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小班语言腊八节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腊八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小朋友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小朋友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小朋友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小朋友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小朋友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小朋友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小朋友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小朋友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6.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1.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 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 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 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一、回忆学做腊八粥的过程,了解制作腊八粥的流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记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日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一家都要做什么呢? 师:想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绘本中孩子的名字)、奶奶、妈妈都做了哪些事情? 2.根据孩子回答的内容,依次翻阅绘本相应的画面 (1)准备熬粥的东西 (大米、高粱、玉米、小米、栗子、核桃、红枣……) (2)洗好了 (3)准备锅 (4)煮腊八粥 小结:看来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嫣儿、奶奶、妈妈都做了不少事情呢! 二、探究制作流程,绘制腊八粥制作序列表 1.邀请助教家长,介绍食材。 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两位熬制腊八粥的高手,瞧瞧她们是谁?(请两位妈妈出场)两位妈妈带来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围在桌子旁,家长引导孩子说出食材、准备的用具。 2.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制作腊八粥的方法。 师:准备这些东西是要干什么呀?你们会煮吗?看来小朋友都学会煮腊八粥了!火帽子和跳跳蛙特别打来电话吵着要学煮腊八粥,你愿意教教他们吗? 师:怎样才能熬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呢?先放什么,再放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探究制作流程,尝试在序列表中画熬制腊八粥的步骤。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分组再来煮一次,并且把制作腊八粥的方法按顺序画下来,好不好? (1)幼儿分两组讨论 师:要先商量好谁负责煮腊八粥,谁负责观察记录。 (2)幼儿边煮腊八粥,边观察、记录。 4.请幼儿分享熬制腊八粥的方法。 师:谁能根据记录的步骤图,说一说怎么熬制腊八粥? 小结:看来要想熬制出香香甜甜的腊八粥,首先要给事情排排队,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排好队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来做,一定能完成得很好。 附腊八粥儿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我们一起过腊八”(如:腊八话粥、腊八话感恩、腊八话民俗,腊八话……)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宣扬传统文化和孝亲敬老尊师之道,促进家校融合。 1、组织少先队员代表与敬老元的`爷爷奶奶一起品腊八粥,营造温暖的腊八节氛围,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敬老活动让学生感受腊八节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2、请家长和学生一起熬制腊八粥,品腊八粥,讲述腊八节故事,通过孝亲礼仪的宣扬,促进家校融合,同时感受快乐生活、珍惜幸福生活。 1、听广播:广播时间开展“我们一起过腊八”的专题广播。 2、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腊八节的活动,通过学校提供的关于腊八节的资料了解腊八节的故事,谈感受、话感恩,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 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节日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幼儿对腊八节习俗的理解,感受腊八节的欢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和动手机会,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动静交替,让学生们始终积极参与活动。最后,祝学生能够在这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期末考试顺利。 《过了腊八就是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讲述了北方人们迎年、忙年的喜悦。童谣内容富有童趣,写出了人们迎年时粘糖瓜儿、蒸馒头的热闹与喜庆, 表达了人们忙年的喜悦心情。“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等诗句节奏的律欢快押的,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人们忙年的图片和故事,在两两结伴的拍手游戏中朗诵童谣,使幼儿感受传统童谣的语言节奏特点,体验传统童谣的乐趣,加深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1.学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2.能有的律、有节奏地朗通童谣。 3.感受迎年和忙年的热闹与喜庆,体验朗诵传统童谣的乐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26,幼儿搜集的有关忙年的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幼儿学习材料”《拥抱冬天》。 1.请幼几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初步感受迎年的热闹与喜庆。提问:小朋友喜欢过年吗?快过年了,你们家是怎么迎接新年的 2.请幼儿欣赏童谣,初步感知童谣的整体内容。 提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人们都做了什么事情来迎接新年? 3.请幼儿再次欣赏童谣,理解童谣内容,结合图片了解一些北方人民迎接新年的习俗和传说。 提同:腊八是哪一天?为什么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帮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传说。)农历二十三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要粘糖瓜儿?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在农历腊月初八以及腊月ニ十三以后的每一天,人们都有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要做,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借助课件,师幼共同朗诵童谣。 5.玩“童谣”游戏,感受童谣的节奏和趣味性。 (1)请幼儿拍手念、拍腿念、跺脚念童谣。 (2)引导幼儿同伴间合作边玩拍手游戏边念童谣。 教师可以和一个幼儿示范玩拍手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之后,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边念童谣玩拍手游戏。 亲子阅读《拥抱冬天》第 26-27 页,感受忙年的快乐和喜庆附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悌,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十三,糖瓜儿粘;ニ十四,扫房子;ニす五,做豆腐;ニ十六,款猪肉; ニ十七,杀年鸡;ニ十八,把面发;ニ十九,蒸慢头;:三十ル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教学过程:
小班语言腊八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小班语言腊八节教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内容
四、活动要求
小班语言腊八节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