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变色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写明生动的对话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可通过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变面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绝活,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在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面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观看小品的感受去)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扫除字词的障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 hē) 魁梧(kuí wǔ)乞丐(qǐ gaì) 戳(chuō)胚子(pēi )
(2)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说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善于变色一样,所以用变色龙作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1、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师,他在小说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动作、神态描写也很生动传神。请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生动传神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学生可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分析。
4、总结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还用数码摄像机摄下了乌鱼变色实验的过程,然后用这些材料制作了一个《动物星球》的网站。
生:把两条大小颜色相近的乌鱼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环境中饲养,观察它们有没有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物捕食的录像。讨论:这是动物的什么现象?
2.师:难道这些小动物心甘情愿作为别人的美餐吗?它们会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好吗?
(板书课题:动物的自我保护)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书上“阅读”部分内容)思考:为什么两组蝗虫的“命运”绝然不同。
2.师:我原来请大家在家中做了一个实验,这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的实验过程。(播放乌鱼实验的开始部分录像:一条放入黑色桶中,另一条放白色盆里)请根据你自己在家中的实验观察,说说几天后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生:我发现五天后两条乌鱼的颜色深浅不同了。
生:我没有发现多大变化。
师:(继续放映完实验录像)那现在看看老师做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放在黑色水桶中的乌鱼更黑了,放在白色脸盆中的乌鱼颜色变浅了。
师:有的同学实验的结果与我的不同,那就请你课后再分析一下实验的过程,找一找原因,好吗?现在大家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乌鱼会变色,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生:乌鱼的颜色深浅可能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就会变黑;生活在明亮的地方就会变白。
生:对,乌鱼变化的颜色与生活的环境颜色相近,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可以保护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是乌鱼自我保护的方法。那么其它动物会不会想办法保护自己呢?如果会,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呢?现在我请大家到《动物星球》上去探索一番,看谁能得到最新的发现。
生:(进入《动物星球》的网站,自主地搜寻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
师:好,大家已经对《动物星球》探索了二十分钟,现在展示自己成果的时间到了,请你把自己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大家?
(请几位有不同发现的同学分别上教师电脑,使用网络广播形式,边操作电脑,边进行介绍,使得介绍更加清晰生动。其他同学还可以向他们提问。)
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现在我们知道其它动物也都有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种类繁多。你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吗?
生:想!
师:那可以课后继续在《动物星球》上研究,也可以进入《动物星球》上的“时空隧道”到其它动物网站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进入“考考你”的网页,完成三个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选择题。
2、师:现在你们知道两组蝗虫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了吗?
3、全班评选出一个“达尔文研究小组”,并发给他们课前准备好的证书。
四、布置作业:
师: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请大家课后再深入地研究一两种动物自我保护的特点。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3
双基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用“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造句。
3、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思维发展目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
文章主题:通过我们对待变色龙的态度,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写作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它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
本文知识点梳理: 1、 字词:“藤”注意是后鼻音,“震、判”注意是前鼻音。“伺、棕”是平舌音,“刹”的声母是“ch”。理解“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 2、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是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我们发现变色龙的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法布尔自小迷恋观察研究昆虫,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直接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书本去了解许多奇妙的生物。你知道有哪些生物拥有奇特的本领? 2、学生交流汇报。(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等。) 3、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动物名叫“变色龙”,你猜他有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豆藤、长筒 震惊、判断 伺机、棕色 刹那间、腹部、名副其实 绘声绘色 第一行带点字是后鼻音,第二行是前鼻音,第三行字声母要注意。照第四行的样子说几个abac式的词语。 2、 读准生字字音,是第一步,还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 以9、11、12、14自然段为材料检查朗读。 4、 再读课文,看看那几段描写了变色龙? 5、 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8)我们发现变色龙。 (9—15)我们端详变色龙。 (16)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 自读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 2、 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评议。 3、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为什么会叫起来?(联系最后一段得知此物少见) 4、 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作业: 1、 抄词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豆藤(tén téng ) 震(zhèn zhèng)惊 伺(sì sī )机 刹(chà shà)那间 3、 组词 藤( ) 震( ) 铜( ) 距( ) 腾( ) 振( ) 筒( ) 巨( ) 绍( ) 焦( ) 宗( ) 判( ) 召( ) 蕉( ) 棕( ) 叛( ) 4、 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 ) ( )( ) 绘声绘色 ( ) (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重点词语。 2、课前质疑: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我们发现了一只变色龙,这可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动物。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3、归纳问题: l 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l 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l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二、讲读课文: 1、 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打开书读一读有关内容,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读完以后,再去看看另外两个问题,从课文中能发现那些资料。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 3、 集体交流: l 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出示变色龙图片,图文对比阅读。文章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准确吗? 3) 出示第七段有关外形的描写,对比阅读,体会此处描写的详细。 4) 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 l 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明了什么?还有那些词语说明速度快? 3) 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4) 朋加“绘声绘色”的介绍,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5) 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特?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6) 指导朗读。 l 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1) 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 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3) 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4) 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5) 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 指导朗读。 4、 谈话: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我们对变色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你喜欢这只变色龙吗?可是文章的最后却说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森林,为什么这样做?这给了你什么启发 三、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对你观察其它小动物有没有什么启发? 2、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四、巩固练习 1、造句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课外练习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附板书 发现 外形特征 端详 变色龙 捕食情况 放回 特殊本领 1、从阅读学表达;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习作资源,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2、通过读书把握变化龙的外形特点等,做一名讲解员,以说促读,说中内化。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大自然——昆虫——小动物——奇特的小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求知欲读课文 2、用一两句话简介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 1、 要求:字字正确、句句流畅,声声响亮 2、练习读 3、 指名,指导:“名副其实、窥视” 4、完成课后第3题 (以上由第一课时完成) 四、 默读课文,把握重点 1、默读要求:思考从课文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变色龙?画出描写它的'句段。 2、默读 3、交流 4、再读“变色龙”,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捕食or变色) 五、精读课文,内化语言。 当变化龙的讲解员: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可以加自己生动有趣的解说词;可以重点介绍某个方面……(课堂高潮处) 六、 跳出课文,学表达 1、激疑: 作者是怎样观察才把变色龙写得此这么好? (看、听、问、摸) 向我介绍时,又是怎样介绍的? 2、把解说词写下来or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七、走出起跑线,引向课外 “难得碰到”,为什么又要给放了? 观察、写日记、找资料 拓展阅读:非洲见闻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有关变色龙的图片及资料做成的课件。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二组课文,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让我们一起写下它的名字。(师生一起板书) 1、你认识它吗?(师指课件中的变色龙图片发问) 2、除了认识它,你还了解那些关于它的知识?请用自己的话简练的说说。(像它的`食物?生息地?它如何繁殖?所属科目?其种类、数量?……老师适时将搜集到的变色龙不同种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搜集有价值资料,且学会整理和内化的能力,并训练简练、条理表达能力。】 3、小结:你课前广泛地阅读让你增长了许多知识,也让老师大开眼界,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给学生即时的肯定,激发其学习的自信。】 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出示课件) 绿莹莹 指手画脚 凶相毕露 绘声绘色 刹那间 名副其实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和这些拦路虎较量? 指读(纠错) 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课件中用红色显示的字) 齐读 3、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 端详(9—15) 放回(16) 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 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一)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边交流边品读。(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 2、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 (二)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 交流 头部:头(圆形) 嘴(三角形) 眼(凸起) 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 背部:(隆起似龟) 腹部 :脚(短) 尾巴(尖细) 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 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 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 4、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接下来刘先生又要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大家对哪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呢? (三)端详变色龙之变色 1、让我们一起来见识大家最感兴趣的变色龙之变色! (喜欢捕食部分就先学习捕食)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所以教学宜顺兴而教,也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2、读读相关段落,变色龙的变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3、交流 ⑴变色多: ①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②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③它能变出那么多种颜色,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 “名副其实”!真了不起!自己读读吧! ④它还能变出来别的颜色吗?可能变出什么颜色呢? ⑤它真是太厉害了!让我们来大声夸夸它吧! 【设计意图:读书要有目的 性、层次性。这里设计了理解读、想象读,传情达意地读等方式,让每次读书都有不同的收获,层层递进】 ⑵:变色快: ①还留下什么印象?快 ②有谁知道它每变一次颜色到底有多快吗? 20秒 ③ 20秒,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呢?以我们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来些“变色”二字。学生写字 ④同学们,当你写完变色二字的时候,变色龙已经结束了一次变色!(学生都露出惊讶、赞叹之情)真是太神奇了!快让我们端起书来,郑重地夸赞一下它吧!(读课文) ⑤我们文中介绍它3次变色,那总共需要多长时间? 1分钟! 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达我们的钦佩与赞叹! 【设计意图:掌握时机,掌握火候,适时补充手中资料,适当拓展,引发想象,深化了教学内容。另外实地让学生用写字来感受变色所用时间,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⑶拓展 ①观察变色龙会不会变色,我们把它搬来弄去3次,它也乖乖的变了3次色,我不禁产生疑问,它为什么要不停地变色呢? 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色是它的救命法宝! 是变色龙的本能,每到新的环境,它都会迅速变色,以此来掩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小结:原来变色龙可真不简单啊!本领高强啊! ②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呢? 章鱼。 ③此之外,你还知道小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还有别的救命法宝吗?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装死(负鼠)、自切(壁虎)等等。 【设计意图:此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将语文和综合课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出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践行大语文观】 (四)端详变色龙之捕食 1、刚才见识了变色龙的变色,最后来观察他的捕食。默读11、12自然段,看,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把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出来。 2、交流: ⑴捕食快: ①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刷、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②“刹那间”具体指多长时间呢? 1/25秒。 ③读读,体会它的捕食之快! 指读。 齐读。 【设计意图: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 ⑵捕食准: ①还留下什么印象?读读相关的句子。 准。 ②为什么这么准呢? 眼睛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③ 用手来做眼睛,做一做动作,感受一下变色龙如何用眼睛 灵活观察的。 ④多神奇啊!让我们大声读出你的惊奇。 ⑤这么快,这么准的捕食,着实让人惊叹!!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从中品悟出变色龙捕食之准。】 (五)放回变色龙 谜团一个个被解开了,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刚才,我们一起端详了它的样子又凶又怪;目睹它捕食又准又快;实验了它的变色又快又多。它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特别!你喜欢这条变色龙吗?作者他们也喜欢它,可最后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这是为什么呢? 变色龙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家,放它回家是对它最好的珍爱。) 是啊,珍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保护大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并喜欢上了珍贵奇异的变色龙。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像变色龙一样神奇有趣的小动物。老师建议大家也回去实地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她介绍给更多的人。也可以回去读读《动物百科》,会认识更多有特点的小生灵的。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1、读读生词 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出示。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来认识它,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变色龙的资料。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依次写了它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要想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2、交流。(不容易)从哪可以看出来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1)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发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2)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一“怪物”,还细细端详起来。“端详”是什么意思?作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的。默读课文第二段。 2、读后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哪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勾勾画画。 4、交流。 外形: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9自然段。 (2)交流: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3)在介绍动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也要紧紧扣住它的特点来写。 (4)指导朗读。 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捕食的特点吗?你又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2)交流、指导朗读。 (3)变色龙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它的眼睛与舌头又奇特在什么地方? (4)交流,朗读第11自然段。 变色: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 (3)看到这些,你会怎样称赞它?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既迅速又准确、身体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会怎么处置呢? 2、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对啊,我们要保护变色龙,保护自然界的所有动物,让我们人类和动物都能和谐地在地球上生活! 五、作业 1、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介绍。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1、了解本文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法及其作用。 2、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 教学构思 1、本文没有太难的字词,个别字词如有读错现象,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互教互学,事先不需布置预习。 2、本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又是外国作品,学生可能感到陌生,为避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笼统,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段,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获得形象、具体的认识。 3、运用对比进行讽刺,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可从对比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人物语言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而对比又恰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把人物语言与对比结合起来分析,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4、教学思路:可以从“变色龙”这个题目入手,紧紧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特点,“变”的外在表现(对比)及“变”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变),步步深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先由学生从动物学角度简单介绍变色龙,要求注意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怎么变以及变的作用,然后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暗示本文的教学思路。 1、设疑:教师交代本文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办的“案件”,然后设问:这位警官将会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呢? 2、指名读1~8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位警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想一下,听说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以后,他会怎么做? 3、学生回答后,朗读10~13段,要求同学对照自己的设想,初步理解警官“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分析第8段,找出奥楚蔑洛夫想“变”的一些征兆。 (1)说话的语气——装腔作势 (2)调查的重点——狗是谁家的 4、继续指名读课文14~2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词语,再把这部分内容看一边,然后说说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有无变化?怎么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指名让学生推测故事的结局,(估计会与原文相吻合)再接着读完全文(这一步骤,在课堂结构上同第一次推想遥相照应。同时,学生的两次推想意见由异趋同,鲜明地反映出对奥楚蔑洛夫“善变”性格的.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总结奥楚蔑洛夫的特点:狡猾善变,见风使舵。 这一步应注意: (1)直接由学生总结特点,困难不小,可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的规律,然后总结。 (2)对狗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对人的态度。 (3)不同的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7、引导学生看书,明确奥楚蔑洛夫的狡猾善变除了表现在对狗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导学生找出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知道即可,对狗的态度已详细分析,这一步不作纠缠)。 (2)通过“冷”与“热” “穿”与“脱”的对比,了解军大衣的作用。 8、讨论:奥楚蔑洛夫确实是个狡猾善变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运用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重点:8、10、17、20、27、29段 (不需要都这样做,可分析一些,留一些) 1 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a)变色龙为什么“变”呢?(自我保护) b)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欺下媚上,所以他才“变”) 2 讨论:在这样的警察统治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第一段,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 3 顺势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创作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欺下媚上的奴才形象,借此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写了谁的什么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变)——怎么变的?——为什么变?——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语言描写) 课后完成练习五。教学过程: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 创境导入
二、交流资料
三、检查预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研读课文,品悟理解
六、回顾全文,拓展练习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6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一、引入新课
二、讲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 可分三个步骤
四、总结课堂教学的思路
五、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