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后感>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精选4篇)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精选4篇)

时间:2025-08-01 13:48: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读《我的阿勒泰》有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篇1

偶尔翻了翻孩子读的书,一篇文章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

《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看似平平淡淡的语调,写出了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对家人深深的眷恋。想起了那些年,我也是初离家乡,数着指头计算回家的日子,每到快要回家时,也是转遍大街小巷去采购,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买上礼物。都买了些什么呢?几乎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心情却永远忘不了。城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一路看去恨不得把它们都搬回家,可是财力有限,于是总想给每个人挑一个最适合的礼物,于是总会从天亮逛到天黑,逛到两条腿实在走不动了,最后可能是给弟弟妹妹每人买件衣裳,给爸爸买点茶叶。给娘的礼物最难买,因为给她买的吃的最后都会落进我们的口里,娘总是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我给娘买的衣裳也总是不合适,拿回去换是不可能的了,幸好我娘手巧,不合适的地方就自己动手改改再穿。于是每次买衣裳我都是往大了买,因为大改小总比小改大要容易的多。

我们这些从农村进城的孩子,在家时总是想着脱离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旦离开了家乡,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心里却又充满着矛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心总是无处安放。一方面想家,想回到家人身边安闲自在;一方面又恨家乡的落后,恨不得把家人全都带离那片土地。就是这种感觉凝结成浓浓的乡愁吧?每逢秋风一凉,不管身在何处,心总会不由自主的飞回那个久违的家乡。

现在在城市安了家,爸妈妹弟也都进了城,家乡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房子,这回不用再牵挂那个老家了吧?却不是。夏天的午后,一声蝉鸣,一个场景忽然就跃入脑海:太阳热烈地炙烤着大地,风吹过来,像把人脸上嘴里的水分全部抽走了一样,大人在麦场上轧麦子,我坐在场边,盼着下点儿雨凉快凉快,又怕下雨会淋了麦子,就这么忍着,支楞着耳朵等一个声音——“冰棍儿——”或者冬天,外面大风呜呜吹着,我们一家人围在炉子边上,爸爸洗了山芋削好皮递给我们说:“尝尝吧!咱家的新山芋比苹果都好吃。”

很多很多的回忆,这一下子竟然都涌了出来,原来家乡是深深地刻在骨头里的,不管离开多远,离开多久,她其实一直在心里呀。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篇2

阿勒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阿勒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是新疆畜牧业生产主要基地之一,也是阿勒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娟一个戴眼镜的女孩,还有她的妈妈,外婆一家三口住在新疆阿勒泰牧区以开商店为生活。而她用她那细腻的文笔,写下了她在阿勒泰一天一天的生活——《我的阿勒泰》。

在《我的阿勒泰》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辑《阿勒泰的文字》中的《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最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外婆已经九十多岁了,可她对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吐吐自己的舌头,然后笑眯眯地坦白。

“‘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的,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收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是啊,不要娇气软弱,也不要心胸狭窄,更不要在困难面前放弃,才能成功!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是啊,人只有经过了安静与孤独的考验,才能懂得一切。而如果失败了,吐吐舌头而已……

千万要记得,当你做错了事情,或是收到了挫折,就会想起这句话:“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篇3

茫茫荒野,朔朔烈风,静穆的戈壁,读着作者笔下那艰难困苦的生活,渐渐地,我便也沉入到那艰苦的岁月中去了。仿佛经受着不幸的人并非作者而是我,于是越读越忧伤,在困难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了,可每每这时作者总用她笔触间的欢乐将我一次又一次拉上来,那是无尽的黑暗中渗出的欢乐啊!

那西域之景,在游人的眼中自是壮丽无比:冰河开裂的咔嚓声中,春天掀开她的面纱;斑斓而又清澈的天空之间,云雾来回缭绕;穿梭在云隙间的阳光,把一束明亮投射到大地上……而在牧民的眼中,这一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不熟悉粮食,道路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

美丽的湖泊可可苏,对当地人来说只是一个出鱼的地方。它处于一棵树也没有的荒野中,作者就被这么一片纯粹美好的水域深深地打动了。她说,“所有的植物全生长在湖中央……那是一团一团的芦苇,整齐俊美,随风荡漾。音乐一般分布在湖中心,底端连着音乐一般的倒影。没有风的时候,芦苇同它们的倒影都是清扬的少女小合唱;而有风的时候,芦苇们是主旋律,倒影成了和弦。 作者在这毫无浪漫可言的丘陵和荒山之中,她感受到的是这湖泊的宁静,脆弱和诗情画意。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最方便且省钱的出行方式是摩托车,而且不比坐汽车会晕车。不过,戈壁滩上风大,路也不好走,于是出一趟门总得吹四五个小时的风,还常常会出现各种原因所致的抛锚。有一次,在戈壁滩上迷路了,大地空旷无碍,黄昏来临,脚下是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作者弯腰从土壳中抠出一枚小石子,竟是一块漂亮的透明玛瑙,走出绝境后,坐在摩托车后面的作者仍对那个迷路的地方恋恋不舍,想着此生再也回不到一个有玛瑙的地方了。我想,在她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她是不是会想到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中,都不能绝望,也许正是绝境之中,才有着那渗着微红血丝的戈壁玛瑙。

我爱作者笔下那不同于游人眼中的西域之景,困苦之中酝酿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我也爱作者笔下的人情温暖,最喜欢作者对外婆的描绘。作者的外婆,总是喜欢在做错事后吐一下舌头,而做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比如打碎了糖罐子,她就把剩下的糖换一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才吐吐舌头,笑眯眯坦白。这样的外婆怀念起来,总是让人多了几分笑意。作者念小学的时候,常常赌气不吃红苕稀饭和酸菜的早饭,等外婆追上学校六楼来送一只滚烫的.红糖锅盔。她最后写道:“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在作者的另一本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也有她怀念外婆的篇章,她说自己五岁时,第一次感觉到了焦灼和悲伤,那是因为外婆对她说,“我们没钱了。”于是她在吃苹果的时候对外婆说,“我一天只吃一个,要不然明天就没有了。”这生命中的悲伤就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以至长大后在流水线一连工作了几十个小时之后,她发现她一生有过的所有宏大的、强烈的愿望,和在楼梯拐角处稍微躺一会的这个小小的要求比起来,都是那么脆弱、可笑的。是的,只要躺一会会,躺在楼梯拐角处,就够了。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然而她一直提醒着自己,“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因为似乎永远都有自信、强大、善良的外婆陪伴着她,任何事情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这戈壁的玛瑙,深深地陷在那扎着稀疏干草的板结地面里,可是你把它抠出来,擦干净,你就会发现它是多么漂亮的玛瑙呀!作者一家才到沙依恒布拉克时,生意惨淡,人们都被远方吸引走了,作者一家人却连搬家的钱都还没赚出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走,因为他们的衣服常常会被刮到沼泽里去,一家人便打算立木桩做晾衣架。一边往坑里砸木桩一边对着搬家的人们喊,“你们走吧——走吧!我要在沙依恒布拉克扎根了!”因这晾衣架可做马桩子,生意竟渐渐好了起来,不可谓不是这乐观的力量。而这木桩便让他们“展开新的人生”而“生根发芽”了。

面对苦难,作者并非视其为珍宝,只是乐观,只是坦然,不论如何,都一直笑着面对遇到的不幸,因此便没有什么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绝境了。所遇都只当它清风拂山冈,这份在逆境中的欢乐,就如那戈壁中的玛瑙一般闪烁。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篇4

我想要, 被放逐的生命, 在岁月静好中, 怀念逝去的美好。我想要,被放逐的生命,避开盛世繁华,在细水长流间,找寻年华的纯真。我想要,被放逐的生命,忘却人间之事,在无人之境里,沉淀自己的梦想。

——选自《被放逐的生命》

我的阿勒泰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亲恋生活的感动心语。《我的阿勒泰》一书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不是她天才般华美的文字而是心与心之间最为原始的萌动。一种沟通,一种体会,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她出生在遥远的边境-----新疆,那里的人们淳朴而又快乐,大山是他们的依存,牧草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甜美的礼物,牛羊是他们最为忠实的伙伴。天当被子地当床,山作枕头月作灯说的就是这群潇洒肆意的游牧民族,而现代的人们追求冷硬而快节奏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俗世中迷失了最简单的自己,但我们却能在李娟的文字中看到一颗颗鲜活的富有真挚的心。

这点令我们诧异,而恰恰就是这点塑造了李娟奇迹般的文字。李娟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渗透到我们的骨血中,思维中,行动中。起初吸引我阅读的是书中无处不在的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但细细读来,无不感动于书中的淳朴民风,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令我印象颇深,但我已忘了是在《我的阿勒泰》还是《阿勒泰的春天》中写到的,那是个小女孩天天来看自己的新衣服,因为女孩的衣服要八块钱的加工费,但女孩的妈妈好像迟迟凑不出来,因此一直没来取,要知道对一个山里的孩子来说,一件新衣服是多么的珍贵。女孩天天放学回来路过我家进来摸摸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浮现出满足的表情。一天,妈妈时在看不下去了,就让女孩把这件衣服拿走了。呵,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一种清净、自然。 生活在一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到处是人流与汽车的`轰鸣,每天有缕不尽的烦恼的我们永远无法切身体会到那股在山野中吹浮的清甜气流,无法感受那属于大山子女的鲜活的纯真的心灵。因为我们已经给他们画上粗鄙的色彩,是我们自己推走了属于我们的那份简单。

哈萨克人民的拖依,总是那么别具特色,每一场舞会都有一个帅气可人的弹奏家,弹着热情洋溢的冬不拉,唱着山里的醇厚文化,那个世世代代的古老民族的积淀。年轻的男女们早已踩着冬不拉的节奏步入舞池,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个他(她),而我们的主人公也早已芳心暗许,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还是因为女孩子的羞涩而使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纯真的年代,纯真的心,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透澈,可爱,宁静…….梦里的香格里拉不正是如此吗!一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住着一群迷人的天使,他们啊,是上帝最钟爱的宝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