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精选3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精选3篇)

时间:2025-08-22 16:34:01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1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默写。

2、疏通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气势,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正确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chóu dài chuàng zào mín zú bù xiǔ

( ) ( ) ( ) ( ) ( )

pǔ xiě jǐng xiàng shī piān lián mián qǐ fú

( ) ( ) ( ) ( )

qū zhé wān yán

(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二、总结课文。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沧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板书: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背。

3、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4、指名背诵,赛背,齐背。

四、课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诗篇()的景象()的绸带

()的长城()的运河()的祖先

2、多音字组词。

dōu()xínɡ()qū()

都行曲

dū()hánɡ()qǔ()

3、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嘉峪关,像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像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的、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板书:长城和运河。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长城,并引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几个词语。学生对以上词语的引用不成问题,只要在远看长城全貌时加以运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但观察顺序要在文中体现,不一定要出现“远看”、“近看”之类的词语,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文章中加以运用,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句,可见作者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往下俯视的,再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一句,作者的观察顺序为远望。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知道写作时前后的连贯和观察的方法。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运用课后练习4提供的词语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背诵训练中,抓住关键词语了解景物特征,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根据提供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练习4。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通过二年级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古代三个伟大的工程:故宫、长城、大运河。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就是《长城和运河》,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或运河的情况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让我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先去看看长城吧!(出示图片)

谁来结合课文讲讲你对长城的印象。

“蜿蜒”和“曲折”有什么区别?

2、指导学生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注意要突出景象的奇异)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里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奇异、了不起、罕见……)

5、引读“东起山海关……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为什么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名读最后两行,这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一开始是惊喜,接着是赞美,最后是敬佩和自豪)

(1)、自由读。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评议。

(3)、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谁来说说这又是一番怎样的奇异景象?

3、观察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音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成(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4、引读“北起首都北京……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这些“奇迹”是谁创造的呢?

5、指导朗读。

谁来说说这一部分和前一部分的区别?

同座位互读,互相纠正。

指名读,评议。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人民的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创造

(五、)我的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她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诗歌。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质疑。

3、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如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

4、正确读文,学会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打上重点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给生字扩词;

(5)指导学生书写

①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蜒”、“篇”、 “谱”的字形;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熟读诗歌,了解长城和运河。

(1)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或小组读)

(2)集体交流问题: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片段练习《长城》,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3、拓展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1、温故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熟了诗歌,了解了诗歌大意。回忆一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

3、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会向别人介绍长城和运河,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自主探究,自读解疑

学生围绕问题边看图边读诗歌,不懂的地方打上“?”。

5、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观察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第2节

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引读)(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8、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9、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0、质疑、解疑。

11、课堂小结。

1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展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3、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长城、运河图。

课时计划:2课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