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坠》古诗解析与鉴赏
本文解析北宋词人晏殊的经典作品《下坠》,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为古典文学爱好者提供全面解读。
原文
下坠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栏杆边的菊花笼罩着愁雾,兰花上的露珠似在哭泣,丝绸帷幕透着微微寒意,燕子成双飞走。
明月不理解离别的痛苦,斜射的光线直到破晓还穿过红色窗户。
昨夜西风吹落了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断远方的道路。
想寄彩色信笺和白色绢帛,但山高水远不知寄往何处。
注释
槛菊:栏杆旁的菊花。"槛"读jiàn,指围栏
罗幕:丝绸帷幕,暗示贵族生活
谙:ān,熟悉、了解
朱户:红色大门,指富贵人家
彩笺:彩色信纸,指华美书信
尺素:白色绢帛,古人用作信纸
意象分析:菊、兰象征高洁品格,燕子双飞反衬孤独,西风暗示时光流逝
创作背景
晏殊任北宋仁宗朝宰相时所作。当时朝廷党争激烈,词人虽位极人臣,却深感政治环境的压抑与孤独。词中"独上高楼"的意象,暗含对仕途困境的忧虑。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上阕写庭院秋景,下阕抒羁旅情怀,遵循"景-情"转换的经典词牌结构
2. 语言艺术:善用拟人手法,"菊愁""兰泣"赋予植物人性情感
3. 思想内涵:表面写相思离恨,深层反映士大夫的精神困境
4. 艺术特色:意象密集而不杂乱,"西风凋碧树"成为后世传诵名句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下坠》最动人处在于将抽象情感具象化。词人用"凋碧树"的视觉冲击,表现时光摧折的残酷;以"望尽天涯"的夸张动作,强化追寻的执着。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使无形的情感有了可触摸的温度。特别是结尾"山长水阔"的设问,留下悠长余韵,让读者在空白处品味人生阻隔的无奈。
范文二
晏殊词作素以"富贵气象"著称,但《下坠》却显露罕见的忧郁气质。词中"罗幕""朱户"的华美意象与"独上高楼"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恰似词人锦衣玉食下的精神困顿。这种矛盾性使作品超越普通闺怨词,成为士大夫心灵困境的隐喻。王国维《人间词话》将"昨夜西风"三句列为人生三境界之首,正是看到其中蕴含的超越性追求。
关于《下坠》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槛(jiàn)、谙(ān)、凋(diāo)、笺(jiān)
2. 文学常识:晏殊字同叔,谥号元献,北宋婉约派代表
3. 知识要点:此词属《珠玉词》代表作,采用蝶恋花词牌
4. 意象意境:秋景意象群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抒情氛围
5. 名句鉴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炼字艺术与象征意义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谙:__________
(2)尺素:__________
答案:
(1)了解、懂得
(2)白色绢帛,代指书信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特殊含义。
二、主旨理解
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孤独追寻而不得的怅惘,既有对远人的思念,也暗含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解析:注意表层相思与深层寄托的双重解读。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晏殊《下坠》与柳永《蝶恋花》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晏词含蓄典雅,善用意象暗示;柳词直白铺陈,多直接抒情。前者体现士大夫趣味,后者更具市井气息。
解析:需结合词人身份与创作风格分析。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明月不谙离恨苦"的艺术表现
答:运用拟人手法责怪明月不解人情,看似无理而妙,通过自然物的冷漠反衬人的痛苦,使离恨更显深沉。
解析:重点分析"无理而妙"的抒情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