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Sui生态MMT代币暴涨后闪崩!1.09亿散户资金遭清算

Sui生态MMT代币暴涨后闪崩!1.09亿散户资金遭清算

时间:2025-11-07 09:42:01

Momentum(MMT)概况高市场预期下的DeFi旗舰

(120bTc.coM)11月4日,Momentum(MMT)于多间交易所同步上市,短时间内触发期货与现货的交互推升。价格自0.34美元低点一路上行至4.40美元峰值,随后快速回撤达92%。过程中形成约1.09亿美元的清算瀑布,其中空头清算约占1.02亿美元。

本文以鉴识视角重建价格轨迹、拆解杠杆与代币供给机制,并整理散户在峰值买入遭遇的风险样态。

Momentum(MMT)概况高市场预期下的DeFi旗舰

MMT建构于Sui生态,定位为集中式流动性做市(CLMM)与周边应用的组合,前期市场对其落地与扩张寄予厚望。

TGE前指标显示机构支持与社群参与度偏高,市场普遍预期上市当天将出现显著流动性与交易需求。代币经济学方面,供给结构呈现「锁定的主供给」与「解锁社群筹码」并存,形成流通量有限、需求若集中便易产生价格加速度的机制。

11月4日TGE两阶段失血

MMTTGE事件并非一次单纯的市场抛售或「拉高倒货」(Pump&Dump)。相反,它是一场分为两个阶段的、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多空双杀事件,导致了两类不同投资者群体的重大损失

代币经济学分析锁定的供给与解锁的社群(陷阱机制)

MMT的代币经济学是引发后续空头挤压的核心机制。其总供应量为10亿枚。

这套代币经济学设计是明确的「反TGE抛售」机制。它意味着在TGE时,市场上根本不存在来自「聪明钱」VC或项目内部人士的集中抛售压力。

那些计划做空MMT的交易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在做空一个不存在的卖家(VC和团队)。他们唯一的对手盘,是那些刚以1,739%的热情超额认购了MMT的社群成员。

因此,TGE时的市场结构是极高的买入需求(来自VC背书、真实链上指标、1739%的超额认购)遭遇了极度受限的卖出供应(仅限分散的、看涨的社群持有者),这是引发空头挤压的完美配方。

投资者亏损分析空头与多头的双重打击

MMT TGE事件导致了「大量投资者亏损」,鉴识分析表明,亏损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群体和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波受害者衍生性商品空头的蒸发

第一批「大量亏损的投资者」是经验丰富的(或鲁莽的)衍生性商品交易者。如前所述,高达$1.02亿美元的空头在短短4小时内被强制清算。

他们的亏损机制是高杠杆下的错误预期。

他们错误地基于「TGE必定抛售」的预测,在一个代币经济学(0%VC解锁)和上市策略(交易所全面协同)都故意设计为惩罚这种行为的代币上,使用了高杠杆。他们的亏损直接转化为市场上的强制买单,从而推动了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第二波受害者在峰值买入的散户「牛市陷阱」

第二批「大量亏损的投资者」是散户(Retail)交易者。他们的亏损机制是对价格信号的致命误读。

1、信号误读$1.02亿的空头挤压在所有交易所的图表上都显示为一根巨大的绿色K线,涨幅高达+1000%甚至+2000%。

2、FOMO触发散户投资者看错了这个信号。他们将「技术性清算瀑布」误解为「强劲的买盘」。他们以为MMT是本期的蓝筹(有VC背书,又上了Binance等大所连发)。

3、陷阱触发FOMO开始了。在Reddit的r/Stocks和r/CryptoMarkets讨论版里面,出现了关于MMT的讨论,用户注意到「+2000%」的涨幅,并在价格接近峰值时询问「总体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这表明西方的散户在$3.00、$4.00,甚至在$4.40的峰值追多。

4、崩盘机制

第二波亏损是第一波亏损的直接结果。空头挤压创造了吸引散户的$4.40峰值,而散户的FOMO买盘为早期持有者提供了完美的退出流动性。那些在$4.40买入并在$0.35卖出(或仍持有)的投资者,在24小时内承受了92%的实际损失。

社群反应对空投分配和极端波动的不满

除了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外,社群内部也存在不满。有报导指出,并非所有人都对空投分配感到满意。例如许多社群参与公售者称,尽管在HODLER计划中存入了超过10万美元并推荐了多名用户,但仍被列进「不满足条件」。

项目方并未发布关于TGE极端波动或$1.09亿清算事件的官方「事后分析」或声明。他们的回应仅限于技术性通知,例如告知用户空投分配的是veMMT。这种空投分配上的争议和不满,可能导致了额外的「愤怒抛售」(Rage Selling)压力,加剧了从$4.40峰值的回撤速度。

这些亏掉的钱都去哪了呢?社群喊着监管,怒骂声中带出一个不是很常见,却不意外的币圈割肉市场。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MMT TGE并非简单的炒作或市场泡沫,而是多重机制叠加下形成的系统性风险事件。从代币经济学到市场心理,从交易策略到社群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在推动价格走向极端。

对于未来的项目方而言,如何在设计初期就规避此类风险,避免因结构性缺陷引发连锁反应,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解项目的基本面、评估市场的流动性、识别潜在的信号误导,才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