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 有关黄山游记作文五篇

有关黄山游记作文五篇

时间:2025-09-02 10:38:01

以下之奇:

首先说,黄山的松为第一奇。一方面奇在它的形状上,什么迎客松、黑虎松、联理松等等——维妙维肖,简直就象人工修剪的一样;另一方面奇在它的生命力上,在几乎没有土壤的山峰的石缝中它也能生长,远远望去那树简直是挂在陡峭的山峰上。我分析其原因,不是它不需要土壤和水分,而是黄山一年四季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处在阴雨天,足以供给它生长所需的水分,但这在我们北方是不可想象的。三奇是在它的生理特征上。据专家考证,黄山松是为了适应其高寒的气候环境,由马尾松衍化而来的树种,它的松针比马尾松的松针短一半多,树皮也比马尾松为厚,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才有这独一无二的“黄山松”。这一物种的出现体现了自然的力量,是黄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创造了黄山松。其实黄山松的松针并不比北方的松针短,足有六七公分长。刚开始我还有些疑问,这么长的松针还说比不上马尾松的一半?但是等你看到山下的马尾松那接近二十公分的松针时,你就不得不信了。

黄山的二奇为险峰。之所以称之为险峰,是为了区别于奇松,否则称之为奇峰更为准确。一方面奇在它的陡峭上。黄山峰的陡峻简直无法形容,用数字来表示就是坡度接近或等于九十度。走在登山的石阶上,胆小的人不敢向下看;当你提心吊胆地走过一段石阶,回头再看后面的游人,简直就是贴着石壁踩着云雾行走。因此,有人说“黄山有华山之险”,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另一方面奇在它的峰松合一上。一般的山峰尽管形状各异,但多为岩石突起,而黄山的山峰则神奇地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黄山松,这些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黄山松,给古峰增添了活力,增添了神韵。三奇体现在由于自然的神功,使黄山峰的石体被碉塑成不同的形象,加上后人的想象,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我不同意怪石的说法,因为那样就把黄山峰的神秘给贬低了),像鳌鱼峰、莲花峰、猪吾能等都是活灵活现。

黄山的三奇为云雾。我认为,大凡高山都会有云海,这不足为奇。但黄山的云雾却较其它山峰为奇特。由于黄山多阴雨天气,云雾量大,再加上风大、峰尖(空气阻力小),云雾移动速度非常快,眼见若大一座山峰,正要对着它拍照,等你刚摆好姿势,那山峰却不见了(被云雾所掩盖),没过几分钟它又出现了。刚才还是漫天飞雪,能见度不过三百米,没一会儿又出了太阳。导游有些吹嘘地说,冬季游黄山,一天过四季,这话也不无道理。

温泉并不是只有黄山才有。但黄山的温泉奇在他生在黄山脚下,如果你冬季登黄山,赶上山顶下雪,享受了冬天景致;下到山下就是春天和秋天的感觉;再进温泉一泡就立刻可以感受到百天的酣畅。使你能够真正体验到一日过四季的感觉,这也可算是一奇吧?

黄山的四奇就是冰雪。黄山处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每年最冷的时候也就是零上十度左右。但是当我于十二月中旬登黄山时,山下只是看到阴云密布,可是山上却是漫天飞雪,能见度不足三百米。导游风趣地说,下雪时游黄山,就是抬头看雪,低头看路,两旁看松树(所有的奇峰都被掩埋在云雾里)。对于广东的游客来说,在黄山看到冰雪是比较神奇的,可是对于我这生活在黑龙江的北方人来说,冰雪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我说的'冰雪,不是单纯的冰雪,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松雪”,是大自然用冰雪在树枝上为人们创造出的奇景。纷飞的雪花被疾风吹动,挂在树枝上形成冰凌,冰凌在树枝上面沿风吹来的方向生长,依靠树枝的托力,可长到二至三公分,火树银花,其壮观简直超过北方的“雾松”。更让人不可思意的是,飞雪落在黄山松的松针上,在环形生长的松针上长出白色的冰凌环,每一簇松针都像是一朵绿心白瓣儿的花朵,远远望去每棵松树都是一个大花篮,一棵连一棵,真是美极了。其神奇不仅在于好看,而更在于它是用绿叶与冰雪扎成的花朵。

总之,黄山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大自然赐与我们的瑰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找机会亲自去黄山亲自体验一次吧,我保你不虚此行。

黄山游记作文 篇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奇松、怪石、云海……构成了一幅美丽奇特的画卷,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震撼我的心灵。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它是国之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第一天,我们坐索道去玉屏站,“小房子”快速上升,我坐在里面往下看,幽幽深谷,松树布满深谷,绿油油的一片。过了一会儿,周围白茫茫的一片,笼罩着山峰,我感觉身在云海之中。这时,我特想和孙悟空一样,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穿梭自如。

我们到了站后,直奔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到了迎客松,人山人海,大家都排队和它合影。它展开茂密的松枝,在微风中摇动,好似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也有幸和它合了影。

然后我们又去了百步云梯,它位于莲花峰的峭壁上,非常陡峭,寸步难行。我们缓慢前行,因为前方就是一线天,那里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天空,蓝天仅此一线。往下看去,腿抖得厉害,不敢挪动,我再也不敢往下看了!

第二天凌晨4:30,我们冒着寒冷登上光明顶,占据有利位置等待日出。光明顶海拔1860米,和天都峰、莲花峰形成黄山三大主峰。5:30左右,天边出现霞光,远处,几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过了一会儿,云雾缭绕,人群议论纷纷,我也很担心看不到日出。6点,霎时云雾散去,太阳露出小半个脑袋,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太阳缓缓升起,散发出微微光芒。不多时,太阳整个身体都露了出来,发出强烈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照耀着人们,我的身体立刻暖和起来了。

走了一小段路,突然发现正前方,云雾遍布在山峦中,游客们驻足欣赏眼前的风景,有的说:“这是棉花!”有的.说:“这不是皑皑白雪么!”还有的说:“这简直就是棉花糖呀!”这云海的风景就像仙境一般,真是美不胜收啊!

接着,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往西海。我手拄拐杖,向山谷方向走。我们走在幽静的山路上,外面就是悬崖峭壁。往下看,松林苍翠欲滴,枝繁叶茂。山石矗立在眼前,像石笋一样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雄伟壮观。灰白色的山体上,有墨迹色的线条,松树屹立在石缝之间,苍劲挺拔,顽强生长,点缀着崇山峻岭,使整个山脉增添了勃勃生机,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黄山,让我流连忘返,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到爬山的乐趣,欣赏到优美迷人的景色。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黄山游记作文 篇5

缆车上饱览了黄山风光,我们下了车。阵阵浓雾登时笼罩了我,我们置身于一片纯白。从栏杆往下看,远处的山无影无踪,近处的山,也成了一团黑影。我一边感叹置身云雾的闲适、无拘无束,一边埋怨起能见度低,赏不到景的烦恼来。天气可真有两面性!

顺着一条一米宽的小径缓缓下坡,半路不时有见顽强的黄山松拱破了路面,独成一景。我怜爱地轻轻抚摸着粗壮的松,为它们的毅力和生命力感慨一番。

稍作跋涉,我们到了石笋杠。对面,是土黄色的,遍地的石峰。一片的黄中却有些星星点点绿的点缀:石缝中,冒出了棵棵苍松!在此点缀下,我放眼远眺,绝无颜色之单调。脚下,白如牛奶的云烟正轻轻拂动,厚重极了,完全透不过视线。如梦,如痴,如醉地遮住了下半“石笋”。上半“石笋”,突然像极了云海中的船队。在云的衬托下,绿得更青翠,黄得更纯净,我不禁觉得:即使是真神仙之居,也能比这好多少呢?!

回首遥望,方才走的小径,竟是悬空之路!我惊出一身冷汗。此时再望从上往下的游人与路,已织成了一条链子。想必刚才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瞧了瞧左右,皆是些松林、峡谷等美妙之景。我目不暇接,四处之美景都欲凝视,却情知只有一双眼睛。

云雾又起了变化:先前团作一团的浓雾忽而缓缓扩散开来。雾透明起来。此时,它又如清水,清澈见底,露出下面深不可测的峡谷来。峡谷里,树木都拥在一起,使其绿得更深,仿佛马上就能滴下绿的.溶液。一条山涧流过,纯的能看见下面棕色的土。我在极度紧张中镇定下来,小心跨前一步,充满敬畏地赏着谷景。云雾又开了些,我看得更清楚了。那暗绿随着山坡直往下斜,高低不平,我也一次次赞叹。

初上黄山,黄山便给了我这份视觉的厚礼。我沉醉于此,直到相机一次次记录下此情此景,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