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精选4篇)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精选4篇)

时间:2025-08-02 13:22:01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集锦,精选四篇不同视角的课堂实践心得,为语文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参考。这些来自一线课堂的真实记录,展现了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教学智慧。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篇1

"课堂是活的。好的语文课堂,要不断生成丰富的资源;好的语文老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因势利导,随机渗透地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在教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后,我对如何开发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1,学生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资源:

一堂语文课,一位老师和几十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且不说教师方面,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倾尽全力传授知识。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几十个学生的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奇妙功效。"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作为资源,以学定教,课堂上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对教案进行调整。可改变教学思路,变换实践形式。

这节课正是一个原本没有预设的问题——"人能走进画中吗",引出了一幕"无法预约的精彩"。课前,我对课文的处理思路和课堂中的并不太一样,是孩子的这个疑问才让我意识到,要让孩子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就要带他们走入画中。潜意识中,教案就跟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前进。我感到这节课中,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激活,课堂呈现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安全的气氛,不知不觉中,孩子就走进了画中。

2,音像,图片是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资源: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苏霍姆林斯基语)。本节课为了让海岛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动用了许多直观资源:如生动的课文插图,真实的竹排照片,学生通过直观,多侧面地认识了竹排,对它产生了向往,甚至体会到坐在上面的感受。这些都是文字分析无法达到的功效。为了让诗歌中简练的语言"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在儿童心中"活"起来,我引入课文录音,借助了联想,学生内心的表象终于被激活,兴奋地喊"我看到了"。

这些课程资源可以让孩子兴趣盎然,热情投入地学习语文,难怪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回顾情境教育探索历程后说:"儿童的思维若是鱼,我们要为他造海;儿童的思维若似鸟,我们应为他开天"。"开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开掘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篇2

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大谈秋天的特点,果园里、农田里、田野里……,孩子们似乎是无处不去,无处不说。他们描述得确实很形象,有的同学描述的水果馋的大家都直流口水。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空中的云给他们想象成了世间的万物。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孩子都在各抒己见……看着孩子们的积极投入,踊跃发言,我不忍打断,不能多说,只想站在教室的一角,好好欣赏此时的`课堂。

正在我们都投入在精彩的课堂交流中,无情的下课铃声响起。我如梦初醒,天呀,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吗?课文没来得及感情朗读背诵,生字还没有好好识记书写,怎么就下课了呢?就这样,带着兴奋的收获和无限的遗憾,我走出了教室。这节课,虽然我没有能理想的驾驭课堂,但是孩子们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挥和表达。课堂上,我们有收获更有遗憾。难怪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留下遗憾的艺术"!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片断〕

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读通课文后:

师: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那谁能说说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些什么?

(小朋友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生1:我知道"鱼儿游"就是小河里有鱼儿在游来游去。

生2:我知道"鸟儿唱"就是小鸟在唱歌。

师:(故作不解)小鸟会唱歌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生2:(立刻解释)就是小鸟在叫。

(这时有很多小朋友举手,想要发表意见。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举手后,没请到他发言,手里拿了一支铅笔在玩,听到这里,大概很不满意那位同学的回答,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断地说:"我……我……"迫不及待地想发言)

师:(走到他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而后问)你想说什么?

生3:(学生放下手中的铅笔,站起来)我有补充,"鸟儿唱"不是小鸟真的在唱歌,而是小鸟一边飞一边叫,叽叽喳喳地很好听,就好像是在唱歌。(学生说的时候特别把"好像"两个字重读,重新坐下时很端正)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转向其他小朋友)你们呢?

生4:我也认为是小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小朋友就觉得小鸟像在唱歌一样。

师: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其他小朋友还有读懂的吗?

生5:我从刚才的动画片里看见小河两岸有很多很多的树,这就叫"两岸树木密"。

生6:我读懂了"绿油油"就是禾苗很绿很绿,叶子上面有亮光的。(学生说话时特别强调"很绿很绿")

生7: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里面的小竹排是在水里的,那课文里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应该是"小小竹排水中游"?(她的话一说完,立刻有小朋友附和表示赞同)

师:对呀,课文是不是写错了?(听老师这么说,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有的小朋友说是写错了,有的小朋友则说没有写错。正争论中,一个坐在前面的小男孩转过身对后面的同学说:"不会写错的,课文怎么会写错呢?"他的话刚说完,后面就有小朋友不以为然地说:"那也有可能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室里更热闹了。)

师:看来,我们的讨论一时难以有结果。这样吧,请我们小朋友帮编书的叔叔阿姨想一想:为什么要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样写有没有道理?

(这个问题有难度,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开始举手)

生8:课本上小竹排是画在画上的,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对于他的意见,其他小朋友颇不认同,有很多同学举手示意不同意)

生9: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从动画片里看到,那个小朋友站在小竹排上,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走到一个举手小朋友的身边)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

师: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师:(用鼠标提示相关内容)有在林间飞舞歌唱的——

生齐:小鸟。

师:有在水中嬉戏欢跃的——

生齐:小鱼。

师:还有——(走到刚才回答的小朋友身边,请他起立接着说)

生10:茂密的树林和绿油油的禾苗。

师:真美啊,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难怪课文中说——

生齐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小朋友真棒,能动脑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能自己开动脑筋读懂问题。我们读课文就要这样,不光想想我读懂了什么,还要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能不能想办法读懂,比如:再读读课文,找小朋友讨论,请老师帮忙……

师:(教师伸手示意她起立,问)你想说什么?

生11:我也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江南鱼米乡"?

师:对呀,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谁来帮帮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