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2025-08-17 18:57: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理解:

根据科学课教师用书的《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比较、估计、讨论、合作和实验等多种方式,以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来深入了解水的一些基本特性”。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特性。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应用这一特性,自己想办法来比较水的量,并丰富对这一特性的体验。比较水的量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性。

材料准备:

有两个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例如两个球或两个正立方体。同时还有两个大小相近但形状迥异的物体,比如形状差别很大的石块。此外还有若干套塑料瓶,每套包含三个,它们的大小和形状都有明显的差别。另外还有若干个塑料杯和塑料瓶,它们分别组成了若干套,每套中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相同的。其中的塑料瓶可以将小瓶口割去,使其成为直柱形容器。最后还有直尺、量杯和量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研究课题,进行比较固态物体大小的体验:

1、出示两个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发现它们的不同的地方时,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两个大小相近而形状迥异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们哪个大些、哪个小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出示3个装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请你们研究一下,哪个瓶里的水多,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比较水的多少,需要对长、宽、高三个维度同时考虑,显然仅仅靠目测是不可能的,这就引起了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使其中两个维度转化成相同的状况,这样,只要考虑一个维度就可以比较了。这就需要用上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性质了。)

(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研究整理汇报内容)

三、讨论:要确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们想用什么办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五、汇报实验结果,着重说明:

1、操作过程和方法;

2、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把原来装水的三个瓶子和实验中用的瓶子比较,讨论:

1、两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为什么后一组材料能确切地比较出水的多少;

3、如果是两块大石头,能用这个办法比较吗?为什么?

(这个对比是关键。首先,观察瓶子的.形状来判断装在里面的水的形状;其次,了解如何改变水的形状,通过调整两个维度,使其变成底面积相等的形状,以便进行比较;最后,与没有这种特性的固态物体进行对比,加深对这种特性应用的理解。学生叙述时,不必要求太严格的表达,只需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七、介绍量筒,测量出各瓶里水多少的准确数据,考虑:为什么它能起这样的作用。

八、想办法用量筒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固态物体的大小。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不能直接将固体放入容器中进行比较,而必须借助水来将固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行比较,这也是水这一性质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尝试方法。)

九、小结:从具体的依据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问题并自己设计方案。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让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量筒。

培养学生注重真实的观察和质疑精神,培养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四个不同规格的瓶子、量筒、小勺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个瓶子、2个相同的一次性杯子、若干小杯、弹簧秤、尺子、彩色笔、量筒、小桶、记录单、有刻度的茶壶。联系实际生活情境,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不同饮料的容量。

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实验工具来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饮料的容量。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种要对比的饮料,例如果汁和汽水。然后,将瓶子放在水平的台面上,并用彩色笔在瓶子的侧面标出几个等距的刻度点,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尺子测量瓶子的高度。接下来,使用量筒将一定量的果汁倒入一个一次性杯子中,然后将另一个相同的一次性杯子放在弹簧秤上。注意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然后,将果汁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以保证它们的容量是相等的。重复上述步骤,但这次使用汽水代替果汁。确保每次都记录下弹簧秤的读数。最后,将记录单上的数据整理出来,计算出果汁和汽水的平均重量和容量。通过对比两种饮料的平均重量和容量,我们就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多少。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测量,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饮料的'容量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比较其他不同类型或品牌的饮料,并探索他们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增加对生活中科学原理的理解。

揭示课题。探究“比较液体的多少”出示4个容器(容器1和容器2相同,但容器2的液面较高,容器2和容器3的液位相同,但容器3更宽,容器4的液位比容器3低,但容器4比容器3更宽)质疑:哪个容器中的液体最多?哪个容器中的液体最少呢?

学生猜想。

提出要求:哪一瓶水装得最多?我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提出几种方法来进行证明吗?请各组先进行讨论,然后比较一下哪个组提出了更多的方法。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设计方案。

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要注意分工合作。

各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课堂上使用的3号水比4号水多。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确定两者之间的数量差异呢?下面是一个解决办法:我们可以使用量筒和毫升的概念来测量水的多少。首先,我们可以用量筒来盛放一定量的3号水,然后记录下所盛放水的刻度值。接着,我们重复这个过程,但这次换成4号水,并记录下刻度值。最后,我们比较两组记录的刻度值,就能得出3号水与4号水的数量差异。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3号水到底比4号水多多少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水的多少,去解决这个问题。

验证5毫升水大约是一汤匙。

猜3号瓶、4号瓶大约是几毫升。

让学生用量筒验证。

①先介绍使用量筒要注意的事项。

②学生动手测量。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师生共同讨论产生误差的原因。反思总结学了“比较水的多少”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

注重事实,勇于提出独特见解,乐于合作和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准备课前所需材料:

4个饮料瓶、弹簧秤、带提环的杯子、相同大小的塑料瓶、漏斗、一次性杯子、天平、铁钉等。

重点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量。难点在于设计各种比较方法。

导入部分:

请大家将桌上的`4个瓶子取出来,仔细观察1号瓶和2号瓶。(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为什么?

观察猜测:

瓶子一样大的水位高就多。

再加点难度,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3号瓶和4号瓶,这两个瓶中的水谁多?谁少?

瓶子不同,水位不同,哪一杯水更多?学生想办法:倒入相同容量的瓶子中;画出刻度;测量重量;用相同杯子比较杯数;喝下去,比较肚子的容量大小;打孔,比较哪个先流完。

讨论实验方案:

(1)准备选用哪种方法?

(2)需要什么材料?

(3)小组内怎样分工?

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哪一瓶水含量更多?我们团队有哪些成功经验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我们认为哪种方案最科学、最简便?能否详细说明理由?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

注重事实,勇于提出独特见解,乐于合作和交流,培养自信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准备课前所需材料:

4个饮料瓶、弹簧秤、带提环的杯子、相同大小的.塑料瓶、漏斗、一次性杯子、天平、铁钉等。

重点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量。难点在于设计各种比较方法。

导入部分:

请大家将桌上的4个瓶子取出来,仔细观察1号瓶和2号瓶。(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为什么?

观察猜测:

瓶子一样大的水位高就多。

再加点难度,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3号瓶和4号瓶,这两个瓶中的水谁多?谁少?

瓶子不同,水位不同,哪一杯水更多?学生想办法:倒入相同容量的瓶子中;画出刻度;测量重量;用相同杯子比较杯数;喝下去,比较肚子的容量大小;打孔,比较哪个先流完。

讨论实验方案:

(1)准备选用哪种方法?

(2)需要什么材料?

(3)小组内怎样分工?

汇报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哪一瓶水含量更多?我们团队有哪些成功经验和教训可以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我们认为哪种方案最科学、最简便?能否详细说明理由?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