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绘本教案(通用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的绘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贴、穿的方法来制作红灯笼,体验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安全,知道用完后要将剪刀、笔等放回原处。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小灯笼、自制灯笼的步骤图。
2、红色蜡光纸、剪刀、笔、彩线、胶水、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教师自制的小花灯。
指导语:元宵节到了,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灯。今天,老师自己也做了一盏花灯,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来做的呢?
2、观察操作材料和步骤图,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1)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2)观察步骤图,了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3)讨论活动规则。
3、尝试用剪、贴、穿的`方法来制作红灯笼。
4、手提灯笼,相互欣赏。
四、延伸活动:
开展《听鼓点玩灯》的游戏,体验做做、玩玩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2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播放ppt)
二、了解元宵品种、做法。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四、赏花灯,赠元宵。
1、老师提出要求: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你想送个哪个好朋友呢?等一会我们一边赏花灯一边吃元宵,好吗?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介绍元宵节。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上说出人们在看花灯、玩花灯等) 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花灯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兔子灯。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玩花灯。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灯?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那你们带来了什么灯?谁来说一说? 3、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美丽的花灯。(教师可以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中进行介绍)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花灯。 师:我们小朋友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灯。(幼儿互相交换自己的花灯玩。)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大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大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读儿歌。 2、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 油泥、玩具小碗、依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1、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教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立刻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教师示范朗读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教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聚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聚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许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许多,大家在一起很喧闹、很快乐。) 5、完整朗读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读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聚,团团聚圆元宵节。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5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建议: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6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小结】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7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8
活动目标
活动预备
活动过程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9
活动目标
:
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数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元宵》 活动二:认知活动观灯会 活动三:民间故事《十五闹正月元宵》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元宵数花灯》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欢乐。 3、通过参与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通过争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开心、合理地过节。 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1、幼儿自由欣赏花灯,相互观赏。 2、引发幼儿争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1、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争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终将每一段搓圆。 教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示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忙煮沸熟。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要的民俗活动,共享集体活动的欢乐。 2、学着做元宵,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节日的乐。 幼儿每人预备一个元宵灯,糯米粉若干,《卖汤圆》的音乐,事先联系好木偶表演 一、教室场地布置,让幼儿围坐在桌子四周。 二、谈话,引出主题,激起幼儿兴趣: 1、还记得前两天,我们和小二班的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拜年) 2、过春节,大家见面都要拜年,送祝愿的话。 3、谁知道过了春节,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诞生的宝宝属什么的?你们是属什么的?那么说明你们是在哪一年诞生的呢? 三、关于元宵: 1、今日我们大家在一起,也是来过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呀? (元宵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中国人有,外国人没有的节日) 2、大家知道过春节,要放烟火,放鞭炮,串门拜年,拿红包…… 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大家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来庆祝元宵节的? (在这一天里,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团团聚圆的.庆祝节日,还要做汤圆,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拉花灯) 四、做汤圆: 你们吃过汤圆吗?是谁做的?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今日我们自己来做汤圆好吗?(教师示范) 幼儿做汤圆。(卖汤圆的音乐) 真了不起,我们自己也能做汤圆了。今日回家后,可以告知爸爸妈妈,以后家里做汤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帮助了。教师把大家做的汤圆送到厨房里,让阿姨烧熟了,下午的点心就吃我们自己的做的汤圆,尝一尝味道怎么样?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 3、了解元宵节的风俗,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这是什么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谁在一起?(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板书课题:元宵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2.大家想读吗?自己试一试!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词里?(指名说)用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四人一组,互相帮助,试读这些词。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屏显:元宵节 汤圆 团圆 圆又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四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方法、窍门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宝回家”。(屏显:学生喊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宝归位) 10.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屏显:xx, xx在一起xx。)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1、认字15个,写字画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句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认识字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花灯的世界吧!(生齐读课文) 1.看第一盏花灯,认识“金”、“吐”、“泡”。 (师出示词语卡片“金鱼”,先认“鱼”,再读文中句子,认“金鱼”这个词,最后认“金”字。) 2.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 (师“眨眼睛”,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进行讨论。) 3.看第三盏花灯,认知“走马灯”。 4.看第四盏花灯。 5.小结。 四、熟读课文 1.教师领读课文。(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真”要拖长音。) 2.生练读课文。齐读。教师指导后再读。挑战读。 五、再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2.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评出“优胜个人”。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明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花灯最好看。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分颜色深浅,会用比照的颜色配色,使以彩艳丽 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开心气氛,培育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预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风光、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观赏争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 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 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庆祝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漂亮的花灯和艳丽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饰得更加漂亮。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展。还可建议家长带着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观赏争论。 ①建议在欣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争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争论可帮忙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沟通有关彩灯学问的时机。 ③争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根本局部,让幼儿思索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教导画彩灯。 (3)手教导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觉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立刻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舞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 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美丽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殊美丽? 5、活动——制作 教具预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很多。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加节日气氛。 活动完毕: 小朋友一起观赏。活动过程:
备注:
中班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0
活动目标:
活动预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三、幼儿操作。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1
活动目标
活动预备
活动过程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3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元宵节的绘本教案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