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新闻大求真观后感2016(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2016 篇1
2016年的《新闻大求真》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真相。节目中,主持人用科学实验拆解谣言,用数据还原事实,让我深刻体会到“求真”二字的分量。当看到“塑料紫菜”的谣言被实验室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结构击破时,我忽然明白:恐惧往往源于未知,而科学是照亮黑暗的火把。
最触动我的是关于“儿童防拐”的专题。节目通过模拟人贩子的作案手法,揭示出家长习以为常的安全漏洞。当镜头捕捉到孩子们轻易被陌生人带走的瞬间,我的掌心沁出冷汗。这不仅是警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保护孩子,需要全社会织就一张理性的防护网。
结尾时,屏幕上浮现爱因斯坦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这档节目教会我的,不仅是辨别真伪的方法,更是对待世界的态度:永远保持追问的勇气,永远敬畏事实的力量。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2016 篇2
那个周末的傍晚,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大求真》,成了2016年最温暖的记忆之一。节目里“电热水壶锰超标”的辟谣实验,让总爱囤积养生帖的母亲终于扔掉了抽屉里发黄的剪报。科学的力量,有时就是让爱不再被焦虑裹挟。
印象最深的是“电梯急坠自救”环节。当实验员在模拟电梯中演示错误跳起动作的危险性时,父亲突然握住了我的手。这个沉默的铁路工人,第一次和我讨论起“惯性定律”。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求真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将关心化作具体行动。
节目片尾的公益广告里,孩子们唱着“真相是星星,谣言是乌云”。如今每当遇到耸人听闻的消息,我总会想起2016年那个被科学照亮的夏天——保持清醒的头脑,或许是我们能送给世界最温柔的礼物。
新闻大求真观后感2016 篇3
重看2016年《新闻大求真》的“食物相克”特辑,仍会为节目组的匠心所感动。他们用三十天喂养实验证明“螃蟹柿子同食无害”,用色谱分析揭穿“豆浆鸡蛋影响吸收”的谬误。这种笨拙的坚持,恰恰是对观众最大的尊重。
当节目组走访山区,用简易实验向老农证明“转基因玉米无毒”时,老人抹着泪说:“原来电视里也会讲庄稼人的实话。”这句话像一记钟声,让我意识到媒体的责任不仅是传递信息,更要弥合城乡认知的鸿沟。
如今再翻看当年的笔记,那些被证伪的谣言早已随风而逝,但节目留下的思考方式仍在生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声音,而是像《新闻大求真》这样,愿意为每一句结论负责的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