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有趣的电池幼儿园教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有趣的电池幼儿园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原理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经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
重点: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方程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阅读教材70页,解答电化学定义及电化学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本章知识点。
【播放视频】以塑料杯、铁钉、铜丝、白醋、二极管等生活中常见基本器材所做的有关原电池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二极管发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展示问题】
1、什么是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将原电池内容进行细分,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研究,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1—72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是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便之后的学习)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
【学生回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追问】那么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了解。
【实验探究一】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并通过讨论,进一步确定,活泼性较强的做负极,而活泼性较弱的做正极。
【实验探究二】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电极必须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实验探究三】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必须要形成闭合回路。
【追问】通过以上实验,了解了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但是最根本的条件并没有探究到。提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是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所以产生了电流
【追问】电子为什么会定向移动,在化学学习中哪种化学反应能使电子定向移动?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由以上提问,可得出构成原电池的第四个条件: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种条件记忆两分钟,之后进行提问。
【提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2、具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具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子的流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之后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负极:较活泼金属,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
【讲述】刚才讲解了有关原电池的定义、构成条件、各电极的反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形成网络,方便记忆与理解。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对基本的定义和专用名词进行记忆。
【练习】判断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回答】ABEO可以形成原电池;CDFMN不能构成原电池。
【追问】CDFMN为什么不能构成原电池,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进一步复习巩固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结尾】展示原电池在以后学习中的应用,是学生对原电池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播放一段由橙子制造原电池的实验视频,寓教于乐,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学会用身边简单的生活原料来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板书】
电化学——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构成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②必须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③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有趣的电池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性学习。
活动目标
1.科学探究:学会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初步尝试画简单的电路图。
2.科学知识:知道电池的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4.培养学生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启动阶段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池?收集了哪些电池?
(干电池、钮扣电池、锂电池)
师:你知道电池是怎么发明的吗?
介绍相关知识。(关键词:1800年;意大利;伏打;伏打电池)
师: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来创造个小电池,做一个有趣的“水果电池”。
二、实验探究阶段
1、教师当场示范制作水果电池,边出示材料,边介绍。
分别介绍电流表、导线、鳄鱼夹、金属片。
电流表:很多科学实验中都会用到它,它的上面一部分可以显示出电流强度,下面几个是接线柱,今天我们就使用两边的接线柱,一个黑,一个红。电流表它能帮助我们测出今天的水果电池有没有电,电流有多大。
金属片,银白色的这块是锌片,褐色的这块是铜片。使用时我们把两根导线的`鳄鱼夹分别接在电流表的两个接柱上,再把它们的另一头夹住住两块金属片。这样我们的初步工作就完成了。
2、学生用鳄鱼夹把电流表和金属片连接好。
3、教师往水果里插入铜片和锌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4.学生尝试。
温馨提示:
①实验时要小心,注意安全;
②要爱护实验器材。
观察电流表,发现什么情况,读一读电流有几格。
出现3种情况:指针偏向正极,指针偏向负极,指针不偏转。
4、学生质疑。
如果出现指针不偏转的情况,是因为短路,两块电极板碰到一起了,可以让其他成功组的学生找一找病因,然后纠正。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指针偏向正极,有的偏向右极。
比较两种不同结果两组的接线方法。
原因:偏向正的应是负接线柱(黑柱)接锌片,正接线柱(红柱)接铜片。偏向负的为接反了。然后调整。
5、提出疑问:这真的是电吗?
用音乐小喇叭(来自新年卡上)来验证。水果电池产生的电,足以使音乐小喇叭发出声音。
学生画,师巡回指导,然后将画得好的投影仪上展示,并请学生来说一说。(师在学生的画上用不同颜色标出来各部分,并指出:这是电路实物图,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以后可以用符号来画,那时,就是电路图了。)
2、讲解水果电池的组成
师:我们刚才动手做了实验,又画了图,那么你觉得我们的水果电池可能分成几部分呢?(金属片,水果,电流表和导线)
师:是的,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作电极板、电解质溶液、外电路。
3、师:你觉得这三个概念,理解最困难的是哪一个?(电解质溶液)
出示资料卡: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4、师:现在你们对电解质溶液一定有所了解了!那么大家估计一下,大概还有哪些东西我们也可以来制作这样的电池?(梨、桔子、萝卜、土豆等)其实不只是水果蔬菜可以制作电池,你们,老师,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电池。人也可做成电池?你有办法吗?我们怎么把电极板和人连起来?
方法:
1、双手捏住电极板。
2、将电极放到舌头上 。
(这时,要注意卫生,当心短路。舌头感觉。)
四、实验拓展阶段
1、师:我们已经做了一组苹果做成的水果电池,细心的同学们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产生的电流都一样大吗?(不一样)
师:你认为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说很多)我们一边实验,一边可以填写这种实验记录单。大家经过实验,经过讨论,可以把实验的现象,研究的结论记录下来。
2、学生做各种电池实验,并填单。
汇报,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说一说研究成果。
3、师:大家都玩过玩具电动汽车吧!有的电池只要一节,有的会要两节、四节甚至更多,电池的多少会影响它们吗?那么我们的水果电池如果一个一个联起来,估计它的能量会怎么样?(课外研究课题)
五、活动总结阶段
师:同学们,科学是十分严谨的,就以一个小小的水果电池来说,我们做得可能不一定完美,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做实验时我们要细致、严谨。
师:我们今天做了水果电池,也研究了它们的一些小秘密,你认为有什么收获吗?
师:我们下课后可以结合今天的活动,继续研究其他水果电池,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书籍,来写写科技小日记,或者科技小论文。我想,这样会很意义的。
有趣的电池幼儿园教案 篇3
一、创作背景:
材料名称是“有趣的电池娃娃”,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教玩具。
活动区角内,幼儿们收集了娃哈哈瓶、电池、汽车等废旧材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很喜欢玩电池,很认真地滚电池。电池又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让旧电池变废为宝,真正挖掘电池的教育价值,一物多玩,是我们教师所要想的,因此,制作了这个教玩具“有趣的电池娃娃”。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电池娃娃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这样,真正发挥电池娃娃的教育功能,使幼儿玩中发展,玩中
二、功能:
1、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探索电池娃娃在斜坡道上滚的现象观察其变化,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3、发展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虚心请教别人,增强合作意识。
三、玩法与提示:
取出电池娃娃放在斜坡道上滚,自由探索,发现其特点。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随意取电池娃娃在坡道上滚。
第二层次:尝试把电池娃娃放在不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三层次:同伴间合作竞赛,一起玩电池娃娃,并学习记录。
有趣的电池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功能。
2、在尝试性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培养幼儿尝试性精神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灯泡、铜丝、电池
2、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
3、电池以及各种电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灯泡,引出主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教师接上电池,让灯泡亮起来,告诉幼儿原来电池里藏着电,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提问:
——你知道电池还有什么用处吗?
——总结:电动玩具、遥控器、闹钟里都需要电池。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己尝试装电池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种玩具,请你想办法把电池装进去,试试能不能玩。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玩,有的小朋友不能玩呢?
——告诉幼儿电池装错了就不能玩。
2、认识电池、电池盒
(1)幼儿自主观察电池
——原来,在电池上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请你分别看看电池的两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电池的一头是平的、一头是凸的。电池的表面还有“+”、“-”的符号,它们叫做“正极”和“负极”。
(2)认识电池盒
——电池盒里同样也有这样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电池盒的一头有弹簧,一头是平平的。
3、介绍装电池的方法
——认识了电池和电池盒之后,我们要送电池回家了。
——先找到电池的负极,和电池盒里凸出的弹簧做好朋友,再一起装进去。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试一试。
4、幼儿再次尝试安装电池。
(1)提醒幼儿看清标记后再正确安装电池。
(2)成功的幼儿自主玩玩具。
(3)观察有没有装错电池的幼儿,集体帮助他正确地安装。
5、认识各种不同电池的外形与用途
(1)出示课件,认识方方的蓄电池、小小的纽扣电池、大大的手机电板、充电电池等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想一想:电池可以用很长时间吗?不用的时候该怎么办?(应将电池取出,以免腐蚀器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池,还学会了怎样正确地装电池,最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玩具里的电池用光了,你会怎么做?”
2、介绍环保小知识
(1)玩具里的电池可以放到遥控器里,因为遥控器需要的电量很小。
(2)废旧的电池一定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内,因为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