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练习题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练习题

时间:2025-11-03 10:50:02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练习题

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3.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4.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5.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6.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8.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

9.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

10.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

12.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

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

1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

16.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7.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18.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

19.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20.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2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2..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

2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

2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25.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

2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

2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2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

2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3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4.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5.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7.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8.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真不应该。

9.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10.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11.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12.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13..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14.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

15.谁都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

16.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17.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相关阅读】: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方法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反问句)

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常见语气词有“难道…吗?”“怎么…呢?”等。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吗)?(难道省略了)

第二步:改,即把“?”号改成“。”号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第三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原句如果有否定词旧去掉一个否定词。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2、原句如果没有否定词,就加一个否定词。

例如:这比山高比水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改:这比山高比水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不能忘怀。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分析:怎样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与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过程一样,但内容恰恰相反。)

步骤:学生归纳表格

步骤例句

一、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二、改,即把“。”号改成“?”号?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三、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例如: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四、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练习:

1、曹军要渡过大江不可。

2、做了这等丑事,我不好对别人讲。

3、这么冷的天,害虫一定会被冻死。

4、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愤慨。

5、太阳回从西边出来吗?

6、万里长城不是世界的一个伟大的奇观吗?

语序

陈述句是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陈述句。在陈述句中动词在第二位。第一位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状语,还可以是宾语。而不管句子怎么变,动词(或者助动词)总是在第二位。主语的位置则总是在动词的两边,要么在第一位,要么在第三位。当出现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时,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在第二位,行为动词在最后一位。[1]

分类

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全否定和半否定)

一、肯定句:

肯定句例句:儿子是我一生的牵挂。

二、否定句:

1、一般否定句

即含有“不、没有、完全不是,完全不”等否定意思的词的句子。

Nothing is wrong with me.

2、双重否定句

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例如:含有“没有.....不......”“非.....不可......”等词语的句子

如:每天下午,我非做作业不可.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