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走近李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1
走近李白
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王国的灿烂星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伟大诗人。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是呀!这许许多多的诗人,就像星空灿烂的星星。作为诗歌王国的后人,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我们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诗歌王国中那最璀璨的一颗星星
(播放课件:课题古诗欣赏:走近李白)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古诗欣赏课。课题是(抬手示意)
生:(齐读)走近李白。
师:你了解李白吗?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你说。
生:李白,他是诗仙。他一生作诗很多,他是701年出生。
师:李白是诗仙,作诗很多,给我们后人留下多少诗歌呢?九百多首。李白不仅是诗仙,他还有一个仙呢!是什么仙?
生:(异口同声)酒仙。
师:还有一个仙,是酒仙。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板书:李白是仙)王老师简称(抬手示意板书)是什么?
生:李白是仙。
师:李白是仙,此话怎讲呢?(出示灯片)
二、故事引题: 师:我们来看看他同代的一位诗人诗圣杜甫是怎么评价李白的。(出示杜甫《饮中八仙》) 师:杜甫在他《饮中八仙》中是这样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写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想听故事吗? 师:话说唐玄宗李隆基携他的爱妃杨贵妃到沉香亭畔去赏牡丹花。到了沉香亭畔,亭子下面坐着一排、两排、三排好几排的乐工,也就是现在的演奏家、歌唱家。李隆基和他的爱妃刚刚落座,下面的演奏家、歌唱家就演奏起优美的曲子。这曲子刚刚响起,李隆基就摆摆手说:停!停!停!老的曲子我不想听了,今天朕高兴!李龟年(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乐师),去翰林院把李太白给我请来,叫李太白给我的爱妃作几首新诗。李龟年得了皇帝的令,那叫圣旨,是不是啊? 师:李龟年急急忙忙赶到翰林院,问李白的同事。同事说:李太白到街上喝酒去了。李龟年只得又赶到街上,经过一家酒店。只听到酒店楼上有人高声吟唱。李龟年一听,李白在上面。跑到上面一看,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李龟年上去摇摇李白:李学士,学士,快!皇上有请!李白醉眼朦胧睁开一看,是李龟年,把手一挥:你走!你走!皇上请我也不去,我是酒中仙!这皇上叫李龟年请李白,就一定要请到李白。李龟年只得叫人把李白扶到马上,把李白驮到了宫中,带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白还没有醒来,李隆基亲自过来,给李白灌了醒酒汤。李白醒过来一看,李隆基对他说:爱卿,李学士,今天朕高兴,给我爱妃作几首新词。李白醒过来第一句就是:拿酒来!李隆基说:你不刚喝酒吗?李白说:我是斗酒诗百篇!李隆基没办法,又叫人给李白喝了三杯酒。李白喝了酒,提笔写了《清平调》,是赞美杨贵妃的诗篇。根据这个故事,杜甫就写了这首诗。我们一起把它朗读一遍。 生: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诗仙写的诗,跟常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走进李白的诗篇。好不好? 生:好! 师:先看第一首。(出示:《望庐山瀑布》) 师:听王老师朗诵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谁想吟诵吟诵?你来。(生诵《望庐山瀑布》) 师:我看到了一个小李白。请坐,谁还想吟诵吟诵? (生齐诵《望庐山瀑布》) 师:这首诗我们学过了,谁能来说说它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雄伟、壮观、长) 师: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把瀑布的特点写得这么突出的? 生:夸张 师:你从哪句诗中看出来? 生:我认为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流直下写得好。因为那个飞流既能写出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特别的险峻。 师:你欣赏飞流直下,还有人欣赏它后面的吗? 生:我欣赏那个三千尺。 师:欣赏它什么? 生:这句中,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 师:李白的夸张是怎样的夸张呢?飞流直下三千尺(举手示意),这叫什么夸张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生:极度的夸张。 师: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极度的夸张。 师:这不是一般的夸张,而是极度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什么叫诗仙! (板书:极度) 师:极度的夸张,这就是诗仙的风格。看看下面的诗句,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李白的诗篇写得与众不同呢?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什么地方不同? 生:他把庐山的瀑布比作银河来写,一般的诗人是做不到的。 师: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你想得到吗? 生:我想不到。 师:你想不到,我也想不到。(笑声)这样的想象(板书:想象)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只有谁想得到? 生:李白。 师:诗仙!请在想象之前添两个字。李白的诗中,是怎样的想象呢? 生:丰富的想象。 师:丰富的想象,一般人还能够做到,不能成仙。 生:夸张的想象。 师:夸张就是夸张,不能说是夸张的想象。你说。 生:超凡的想象。 师:超凡的想象,哎,超越凡人。你认为是什么想象? 生:出人意料的想象。 师:两个字,出人意料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也可以。但没有达到我要求的两个字。你来说。 生:大胆的想象。 师:大胆的想象。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超凡的,大胆的,诗仙的想象都是你说,说错了,表扬!(笑声中,师将话筒凑近一个学生的嘴边。) 师:超凡的想象,脱俗的想象。就用你们的吧!你们说的好就用你们的吧!我本来想好一个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神奇的想象。既然你们说超凡,我就用超凡。 (板书:超凡) 师:超凡的想象,才叫诗仙呐!还有什么地方写得好? 生:就是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好在哪儿? 生:我觉得那个挂用得好。一般的诗人想不到把瀑布用挂来写。 师:把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上,这也是 生:这也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个奇妙的想象。 师:让我看看你的眼睛。(笑声)你是什么眼?慧眼噢!有智慧的眼睛才能看见那个挂,把瀑布挂起来啦!又是超凡的! 师:李白诗歌当超凡想象,极度夸张,给我们以丰富的'美感,宛如仙境。谁来把这首诗诵一诵?让我也来到这样的仙境之中。(播放音乐) 师:看你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你来诵。 师:你的嗓子真好听,已经把我带到了半空中了。(笑声)你来朗诵。 (生齐诵) 师:自从李白在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之后,后来的诗人来到庐山,看到了那壮丽的瀑布,都想吟诗一首,但想到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太妙了,于是只能摇头作罢,不写了吧,写了出丑了吧。宋朝一位大诗人苏东坡,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去庐山游玩,也看到了庐山的美景,看到了那壮观的瀑布,于是也想吟诗一首,但一想到李白的诗,他不敢作了。于是就写下了赞美李白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师:(诵)《戏徐凝瀑布诗》帝遣银河一派垂,上帝派遣银河从天上垂落到人间;古来唯有谪仙词,自古以来,只有李白从天上谪仙,就是仙人被贬到了人间,他是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人间,才写出这样绝妙的诗篇。同学们也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师: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作为诗仙,一首诗是不能看出他的风格的。我们再看几首李白的诗歌,看是不是有仙人之风? (播放音乐,出示《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谁来诵师:最后一句? 生:恐惊天上人。(生诵) 师:到了宋朝了。(笑)古典的韵味该怎么读出来呢?古色古香,怎么出来呢?你知道吗?试一试好不好啊?(生诵) 师:你认为怎么读才能把古典的韵味读出来呢? 生:读得像古代人一样。 师:像古代人一样?慢一点儿,缓一点儿,悠扬一点儿。你来。(生诵) 师:这首诗,你特别欣赏哪一句? 生手可摘星辰,还有恐惊天上人,星辰应该就是天上的星星,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他在写诗的时候,不是写得很现实,而是有点儿朦朦胧胧的感觉,耐人寻味。 师:让我看你的眼睛,不仅是慧眼,而且是火眼金睛!像俺老孙的一样。(笑声)朦朦胧胧,宛如仙境,把你的右手伸出来,告诉我你的手摘过什么? 师:树上的假星星!我还以为是李白再世了呢!只有诗仙李白才能想到他的手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啊!诗仙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那天上的仙人仿佛就在他的左边、在他的右边、在他的头顶之上。李白已经到了一种仙境啊!这就叫诗仙!这首诗有味道吧!你品品看。自己诵一诵,我给你们来点儿音乐,好不好?吟一吟,把这个味道吟出来。 (播放古筝音乐,生自由练习诵读。) 师:谁来诵一诵?这一次,把奖励的机会送给你吧我的火眼金睛,你来诵。 师:最后一句,味道出来了。(夸张地高叫)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笑声)能这样诵吗?你夸张了一下,实际上读得已经不错了。(诵)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谁来? 师:能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想当年孙老师上六年级的时候,读得比你们差多了。李白的诗就是宛如仙境,就是具有超凡的想象,又极度的夸张。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再来看一首。 (师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一首诗,有它的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呢?你说。 生:愁。 师:愁啊,你怎么能看到李白的愁呢?他内心的愁怎么能让我们看到呢?他是怎么写的呢? 生:我是从那个白发三千丈,还有那个后面的何处得秋霜中看到的。他那个白发三千丈是很夸张的一个句子,这首诗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作的。我觉得他那时候一定有很多的忧愁,就写到头上的白发特别得花白。 师:头发花白了,白发三千丈原来是因为内心的忧愁,像这般长啊!对着镜子照一照,不知那明亮的镜子里,什么时候我的满头青丝变成了满头白发?(有生举手)你有话说? 师:我知道你说的不是实话,说的是幽默的话,你们可不能当真,他是调侃一下,(笑)他是太热了,冷一冷!(笑)即使是诗仙,也有忧愁啊!但是诗仙的愁不像我们常人的愁,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而且写得那么豪放,那么夸张,那么洒脱,那么飘逸。一起来诵一诵:白发三千丈起! (生诵) 师:你看到过谁的白发有三千丈? 生:没有。 师:只有谁能看到? 生:李白。 师:因为李白是 生:诗仙! 师:只有仙人的眼中、心中,才能看到那么长的白发啊!同学们,李白作为一位诗仙,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九百多首诗。在他的身上,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出示)话说有一次李白去浙江的湖州游玩,在一家酒楼上独自饮酒,酒醉之后,又一人高声歌唱,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在一般人的眼里,把李白当做疯子了。这时,湖州司马经过此地,问道:酒楼高歌者是谁?李白听了之后,回答他:青莲居士谪仙人。青莲居士是他的号,谪仙是贺知章给他的美称。李白也曾经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但是召见到宫里干嘛呢?就是写几首诗赠送给他的爱妃杨贵妃,以博得他爱妃一笑。李白是旷世奇才,他是要报效国家啊!怎么能写几首诗博妃子一笑呢?李白就愤然离开宫廷,再次来到人间,飘逸于名山大川之中,在街市酒店之中借酒消愁。湖州司马何须问,湖州司马你还要问吗?金粟如来是后身,我李白百年之后就变成如来佛啦!就成仙成佛啦!那种高傲,那种不屑一顾,尽在诗中。 师:这节课我们能过欣赏李白的三首诗,感受到李白诗歌中极度的夸张与神奇的想像,这些构成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使李白成为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师:喜欢李白吗? 师:李白是酒仙,李白是诗仙,我说(示意板书):李白是仙。三、欣赏《望庐山瀑布》
四、欣赏《夜宿山寺》
五、欣赏《秋浦歌》
六、总结:
七、一起欣赏李白诗歌名篇朗诵《将进酒》
八、作业:
收集李白诗歌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2
第一节:李白生平简介 教学重点 熟悉李白生平事迹 教学难点 结合李白各个时期的作品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教学内容 李白生平: 李白的诗学地位: 教学重点 讲授作为诗学思维方式的醉态狂幻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情绪巅峰体验中的精神自由 教学内容 赏析《将进酒》 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诗达意,酒传神,写尽人生。 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他经常醉着,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就这么喝着,激扬文字中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他有理由爱酒,因为他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他不能没有酒,因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动的生命。花间独酌,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对饮,但见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行路艰难,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临行饯别,会有“愁来饮酒二千石”开怀。更有那奔腾不息的《将进酒》,挥洒着李白的诗酒大自在。 教习重点 通过诗作了解体会李白以生命体验历史的形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内容 李白的求仙诗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 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教学重点 李白代妇立言的才子道 教学难点 了解感悟弃妇情结与文人的生存境遇 教学内容 李白诗作中反映妇女生活的深广程及其卓越艺术成就是空前的。如《乌夜啼》《捣衣篇》《北风行》将征人之妇思念、期望、痛苦之情作了充分展示,其中包含了诗人对拓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长干行》《江夏行》塑造了两个商人妇的形象,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其中《长干行》有浓郁生活气息,艺术上极有特色。还介绍了《玉阶怨》《长相思》等表现宫女哀怨、贵族妇女离愁别情等诗,说明李白对妇女有广泛的同情。还分析了李白妇女题材诗写得好的原因:一是借鉴了民歌中相关手法;二是他自己一生漂浮,对相思别离有极深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李白的诗歌从山水审美独立到山水审美通融。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山水灵化的生命感觉,体会诗人魂系山水的精神诗史。 教学内容 一、大自然山水是适合人们憩息游赏的对象和环境。 二、李白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 教学重点 了解诗人明月意象的本质与历程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玩月雅兴与体味自然的意趣,了解诗人的纯美追求与隐喻的味外味。 教学内容 一、历代民间流传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运用自然的口语,能思人之所思,言人之所不能言,借月而抒发思乡之情的雄奇千古的绝唱。 二、李白的著名七言古风《把酒问月》,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问月”诗篇。 三、另一首五言古风《月下独酌》开篇,先把月亮拟人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后又清醒地认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最后归结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与庄子的《逍遥游》意境相似,企望自己能飞升,与月亮相伴,一起遨游在无垠的天际。全诗由热闹氛围的渲染,转入凄凉孤单心境的淡化消解,抒发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诗句中的运动感与弹性的组合,了解诗中典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从印象感悟到理论思辩的过程。 教学内容 《行路难》及其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学重点 了解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李白诗作在我国文学上的重要位置 教学内容 李白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这主要表现其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成就两方面。 一、李白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 二、在诗歌的艺术成就方面,他那气挟风雷的诗作,使后世无数诗人为之倾倒。 1、学生能够运用前两部分学习中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理想篇中的三首古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通过对理想篇的解读,进一步认识、了解、亲近李白,追寻李白的傲骨与精神,理解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人生抱负。 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追寻李白的足迹,体会他蕴涵在作品中的傲骨与人生抱负。 寄情山水的李白飘然若仙,情牵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鹏自喻的李白,又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读正确流利。 指名朗读。(师生相机正音) 1、明确要求,自学古诗。 借助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中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概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A、《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传说中的鹏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这只大鸟的神力。 “时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包括李邕,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言论。 丈夫: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是称李邕。年少:李白自称。 B、《秋浦歌》 “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C、《行路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佳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经封山。象吕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如果说在山水篇与友情篇所选的诗歌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而重情的李白,那么在理想篇部分的这几首古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预设点: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自信进取的李白。 李白用来自喻的大鹏,非仅《庄子》中逍遥以自适的大鹏,更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诗所以惊动千古者亦在此。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一个气度不凡的李白。 权贵们见我和他们政见不同,与他们唱反调,对我的豪言壮语,往往报以嘲讽讥笑。李白与众不同,冷笑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因而他予以反击。直抒其事,气度不凡。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怨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教师相机引导,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 3、“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个内心的苦闷抑郁的李白。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倔强、自信的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李白。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通过三个篇章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说一说李白给你的印象吗?你更喜欢哪个李白?通过学习受到了什么启发? 继续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试着体会李白在坎坷和磨砺中愈挫愈坚的执着理想,感受他作品中剑魂月影的独特魅力。为阅读链接做准备。第二节: 李白诗学研究之醉态诗学思维方式
第三节: 李白诗学研究之时空错综的诗兴哲学
第四节: 李白诗学研究之言体诗的`心理机制
第五节: 李白诗学研究之山水诗学雄奇清隽的双重品格
第六节: 李白诗学研究之明月意象思维
第七节:李白诗学研究之语言弹性与文化密度
第八节: 李白诗作的影响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二、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三、借助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四、体会意境,追寻李白。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4
【教材理解】
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设计理念】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学情简介】有这样一句歌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的心吗?这里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学情”。前
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教学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学生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对李白有了模糊的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其更深一步地追寻李白,走近李白。由以前对李白的“不关心”转变为主动地去接近,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多层次的朗读、吟诵三首诗。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以此来了解李白的性格。 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诗风来了解李白、走进李白。 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读自悟。 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 2.课件 本单元共安排12课时,十首古诗的简单讲解用5课时,本课是第六课时。 1.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对联中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诗人?从哪里看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李白的图片及资料。(幻灯) 3.指名吟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句。(适时点拨,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论送我情。(注重友情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寄情山水的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天真烂漫的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故土的李白) 同学们对李白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和零散的记忆,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让我们一起追寻李白。(板书课题)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在他的游历生活中写下了不少有名的山水诗 篇,《早发白帝城》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赏析《早发白帝城》 1. 幻灯出示本诗,指名朗读。 2. 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 师: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3. 学生自读自悟,初步说出“高兴”的心情。 4. 为什么高兴呢?师简介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从而又读出了急切的心情。汇报从哪个字、哪个词悟出的急切与喜悦的心情。 5. 学生带着这种心情朗读本诗(配乐:春江花月夜)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 6. 欣赏古诗范读(Flash动画),模仿范读,带着这种感情师生齐诵。 7. 师重读“彩云间”“千里”“万重山”,让学生体悟一种气势——豪放浪漫(板书)。 (二)赏析《独坐敬亭山》 1.出示本诗范读(Flash)。提问:你听出了什么意境?(板书:孤寂愁苦) 2.从哪些字、词悟出来的?(小组讨论、汇报) 3.怎样理解“相看两不厌”?教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4.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指名朗读(配乐:寒江残雪) (三)赏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诗(幻灯)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夸张) 2.从哪些地方悟出了山寺之高?为什么“不敢高声语”?(板书:想象) 3.想象诗的画面,边朗诵边做动作。(配乐:高山流水) 总结:李白把这些感情全部用山水之景表达出来,体现了他诗歌的特点:寄情山水(板书)。 读了这些诗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豪放浪漫、孤寂愁苦、善于夸张与想象的李白)。 (幻灯出示) 豪放浪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孤寂愁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幻灯出示对联,导入新课。
二.多维突破,步步深入
三.感性共鸣,激发情感与求知欲
四.课外延伸,加深对李白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