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第十册第27-28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能熟练地确定长方体各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3.能根据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情况,正确说出它的长、宽、高。
4.通过认识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长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2.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体
3.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课本28页)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观察:(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麽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条棱?量一量每一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1.小组合作: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觉与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智力准备,学生拿长方体跟随教师初步感知。
①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2)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宫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面、棱、顶点的知识,独自完成28页书中表格。
(3)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4)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自己的发现。
(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下图是用铁丝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1)它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1)学生根据小组内的长方体框架,分小组观察、测量并讨论:长方体的棱有什特点?
(2)师生共同归纳:
①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
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1)——(2)题。
拿出数学书,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二)综合练习。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
(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与质疑。
五、实践作业:动测一测你小卧室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后再测算一下卧室各前墙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大?(保留整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4.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有一定难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物体(有礼品盒、烟盒等) 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对,它们都是长方体。 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图形。 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请学生根据提示来研究长方体的面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些面是什么图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能回答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同学们刚才合作的非常认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学生研究 挑学生反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那么,这些同学研究的对不对呢? 动画演示,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研究、反馈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同学给三条棱起名字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先同桌互说、然后挑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 (三)、反馈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顾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说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四、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