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精选4篇)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精选4篇)

时间:2025-08-27 12:00: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作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绝句》,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里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绝句》,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里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春天的美)

2、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听完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安闲)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呀?生介绍完后,师出示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指名学生读。

3、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课件出示词语:迟日泥融燕子沙暖鸳鸯)

(1)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看图后再指导读鸳鸯,注意“鸳”是前鼻音鸯”是后鼻音

(2)指导学生书写“融、燕、鸳、鸯”这四个字。

4、这些词语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指名读)

6、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生齐读。

三、细读感悟诗意

1、了解诗题。

师:大家知道诗题的意思吗?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4、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迟目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迟日: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日、江山、春风、花草)你能用一些修饰词来形容这些事物吗?(学生交流)

(3)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4)这么美好的春色用诗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什么,请大家齐声说出来

丽、香。

5、师引导:“春风花草香”,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小动物也被吸引出来

6、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①“融”是什么意思?(融化)

②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筑巢玩耍、报告春天的来临、啄食……)

(2)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自由交流,师指名说

课件出示: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7、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练习把整首诗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8、指名读、背诵

四、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诗的意境

1、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吧。

2、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就让它们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板书设计:

绝句

迟日江山

景物春风花草粗笔勾勒春光景色美

动物燕子飞工笔细描动物显生机

鸳鸯睡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点: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⑴、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点: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⑴、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让学生在感受诗人笔下特殊风光的同时,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美,并得到情感的体验,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认识。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水诗的创始人是:谢灵运、陶渊明;田园诗的开拓者是:王维、孟浩然。

介绍山水田园诗。它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作者介绍。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承平年代,一生经历简单,40岁在老家隐居,后来赴长安考进士落第,到吴越一带漫游,几年后回到家乡,曾在张九龄幕中任从事。他既有魏晋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三、鉴赏诗歌。

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四、思考:日暮为什么会撩起诗人新的愁绪呢?请结合下列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五、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这时,只有中的孤月与自己亲近,寂寞之心似乎寻得了慰藉,但这一点喜悦不能驱散诗人的团团新愁,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还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清月近人”,这画面让我们一见到的清澈平静的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水流入思想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心随月去的意境。

六、朗诵这首诗

1、学生齐读。

2、听音频资料,再齐读。

3、请个体学生展示。

4、同桌之间互读,逐步完善。

(诵读中体味诗的情感,把握诗的节奏)

七、归纳山水诗的特点。

思想内容:

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

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

4、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