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矛与盾的对抗,反无人机新技术不断涌现

矛与盾的对抗,反无人机新技术不断涌现

时间:2025-10-25 17:31:01

10 月 25 日消息,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催生反无人机技术的革新,这场矛与盾的对抗正推动着军事科技的螺旋式上升。

央视今日报道称,为应对无人机及无人机智能蜂群等新兴威胁的出现,近日,第二届空军“反无争锋-2025”创客大赛在陕西西安举行。

此次大赛由空军装备部指导,空军工程大学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军队内外科研单位的 109 支队伍参赛,旨在交流展示反无人机领域的新概念与新技术。

此次大赛分为智能算法大赛和创新成果遴选两个环节。注意到,智能算法大赛聚焦于无人机反制新概念、无人机及集群的智能识别、以及群对群博弈对抗三大关键技术方向。

在创新成果遴选环节,各参赛团队在展区结合具体课目进行技术讲解,为参观的官兵和军校学员提供了沉浸式的反无人机科技体验。

其中,“机对机”比测课目现场设置了导调指挥所、拦截区、靶机起飞区等模拟实战区域,参赛队伍利用组织方提供的实时数据进行设备联调,围绕无人机集群反制、红蓝对抗、集群协同等课题展开角逐。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为完善空军反无人机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实战化训练方面,陆军第 71 集团军某旅官兵近期正在操作列装的新型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进行训练。该武器系统机动速度快、射击精度高、射程较远,主要用于拦截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可充当部队末端防空的重要屏障或为装甲车辆提供伴随防护,也能与其他防空装备协同构成防空火力网。

反无人机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是成本不对等,即使用昂贵的导弹拦截低成本无人机在经济上不划算。本届“反无争锋”大赛为解决这一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央视军事评论员张学峰指出,主要方向包括:一是发展拦截型无人机,使用相对低成本的无人机直接撞击或拦截敌方无人机(特别是固定翼无人机),实现以低成本对抗低成本的目标;二是电子压制手段,通过干扰压制无人机的导航和控制信号,使其丧失侦察、监视或攻击能力,这是一种“软杀伤”途径;三是应用高能微波和高能激光等定向能武器,这些武器的单次发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