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三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3套)
期末考试有利于学生比较正式地检验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做好总结,更有效率地进行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三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必修三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8~10题。
8.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9.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10.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11~12题。
1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12.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
量线为两区界线
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
区北部为界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图1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4.图6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15.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
A.美国硅谷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鲁尔区 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城市的形成与A市区位相同的是( )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17.城市B是我国重要商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物资充足 C.交通便利,物资流通方便 D.地平江阔,水域、陆域条件好 读表1完成18~19题。
18.该农产品为( )
A.棉花 B.甘蔗 C.茶叶 D.天然橡胶 19.该农产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
A.热量较好、雨量适中的暖温带地区 B.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C.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D.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 ,回答20~21题。 20.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1.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22.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 读图2—3—4并回答23~25题。
23.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24.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5.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6.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8.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9.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读下图,完成30~31题。
30.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31.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 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32.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
A.不能补给鄱阳湖 B.不能补给洞庭湖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33.下列关于山西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煤是主导产业
B.加大原煤的外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C.山西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D.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读右边“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4.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神黄(神木—黄骅港)铁路是我国新建的一条重要铁路。据图完成35~36题。
35.神黄铁路与我国的哪几条铁路相交( )
A.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B.京沪线、京九线、大秦线
C.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 D.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
36.有关神黄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穿过的主要障碍有黄河、大运河、太行山、山东丘陵
B.主要解决陕西、山西等地的煤炭外运
C.沿线经过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四省
D.黄骅港位于天津市,濒临渤海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7~38题。比例尺
1:10000
tg20°=0.36
tg25°=0.47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两到三熟
38.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该地区适合发展( )
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水平梯田 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
右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38~39题。
39.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水稻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 ②玉米 ③咖啡 ④剑麻
C.①咖啡 ②水稻 ③甜菜 ④黄麻
D.①油棕 ②甘蔗 ③棉花 ④高粱
40.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 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41.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表现在( )
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
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粘的红壤广大
42. 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
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
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图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43~45题。
43.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44.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
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 ②③⑤
45.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46题。
46.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47题。
47. 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及寒潮灾害,其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大,则图中四点与相关省份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内蒙古 B.②-河南 C.③―西藏 D.④―江西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48-49题。
48.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49.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图3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50题。
50.图3显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
A.判断水域状况 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据报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两名越野赛车手在罗布泊地区失踪50多小时后获救。
材料2:见图11
材料3: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雅丹地貌发育。雅丹地貌表现为垄、槽相间的形态(见图12),其发育与盛行风的吹蚀密切相关。
(1)罗布泊地区极端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是 。(2)从图11中可知,在塔里木盆地 (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
A.人类对于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小,活动空间不断缩小
B.历史上,人类活动的范围仅限于盆地周边的绿洲地区
C.南缘河流流程缩短,是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
D.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幅度,北缘较南缘地区小
(3)赛车手在罗布泊地区迷路,可以通过雅丹地貌判断方向。
已知罗布泊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为 。
2.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3.结合下列材料,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新疆建设兵团一位负责人称,重庆部分民工在新疆摘棉花挣到钱,进而开始在新疆包土地,种棉花。
材料二:新疆和重庆市农业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资料(2004年)
材料三: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6)
(1)请根据材料二,说明今年以前为何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
(2)简要回答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及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3)乌鲁木齐至重庆的地形剖面线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B,B是 盆地,该盆地中最具特色的工业部门是 ,最近开通的 铁路穿越了该盆地。
(4)试述A、C两盆地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5)比较A、C两盆地内河流水文特征的异同。
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低、农作物生长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右图为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东北农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黑土是其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1)简述材料一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东北地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
5.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同答以下问题:(18分)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解析】答案选C。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重关键处,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珠江由东江、北江、西江构成,其流域涉及的省区很多。在做题时可采用排除法,海南隔琼州海峡与珠江流域相望,排除D项;四川省在云贵高原以北,而西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东南部,故可排除C项;东江源于广东东部山地,其流域涉及不到福建,排除A项。该题应选答案为C。
2.【解析】答案选C。解答本题应注意,“鲜花和蔬菜”属于保鲜性农产品,要及时把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地,需要考虑运输距离、运输方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因素,题目中A、
B、D选项中的地形、气候和水源均为植物生长因素,不是鲜花和蔬菜这种特殊作物的主要区位因素,所以,应选C项。
3.【解析】答案选C。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阶段Ⅰ和阶段Ⅱ的差别,阶段Ⅰ为了解决保鲜问题,采取近距离,而阶段Ⅱ是区间的调动,所以应从保鲜技术和运输方式等方面考虑。
4.【解析】答案选C。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一条重要的中国自然地理分界线,表现在: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的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此线以南地区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②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沿此线分布,此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此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③东部季风区河流冬季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此线以南地区河流冬季无结冰现象;④东部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我国根据各地积温条件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分界线;⑤我国东部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东部季风区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5.【解析】答案选B。黄河流经青藏高原,我国西北的宁夏、内蒙古,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跨越我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
6.【解析】答案选C。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其中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秦岭-淮河以线以北地区有结冰现象,故答案为C。
7.【解析】答案选C。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随降水的减少,植被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8~10【解析】8.B 9.D 10.D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发展较好、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但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是夏半年光热条件较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地势和气候条件不是气候要素。天津、青岛、大连三城市都是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同时有廉价的劳动力。该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对工业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等,这是吸引外资落户的优势条件。
11~12【解析】11.B 12.C 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是小麦种植业,南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不同,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图示I、II、III三个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地貌与气候.
13~15【解析】13.C 14.B 16.C 由生产联系图可判断Ⅰ为火电厂,Ⅱ为水泥厂,Ⅲ为硫酸厂,Ⅳ为炼铜厂,由于煤炭和黄铜矿中都含有硫化物,所以如图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酸雨现象,鲁尔区对该产业的治理和调整,其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
16~17【解析】16.C 17.D 由图中经纬度及省区轮廓特征,可判断A为我国的重庆市,B为宜昌,题目所涉及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18~19【解析】18.C 19.B 印度是世界上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茶叶适宜在热量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区种植,在我国的分布主要为南方丘陵地区,如贵州、福建等省份。
20~21【解析】20.D 21.D 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22.【解析】答案选A。题干中明确规定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这两方面的含义。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又处于板块交界处,再加上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建设成为重点;东北地区应注意荒地的利用保护;黄淮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包括低洼地和盐碱地;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23.【解析】答案选B。考查学生根据所跨纬度判断两地间距离的能力。判断依据是一个经线圈的长度大约为4000km,而一个经线圈为360°,即每个纬度跨地面111千米。问题是要知道R河的河口是在什么地方,按照约定,是在汇入R河第一条支流处,用尺子量出两地的距离后,再把这个长度拿到东经130度经线上,看这个长度是跨多少个纬度,约为2.5个纬度,所以就得2.5×111≈280KM。
24.【解析】答案选D。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从中可以看出,读图时一定要仔细,无论是图例、图都要用好。
25.【解析】答案选A。在知道本地是东北平原后,就知道本区生产粮食的不利自然条件,或者从本区所处的纬度可得出结论。本题与41题一起,考查学生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能力。
26.【解析】主要从图中知道P平原是以沼泽为主,所以可以排除其他三个答案。答案:C
27.【解析】答案选D。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为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28.【解析】答案选C。绿洲地区,由于植被其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成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出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枯萎。
29.【解析】答案选B。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措施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0.【解析】答案选D。从图中看,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是互相补给关系,甲图说明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洞庭湖分流一部分长江水;乙图说明长江水位低于洞庭湖,洞庭湖补给长江水;丙图说明长江与洞庭湖水位相当;而该水文站位于洞庭湖下游的长江上,该处水量大小受长江和洞庭湖共同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流量大小。
31.【解析】答案选C。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主要是上游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明显加强,因为2003年水库开始发挥作用;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不可能在一年内有突然的变化和很大的作用。
32.【解析】答案选B。流经水文站的江水已处洞庭湖的下游,不可能再回流到洞庭湖,故不能补给洞庭湖。
33.【解析】答案选D。能源工业是山西的主导产业,近几年山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业占到主体地位,但其工业仍以重工业为主。
34.【解析】答案选C。由图推知该地是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在小流域的沟道大坝建库,目的是拦洪蓄水。
35~36.【解析】35.A 36.B 大秦线、京包线为东西走向,且位于神黄线以北,焦柳线的北端点,焦作位于神黄线以南,它们都不与神黄县相交。神黄线不通过山东丘陵和山东省,黄骅港属河北省。
37~38.【解析】37.D 38.C 由当地纬度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进而对照图表判断该地熟制,图中比例尺为1: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小,然后根据资料判断农业的发展。
39~40.【解析】39.D 40.C 根据四地点的经纬度可判断四地的位置及气候类型,然后由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判断其分布地区,③、④两地分别为我国中部平原和三江平原(我国重要的大型国营农场),两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
41.【解析】答案选B。由于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本区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较好,但季风活动不稳定也带来了一些气象灾害;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和土地类型多样并无直接关系。本区深受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影响,土壤的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
42.【解析】答案选B。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43.【解析】答案选B。①和③都是西电东送的组成部分,①主要是火电,③主要是水电;电的远距离输送主要是高压输电。
44.【解析】答案选A。④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利用京杭大运河调水,经过了盐碱化比较严重的黄淮海平原地区,该地区由于有些地方潜水面较低,京杭大运河的水就会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过高,在春秋较干旱的季节,会出现地表积盐较多的现象。
45.【解析】答案选C。②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实施能促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缓解沿线地区能源紧张,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也不能改变中国的能源现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能源结构还是煤占主要地位。
46.【解析】答案选D。梯级开发及发展了航运、养殖,也得到了水电,可以用水能开发耗能行业,同时也解决了洪涝和农田灌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7.【解析】答案选B。图示中: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②地区盐碱化严重且有水土流失和寒潮;③地区盐碱化严重;④地区寒潮严重。河南省西部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为黄淮海平原,盐碱化严重,冬季寒潮影响也比较大。
48~49.【解析】48.A 49.C 城市交通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能反映城市交通通达性与人口分布多少的地理信息。商业网点的选址主要区位条件就是交通通达性和市场的大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50.【解析】50.D 做此题要仔细分析图,并结合要求回答问题。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解析】(1)海陆位置与地形的影响(距海遥远,深居大陆内部,青藏高原及山地阻挡) (2)D (3)东北-西南
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这里距海遥远,深处内陆,降水较少,再加上周围山地阻挡,加剧本区干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活动空间不断增大。图中绿洲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塔里木盆地南缘河流流程缩短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有关。由绿洲范围的变化很容易推知人类活动范围的变化幅度北缘较南缘小。
2.【解析】(1)劳动力 (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便宜本题中的第二问就是关于珠江三角洲的问题,解答的关键是需要应用工业的区位原理并联系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实际,还需抓住题中“迁往”二字,之所以发生“迁移”,是因为B处有较之于A处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而产生了对工业企业有较强的拉动力。
3.【解析】(1)重庆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新疆人少地多,棉花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2)光照充足,热量丰沛;温差大;晴天多,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灌溉水源不足 推广或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或滴灌技术)
(3)柴达木 钾肥工业 青藏
(4)差异:A盆地以风力作用为主(或风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C盆地以流水作用为主(或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原因:A盆地气候干旱,多大风,C盆地降水丰富
(5)(同)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异)水源补给:A盆地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盆地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A盆地小,冬季甚至断流,C盆地大;汛期:A盆地较短,C盆地较长
4.【解析】(1)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地形为丘陵,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较严重。
(2)防止黑土的冲刷: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注意黑土的培肥,以保持其较高的生产力:增施有机肥料。
5.【解析】(1)(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来分析)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2)植被覆盖率较高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 整体性
高一必修三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青海省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各小题。
1. 青海省的清洁能源主要来自()
①风能
②太阳能
③核能
④煤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其观赏的最佳时间是()
A. 12月 B. 7月 C. 1月 D. 3月
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开通运营,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小梅一家乘坐该环线列车旅行。读图完成各小题。
3. 小梅听到周边游客讨论该区域地理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A. 甲游客:油气资源都集中在盆地内部
B. 乙游客:环沙漠铁路的修建只是为了运输油气资源
C. 丙游客: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
D. 丁游客:该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4. 小梅在火车上看到铁路两旁种植了耐旱的梭梭树、红柳树,这些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A. 防风固沙 B. 发展旅游 C. 增加收入 D. 制造药品
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 “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 丁地区
6. “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7. 下列诗词中描述乙地区的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 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
图1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图2为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8. 从图1可推断,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
A. 内陆多,沿海少 B. 北方多,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西部多,东部少
9. 从图2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A. 3、4、5月 B. 6、7、8月 C. 9、10、11月 D. 12、1、2月
对比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澳大利亚、巴西两国的简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0. 两国都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 天然气 B. 石油 C. 金矿 D. 铁矿
11. 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国的人口和城市都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B. 澳大利亚是发展中国家,巴西是发达国家
C. 两国首都均地处内陆,全年干燥少雨
D. 两国都以黄色人种为主,通用语言是英语
如图为亚洲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2. 亚洲的河流大多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海洋。读图可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A. 东西高中部低 B. 东南高西北低 C. 南北高中部低 D. 中部高四周低
13. 下列关于亚洲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四面环海,深受海洋的影响
B.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结冰期短
C.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和山地为主
D. 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以热带为主
如图是小梅家房屋平面户型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4.
厨房位于主卧室的()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15.
如果图上客厅的宽度是1厘米,根据比例尺,可算出客厅的实际宽度是()
A. 1.5米 B. 3米 C. 4米 D. 7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 【探秘高原守护生态】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青藏地区湿地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小梅跟随青少年湿地研学团对青藏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如图是青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一阿尔金山脉— ______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小梅准备了太阳镜和氧气瓶,请任选一种物品并说明选择理由。
(3)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小梅需添加衣物,这是因为,海拔越高, ______ 越低。她看到了 ______ (雪山连绵/千沟万壑)的景观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______ 。
(4)研学中,观察到黑马河、倒淌河等河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青海湖,因此推断这些河流是 ______ (内流河/外流河)。
(5)青海省有三江源、青海湖2处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其设立的意义在于 ______ 。
A.促进工业发展
B.发展种植业
C.保护生态环境
D.解决就业困难
17. 【畅游华夏感受人文】 2023年5月,小梅一家乘坐“天路格桑花—畅游东北”旅游专列前往黑龙江漠河,一路畅游山海关、沈阳故宫等著名景点。如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小梅了解到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其中,“山”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______ 等,“水”包括 ______ 、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
(2)小梅准备衣物时,应参考下列哪幅图 ______ 。
A.
B.
C.
D.
(3)小梅在旅行途中发现,东北地区主要有耕地、 ______ 、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
(4)旅途中,小梅能体验到的旅游项目是 ______ 。
A.天山游牧场
B.岳阳楼观洞庭
C.长白山觅人参
D.雨林看大象
(5)东北的五常大米是中国最好的大米之一。试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任选其一,分析五常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18. 【放眼世界同享发展】小梅爸爸就职于青海某光伏公司,这是一家全国唯一、全球第二量产 IBC电池组件的企业。其产品畅销欧洲,“圈粉”无数。图1为欧洲西部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小梅爸爸急需带几件IBC电池组件样品赶往法国洽谈业务,最快的交通工具应选择 ______ 。
(2)小梅根据所学知识,为爸爸绘制了欧洲西部的思维导图(图2)。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帮她补充完整(填字母)。
A.温带海洋性
B.畜牧业
C.大西洋
D.平原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
(3)小梅爸爸到达法国时,当地时间是11:00,此时小梅正在吃晚饭。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 ______ 运动现象。
(4)我省有茶卡盐湖、坎布拉地质公园等著名的旅游景点,请你为小梅的爸爸推荐一处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 ______ 。
(5)小梅听爸爸说家里的汽车轮胎来自东南亚,发动机是德国制造,车辆组装在中国完成。这说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呈现 ______ (全球化/区域化)。
19. 【地球家园共绘蓝图】微信启动页是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高清东半球气象云图(图 1),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若要进一步了解全球的海陆分布,可将地球分为两个半球绘制成简图(如图2)。在日常生活中,为方便学习和研究,则需将两个半球转绘在同一张平面图上(如图3)。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可以从“风云四号”拍摄的云图上 ______ (目睹/推测)地球的球体形状。
(2)读图2会发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总是海洋面积 ______ 陆地面积。(比较大小)
(3)读图2可知,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______ ,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 ______ ,从东半球中可以看到完整的大洋是 ______ 。
(4)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请在图3中仿照非洲、南极洲简图的画法,任选一个大洲,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绘制其几何轮廓。
高一必修三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3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区中,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有“十字路口”之称的是(A)
A东南亚B东亚C南亚D西亚
2、被称为“五海通航”的河流是(B)
A叶尼塞河B伏尔加河C恒河D湄公河
3、东南亚著名的“吴哥窟”位于下列哪个国家(D)
A新加坡B印度尼西亚C泰国D柬埔寨
4、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D)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菲律宾D泰国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是(A)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极洲
6、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是(A)
A青藏高原B德干高原
C巴西高原D伊朗高原
7、世界最大的半岛是(D)
A索马里半岛B中南半岛
C印度半岛D阿拉伯半岛
8、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B非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9、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B)
A舟山渔场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D纽芬兰渔场
10、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A)
A马六甲海峡B朝鲜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11、流经老挝首都万象的河流是(D)
A伊洛瓦底江B湄南河C红河D湄公河
12、东南亚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国家是(A)
A新加坡B越南C泰国D马来西亚
13、位于俄罗斯境内的世界最深的湖泊是(B)
A里海B贝加尔湖C维多利亚湖D咸海
14、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D)
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
15、、世界第二软件大国是(C)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16、俄罗斯的森林类型中,最主要的是(B)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7、下列东南亚国家中,与我国陆地相邻的是(D)
A新加坡B马来西亚C菲律宾D越南
18、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A)
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