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5篇)

时间:2025-11-03 13:32:01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节庆教育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5篇)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学生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学生尝试、脑沁

(4)学生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学生操作,讲述操作细节。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学生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学生品尝)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学生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学生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学生尝试制作麻糍。

2、学生品尝。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方法

质疑,激发读书兴趣。在默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悟。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学习字词:

地窖 蚯蚓 呓语 藤条

“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呓语:梦话。

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

2.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

(1)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2)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侯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

冬至指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过后,春天悄悄地走来。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梦。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记忆。

4.品读课文,畅谈感受。

(1)提出中心话题,学生自读学习,做好批注。

话题: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

(2)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习惯。

(3)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5)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师: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与热爱,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吧,在朗读中让我们回味我们心中的那个梦。

5.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题,重温梦境。

师:“冬至的梦”究竟是怎样的`梦?

是温暖的、美好的、让人怀念的。

(2)细细品味,感悟情之源头。

思考: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

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3)带着情感,再次走进课文,感情朗读。

三、结论总结

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四、课堂练习

1.读读写写

地窖jiào 蚯蚓qiū yǐn

藤条téng 严严实实 盼望 向往

渴望怀念 记忆 苏醒 涌动绽出 返青 拔节

2.近义词

盼望——( ) 希望——( )

慈祥——( )覆盖——( )

五、作业布置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关于“冬至”的诗歌,推荐朗读。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冬至”有关的谚语等。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冬至的梦

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向往春天,热爱生活,怀念爷爷

盼春 爱春思念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3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又能感受到自己动手包饺子的气氛和乐趣,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我们特举行了本次集体活动。

目的: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增进父母亲情。

时间:

冬至日,12月22日

小班9:40开始

中班9:50开始

大 班10:00开始

大大班10:10开始

准备阶段: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 、锅拍、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02 02以校讯通、黑板报形式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长)

2、幼儿园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 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厨房12月22日上午9:40之前准备好饺子馅、包饺子面.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3、班级准备:洗手、带好围裙

包饺子阶段:

(30分钟) 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饺子 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饺子。

2、班级生活老师:负责厨房领取包饺子面团、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

活动安排:

1、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集中包好的饺子送进厨房并负责把煮好的饺子送回班里。

2、班主任和配班教师协同家委会:组织孩子开展儿歌、唱歌、故事等活动(班主任设计好)(等待饺子煮熟)

3、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维持家长秩序

4、生活老师和指定家委会专人:负责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5、邀请家长品尝——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分发和维持秩序。

结束阶段:

1、家长品尝完毕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家长回到班级门口填写表格、顺序离开幼儿园

2、班级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动结束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4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5

一、设计意图:

冬至(天冷,这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为让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节气,又能感受到自己动手包饺子的气氛和乐趣,培养小朋友集体生活的乐趣,我们特举行了本次集体活动。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饺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感受期末迎新年的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度过了一个别有意义的节日。

二、活动目标: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在冬至感受浓浓的亲子情。

三、活动准备:

1、家长:各种彩色面团、电饭堡2个、电磁炉1个、锅1个。

2、幼儿园:调好的饺子馅(各种不同的味道)。

3、音乐、视频

四、活动过程:

班主任致词:

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亲子活动,谢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期末将至,我们将期末亲子活动与我国的传统美食——饺子相结合,让孩子们在认识,知道饺子的制作方法,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临近期末了,我们欢聚在一起开展了以“冬至到,吃水饺”亲子包饺子主题活动,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的流程:

(一)欣赏包饺子过程,家长与幼儿一起包饺子。

1、先欣赏包饺子的过程:(事先找一个家长代表或保育员示范)示范语:“将饺子馅放入皮中央,如果技术不熟练的话,不要放太多馅。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然后找个盘子整齐的放在上面。”

2、在包饺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一起包饺子(播放喜庆的音乐,体验浓浓的温馨氛围)

(4)场地整理(自由洗手)负责人:李老师,各位家长代表。

(二)亲子包饺子比赛

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饺子,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包的饺子进行数数)

地点:各班教室

目标:加深亲子依恋之情,培养孩子热爱自已父母的情感。

(三)欣赏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引导幼儿给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一下,平时你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好不好?在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帮自己的爸爸妈妈捶捶背、说说悄悄话哦!但是要保持安静哦!

(四)幼儿与家长共享美味的饺子。(引导幼儿喂爸爸妈妈吃,并说声:爸、妈您辛苦了!)

师:现在我们亲手包的饺子就要出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一起来品尝我们包的饺子,在品尝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做了?

师:哦!我们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妈妈先吃,可以与同伴分享。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辛苦了!

(五)场地整理,幼儿与家长合影留念。

师:接下来我们先把场地整理一下,等会我们进行合影留念。

(1)幼儿与家长单独合影。

(2)本班幼儿与家长集体合影。

五、活动结束:

班主任结束语:今天,我们要再次感谢各位家长从哪个百忙中抽空来参加这次的亲子活动,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使我们这次活动倍感温馨,也更加有意义!在这里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6

活动目标

在动手制作汤圆中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

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简单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尝试动手制作汤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九九歌》童谣音频及图片;“汤圆”图片;“汤圆”手工成品图。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卡纸剪成的纸盘。

活动过程

播放童谣音频及图片《九九歌》,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童谣,名字叫《九九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童谣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童谣,童谣中出现了一到九九个数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数九歌》。人们习惯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数完九个九之后,冬天结束,春天就来到了。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冬至是个什么日子吗?

——冬至是哪一天?

小结:冬至又叫“冬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图片“汤圆”,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冬至这天,你家会吃些什么?

——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汤圆有什么颜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

小结:冬至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习惯。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

出示手工成品图,播放童谣音频《九九歌》,发放材料“超轻黏土、纸盘”,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汤圆。

(可根据风俗习惯将汤圆换成饺子)

——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好吃的汤圆吧。

——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汤圆,还可以把汤圆搓成你喜欢的形状。搓好的汤圆要放在纸盘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谣《九九歌》的内容不要求幼儿理解,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不宜太深入或时间太久。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鼓励幼儿动手制作饺子。

日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7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

章老师(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

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麻糍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章:揪一部分米团到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沙。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沙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8

一、活动设想: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动手能力,我们热情的邀请家长走进班级,与幼儿一起团团圆圆包饺子,热热闹闹过冬至。希望这不仅是一次庆祝冬至的包饺子活动更是一次增进亲子感情,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培养孩子们礼貌、大方、分享、合作、参与动手、品尝美味、继承中华传统等的良好教育契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过冬至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3、借此机会,促进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家园相互之间的情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2:30——5:30

三、活动准备:

1、事先召开家长会,选出桌长3名家长(负责整个组的管理,工作分配);副桌长3名家长。以自荐或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自荐选出会和面、擀面皮的家长6名。

2、家长带擀面杖6跟、面板、电磁炉3个、电磁炉配套锅具3个

3、一次性桌布、幼儿用碗、家长用餐盘、筷子、菜盆、大餐盘

4、制作各1、2、3大组分组标记及幼儿名单标志

5、将活动流程单贴在教室和餐厅门上,便于家长参与活动

6、制作任务卡四张,根据各组任务由教师分发给各组桌长

7、两个电磁炉在教室、一个在餐厅

8、游戏材料——每个家庭一副扑克牌

四、活动地点:

小三班教室、餐厅、舞蹈班

五、活动要求

1、本次亲子活动尽量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参加,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班级的其他孩子,家长们要给孩子起好示范、榜样的'作用,活动中积极主动、团结合作、有谦让精神。活动结束时,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通力合作一起收拾,把教室整理的干干净净。

2、由于寝室空间较小,照顾孩子起床,整理床铺的家长人数有限制,约15名(家长会时报名)请帮助起床的家长一定要准时。

3、由于使用了电磁炉烧水,家长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避免烫伤事故发生,成饺子、添饺子都请家长操作,幼儿不靠近电磁炉

4、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和面、擀皮、制作馅料的家长要戴口罩操作.

5、教师监督家长及孩子在制作饺子和进餐前做好手部清洗工作。(家长用自己孩子的擦手毛巾)

6、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吃饺子,但是由于人员较多,不能保证能让大朋友吃饱,希望家长谅解。

六、活动大致流程:

2:30——2:5015名家长负责组织孩子起床,整理床铺

2:50——3:10家长组织孩子入厕、洗手、喝水、吃点心

3:10——3:20由杨老师向大家宣布游戏活动内容,介绍各组桌长,组员,向桌长们分发任务单一

3:20——3:40

1、家长孩子一起在教室摘韭菜,收拾整理场地。

2、请负责和面的家长在餐厅和面,擀皮

3:40——4:10给桌长发任务单二

1、亲子游戏(在舞蹈班游戏):由家长组织幼儿玩“扑克牌搭高楼”的游戏,(游戏详情附后)

2、四个桌长家长负责布置教室包饺子场地(拉桌子、椅子、铺桌布)

3、和馅料家长组织幼儿洗韭菜、并送到厨房处理,回教室后和饺子馅

4:10——4:40发任务单三,分组包饺子

1、2组幼儿与家长一起坐在教室包饺子

3、组幼儿与家长一起坐在餐厅包饺子

4:40——4:50大家一起收拾整理,布置就餐环境

4:50——5:00请3名桌长负责煮饺子,3名副桌长负责给各组分发(三个电饭锅分别由三名教师看管)

5:00——5:30欢欢喜喜吃饺子

5:30——5:50发任务单四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教室、清洗餐具、活动结束。

亲子游戏一:扑克牌搭高楼

活动准备:每个家庭准备一副扑克牌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过程:

以家庭为单位,利用扑克牌用折、卷、叠、围合等方法,搭出高高的扑克牌高楼,比比哪个家庭搭出的高楼最高,造型最奇特。教师用相机帮助记录修建成果。

亲子游戏二:泡泡糖

玩法:亲子面对面站,当听到带头人说:“泡泡糖”时,一起回答“粘哪里?”带头人回答:如“粘眼睛”这时亲子相互摸到对方的眼睛。游戏可以更换带头人,玩数次。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9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节以及冬至节的来历。

2、感受绘本故事中冬至节的习俗。

3、让幼儿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节气歌》播放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讲述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3、引出绘本故事《冬至节》

二、通过绘本故事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传说二:冬至吃狗肉。传说三:冬至南吃饺子北吃馄饨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2)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3)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4)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四、游戏活动

用纸黏土制作饺子和汤圆,感受冬至节的氛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教学重点:

了解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

三、教学难点:

领略祖国的传统文化冬至的的无穷魅力,意识到在生活中能够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活动形式:

朗诵、讲故事、游戏、吉他、小品、歌唱等

五、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主持人宣布“情暖冬至,洋溢青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节日冬至的由来和传说:

(1)请听朗诵诗词《小至》和优美诗句;

(2)讲述冬至的传说和习俗:如冬至吃饺子、狗肉和混沌等。

3、冬至是一个开心的节日,接下来一起来玩游戏“模仿秀”;

4、在冬至这天,家人都会团聚一起吃汤圆,接下来请倾听吉他《卖汤圆》;

5、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幽默又搞笑的小品《卖汤圆》;

6、冬至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接下来请听朗诵《歌颂母亲》;

7、在这欢乐的节日当中,每个人心中都有愿望,下面请听歌曲《许一个愿望》;

8、伴随着歌声,学生畅谈自己的愿望。

9、班主任总结。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0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冬至的民俗文化活动。

2.能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制作饺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气冬至,知道它的来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听说过冬至要吃饺子或汤圆的习俗。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课件“冬至的秘密”

幼儿用材料:《健康·社会》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你知道冬至是哪一天吗?在冬至时我们会吃什么?

二、感知理解

1.播放课件“欣赏吧”中的故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教师:你觉得饺子像什么?冬至时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

小结:古代名医张仲景把药做成耳朵形状的“饺子”治好了人们耳朵的冻伤,后来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时吃饺子来保护自己的耳朵。

2.播放课件“欣赏吧”中的电子挂图,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相关习俗。

教师:冬至的时候除了吃饺子,还可以吃什么?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庆祝冬至节呢?

小结:冬至的时候,大家会吃汤圆、饺子、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贺冬、送鞋等风俗。

三、操作体验

1.播放课件“玩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制作饺子的'乐趣。

2.请幼儿完成《健康·社会》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点。

四、总结分享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经验。

教师: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样过节?

小结: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小朋友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包汤圆,讲一讲冬至节吃饺子的由来。

活动建议

1.教师可以布置“冬至节”的展板,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冬至节气的特点。

2.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可以在“操作体验”环节引导幼儿一起包饺子、品尝饺子,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延伸

1.在阅读区投放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让幼儿通过图片欣赏感受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2.请家长扫描《健康·社会》封三下方小火车中主题四的二维码,找到故事动画《冬至的秘密》和幼儿一起欣赏,并商量、制订家庭庆祝冬至的计划。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1

一、活动主题: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关爱之情,我们大班组决定举行“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冬至节气,还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2、通过选购原料、拌馅、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喂饺子等活动,丰富孩子体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上午9:0011:00

四、参加人员:大班全体老师和幼儿

五、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饺子馅、餐具、水、盘子、调味品等。

2、活动场地:各班教室

六、活动设想:

1、事先让孩子了解有关饺子的知识。知道饺子的历史、饺子馅要哪些原料和调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饺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样煮饺子的。知道包饺子必须带的物品。

2、在老师指导下,各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班主任老师作为辅导员,指导本班孩子包饺子、煮饺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尝饺子。

七、成果形式:

交流体会、品尝饺子、分享劳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

1、活动时,教师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和卫生教育。

2、活动时,教师要求孩子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自由走动。

九、活动流程:

1、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

2、为弟弟妹妹喂饺子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2

【教材分析】

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

“亚岁”等。民间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本次活动将通过信息分享交流、观看录像、倾听故事、欣赏几儿歌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天文、物候、人事和民俗活动,加深幼儿对冬至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节气冬至,知道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了解冬至的由来和民俗习惯

2.能与同伴大胆交流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3.感受冬至的喜庆,萌发探索传统习俗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收集与冬至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了解关于冬至的谚语和习俗,教师自备课件《冬至的由来》、《张仲景与饺子的故事)、《冬至的习俗》,“幼儿学习材料”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互相交流收集的信息,了解有关冬至的知识。

(1)幼儿分组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有关冬至节气的信息。

(2)请各组代表到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3)小结: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标志着全年最冷的时候到来了。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来了。

2.请幼儿观看《冬至的由来》的课件,了解冬至的由来。

讨论: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测定出冬至的?冬至具体是哪一天?冬至又叫什么?

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利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 月 21-23 日之间。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的一天,所以被称为“活节”。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民俗习惯,感受冬至的喜庆

(1)请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伴交流自己家是怎样庆贺冬至的。提问:你们家是怎样过冬至的?冬至晚上你们吃什么?

(2)讲述《张仲景与饺子的故事》,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提问: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3)请幼儿观看课件《冬至的习俗》,简单了解冬至的其他习俗,感受冬至的喜庆。引导幼儿交流:你还知道冬至哪些不一样的习俗?

小结:我国幅员辽,地理环境不一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4)请幼儿阅读《拥抱冬天》第 22-23 页,了解冬至的习俗。

【活动延伸】

请幼儿观看视频《二十四节气歌》了解春分、秋分、立冬等其他节气,进一步感受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张仲景与饺子的故事

每年农历冬至这一天,不论贫富,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汉代著名医学家。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心地善良,心怀百姓。东汉末年, 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后来,张仲景載然辞官,从长沙告老还乡。他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恐饥受寒,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家后,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含药治伤。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然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并煮热。来求药的人每人分得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张伸景将这种药称之为“祛寒娇耳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杨,两耳变暖。

一段时间过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耳”、“子”,在冬至时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善举。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从此,子逐渐成为了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

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

1、注意防寒保暖。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东西。

第二板块:

1、给每个组分配任务,二个组个组布置房间,我们设定的主题是--x(或更多人,这个不用限定人数)其余人视情况而定,可去帮助其他小伙伴或听从师兄师姐的安排。在此花费的时间大概限定在一个小时半。

2、接下来组织大家做寿司,既然是冬至那么做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做寿司的话,我们会先买材料,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熟米饭、寿司醋、黄瓜、胡萝卜、盐、醋、香肠、寿司帘、海苔。

步骤超级简单:

1、熟的米饭加入一勺寿司醋,拌匀。

2、黄瓜,胡萝卜切成条,用一点盐和醋腌制一下。

3、香肠也切成条。

4、寿司帘上铺一张海苔。

5、海苔上铺拌好的米饭。

6、铺满后,一端放几条黄瓜,胡萝卜和火腿肠。

7、开始卷,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卷。

8、卷好,切开,建议找把快刀,刀上沾点凉水,不粘。

另外要注意:

1、不要贪多,米饭和卷料都不能放太多,否则根本卷不住。

2、卷的时候,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推。

3、切很关键,一定要找把快刀,刀很钝的话,切的时候容易破坏寿司的形状。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4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短,黑夜长的一天。

3、了解中国传统食品——饺子的来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包饺子的程序和技巧,提高生活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2、班主任准备,宣传冬至的板报,有关冬至的'科学资料视频,儿歌、手指游戏、谚语。

活动过程:

1、由饺子谜语趣味导入,谜语:岸边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春潮张落三遍后,白鹅一起上山坡、(打一食物)今天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让孩子看电视了解冬至来历及相关知识。

2、教师讲解冬至的科学知识,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短,夜间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

3、了解24节气歌,冬至诗歌,冬至农谚及数九歌,学说冬至包饺子手指游戏。冬至又是天冷的开始,也是一九的第一天,谚语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4、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5、学习包饺子方法,体验包饺子乐趣。

教师带领孩子到厨房,与家长一起学习擀饺子皮,包饺子的方法。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了冬节,在快乐中品尝了文化,在合作中愉悦了身心。

6、品尝及感恩教育,与长辈一起分享饺子。

冬至节庆教育教案 15

活动名称:

《小寒的由来》

活动目标:

1、感受小寒节气了解小寒由来。

2、积极参加晨谈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筹备:

ppt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小寒。

教师:中国特有的二10 四节气这可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今天我们来了解 --小寒。小寒是在每年的1月5-7 日之间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开始了。当小寒节气来到时也说明我们要进入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份就是俗称的“腊月”。

二、出示课件、讲解小寒节气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小寒节气中的自然现象。

1、果树防冻。一场大雪过后果农会及时的把果树上的积雪摇落以防树枝被大雪冻坏 或者是被大雪压断枝。

2.喜鹊筑巢。

喜鹊喜欢在人类活动多的地方居住它们常把巢安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喜鹊筑巢经常需要花上四个月时间所以它们总是早早就开工了为来年产 卵孵化幼鸟做筹备。

3.蜡梅飘香。 蜡梅花多为黄色花瓣比较硬因为它的花骨朵平滑厚实表面质感像涂 了一层蜡一样所以给它起名叫“蜡梅”。

三、游戏活动,我来问,你来答。

1、教师:孩子们你们记住怎么分辨蜡梅科的蜡梅和蔷薇科的梅花了吗?

幼儿:蜡梅的花瓣味道浓多为 黄色属于味道清淡颜色 多样 于蔷薇科。

教师:说的非常好

2、那么小寒节气有一种鸟,它叫喜鹊,喜欢居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人类活动多的地方。

教师:常把巢安在哪里?

幼儿:民宅旁的大树上。

教师:喜鹊筑巢一般需要 多长时间?

幼儿:四个月。

教师:喜鹊的家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树枝、泥巴、绒毛。

3、小寒节气气温特别低?低过冬的农作物特别轻易?

受到冻害。 大雪过后果农会及时的把果树上的积雪摇落防树枝被大雪冻坏或者是 被大雪压断枝。

四、出示图片,了解小寒习俗

教师: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 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 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依据有关多年农事经验人们 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XX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教师:在生活上除了要留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后年味越来越浓人 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 作筹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节气里的一 种时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