意。 1、练一练第3题、通过观察连环画,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2、练一练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莲花花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与鼓励。 3、练一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支。 练一练第7题,教师举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能计算出对应得数的算式卡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书本与爸爸妈妈说一说5-1=4可以表示什么。、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 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 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 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 (2)谁来说一说关于小猫的数学故事?(2+2=4或3+1=4/1+3=4) (3)看,活动室里,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来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3+2=5/2+3=5或4+1=5/1+4=5 2、手指游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比划说出算式和得数,注意体现两部分手指合并起来的过程。 (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想夸夸谁?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 ③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等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率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 1、口算: (1)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抢答。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指名回答,集体校对。错的'要找出错因。 2、笔算: (1)用竖式计算第17题前面两竖。 (2)说说计算乘除法的注意点。 1、宣布得星规则: (1)规定时间内发、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抢答时,能正确表达意思可得星,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 (3)其他组有不同想法,或需要补充,意思正确也可获得一颗星。 2、完成第19题: (1)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花坛图,介绍花坛每条边的长度,估计一下,哪一个花坛的周围的栏杆最长。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验证估计是否正确,进行计算。(关注整个过程中的新异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星。) 3、完成第20题: (1)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 什么? (2)要求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做法,说说怎样想的? 4、完成第21题: (1)说说你从表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解决问题。 (3)汇报结果与想法。 5、完成第22题: (1)理解题意:从图上观察到什么?45座和30座分别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用车方案,小组交流不同方案,比较异同和优缺点。 (3)小组汇报。 6、评出最佳小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1、通过练习巩固图形平移、对称、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图形卡片、大头针。 一、回顾知识点,谈话引入练习。 1、复习提问: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名回答) 2、过渡: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一起来复习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巡视指导,提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4题。 2、指导完成练习一第5题。 四、知识拓展,设计图案。 1、大家看一看教材第11页的数学游戏。还记得那些图形可以镶嵌吗?你能说说书上两个镶嵌图形是如何得到的吗? 2、现在大家动手做一做,看能否得到书上的图案。(巡视,个别指导) 3、同学们卷的都不错,下面咱们来进行一个设计大赛,同学们用纸卡剪、拼一个基本图形,看用这个基本图形能设计出哪些漂亮的图案。比 一比看谁的设计最棒! 五、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六、作业设计。教材第10页第7题。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能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出一个数是 不是2、5、3的倍数。 1、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2、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难点); 3、3的倍数的特征。 课件、练习题。 一、整理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同学们,请大家来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下满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二、复习。 1、复习因数和倍数。 (1)让学生简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举例:因为2×3=6,所以2和3是因数,6是倍数。这种说法对不对? (3)练习:28的因数有哪些?6的倍数有哪些?(写出5个) 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可以怎样表示? 巡视,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 复习2、5、3的`倍数的特征。 (1)让学生简述2、5、3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2、5、3的倍数。 27104752085 5982 3、复习质数和合数。 (1)让学生简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关于质数和合数,你想要提醒大家什么? (3)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给出大于2偶数,另一人找出和为此数的两个质数。例如,偶数8,答:3+5=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 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 b、绿房子里是1、2、3、4、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 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 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 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 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一、复习引入
二、应用提升
三、练习巩固
四、数学游戏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布置
反思: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五、课堂小结
反思: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3
一、推理训练
二、对比训练: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7
一、找房子
二、拼房子
三、猜动物(二进制)
四、送小动物回家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复习第4~l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在“比例”这一单元里,除了认识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外,还学习了成正、反比例量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正、反比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一要加深对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认识,提高两种相关联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二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加深理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让学生看第4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提问:刚才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的。现在,谁来说一说正、反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说明:根据实际问题里相关联量所成的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各成什么比例的应用题。指名学生说明各是什么应用题,为什么。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根据什么列式的。 让学生读题。提问:“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看出药粉和水的份数以及1:500表示比值一定等)这两道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等式,老师板书。再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根据什么列式的。追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做?(让学生思考按比的意义,应用分数知识或归一方法,口答算式) 要求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解答第一个问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列出不同解法的式子。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方法? 复习第7、9题,第10题第二个问题。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做复习第4题。
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
3.做复习第5题。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整理解题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2)提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想?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综合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2)做复习第l0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