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最新量子突破引发比特币安全隐忧:Willow量子芯片通过"量子回声"算法实现13000倍速度优势,传统加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就比特币抗量子能力展开激烈辩论。
本文目录
- 隐形量子攻击的运作方式
- 钱包被攻破后的市场连锁效应
- 反对声浪:杞人忧天
- 比特币防御:去中心化难题
量子计算机正逼近加密世界的防线。Google 本週正式宣布,旗下 Willow 量子晶片结合「量子回声」(Quantum Echoes)演算法,完成全球首例「可验证」量子优势。研究团队指出,Frontier 超级电脑需要约 3.2 年才能算出的 OTOC 任务,Willow 仅花 2 小时,速度领先 13,000 倍,象徵量子运算首次可被独立验证并具备实务价值,也引发比特币破解联想。
隐形量子攻击的运作方式
Naoris Protocol 执行长 David Carvalho 点出此危机的关键。他说:
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比特币面临的最大单一威胁…发生前一切看起来都像合法访问,但它可能早已掌控系统数月(幽灵攻击)。
假如技术持续演进,攻击者若拥有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利用 Shor 演算法由公开的公钥推导出私钥,形同握有万能钥匙,目前估计已有约 665 万枚比特币因地址重複使用而长期暴露公钥。
钱包被攻破后的市场连锁效应
一旦攻击成真,最早被锁定的可能是早期未曾变更地址的钱包。Quranium 执行长 Kapil Dhiman 警告,中本聪持有的巨量比特币可能首当其冲;若这些多年未动的币忽然转移,市场信心势必崩溃,比特币价格将急速下探,透过衍生品进一步冲击传统资本市场。
更棘手的是,区块链验证机制不会报错,区块照常产生,帐本形式上完好无缺,却已失去真实所有权的映射。
反对声浪:杞人忧天
对于Google重大突破,Mysten Labs 共同创办人兼首席密码学家 Kostas Kryptos Chalkias 提及,目前能处理位元数仍远不及破解比特币所需,即使有重大进展,但仍还有约十年以上的时间差才有可能实现。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计算机,即使是机密计算机,都不能够破解现代密码学。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至少 10 年的时间。
而另一名科技博主Mental Outlaw表示,现代加密金钥的长度範围从 2,048 位元到 4,096 位元,而目前的量子电脑只能破解大约 22 位元或更短的金钥,要破解更高位元的计算是超越指数级别的难度,很长一段时间不可能出现大量的量子位元数升级。
比特币防御:去中心化难题
不管量子专家如何论战,能破解传统密码的量子电脑「还有多久」?传统机构已未雨绸缪的展开后量子加密 (PQC) 部署。比特币则受限于去中心化治理,任何重大变更都需矿工、节点与使用者形成共识。
目前,比特币社群已提出相关解方:例如比特币改进提案 360,提出「Pay to Quantum Resistant Hash (P2QRH)」机制,尝试引入 NIST 推荐的 ML-DSA、SLH-DSA 签章,并力求避免硬分叉。以太坊开发者也在测试基于格的签名;新链如 Naoris Protocol、Quranium 及 Quantum Resistant Ledger 则从架构层面纳入量子安全。
专家推估,能实际破解 ECDSA 的量子计算机或于 10 至 15 年后出现,时间表指向 2030 年代中期。对一般用户来说,最直接的防护是养成「新收款、新地址」的习惯,尽量减少公钥曝光,在量子时代真正来临前,把风险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