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alysis发布第六年度全球加密货币采用指数,将印度列为2025年草根加密采用率最高的全球市场,美国位居第二,巴基斯坦、越南和巴西紧随其后。这项研究发布于2025年9月2日,摘录自即将发布的《加密货币地理报告》,通过结合链上与链下数据,对151个国家/地区的普通用户和机构加密资产使用广度与深度进行综合排名,而非仅依据表面市值。
2025全球加密货币采用报告
排名核心由四个子指数构成的综合评分:中心化服务接收的链上价值;中心化服务接收的零售级链上价值;DeFi协议接收的链上价值;中心化服务接收的机构级链上价值。Chainalysis表示会对各国在各支柱领域进行评分,根据人口和购买力等因素加权,最终取几何平均数生成0-1标准化分数。该公司强调规模效应,指出其数据涵盖"数亿笔加密交易和超130亿次网页访问",同时承认基于网络流量的地理定位存在局限。
方法论上,2025年出现显著转折。Chainalysis"移除了零售DeFi子指数",认为该指标过度放大了"相对小众的行为",新增了捕捉超百万美元转账的机构活动维度,反映ETF通过后专业投资者参与度激增的现象。报告称此举旨在"更完整呈现全球加密参与度,同时涵盖自下而上(零售)和自上而下(机构)活动"。
主榜单凸显亚洲比重。印度在总榜及全部四个基础类别中均居首位;巴基斯坦和越南与其共同占据全球前四,巴西位列第五。尼日利亚、印尼、乌克兰和菲律宾分列六至九位,俄罗斯联邦第十,英国第十一。值得注意的是埃塞俄比亚和也门分别以第十二和第十六名首入前二十,日本第十九,阿根廷第二十。Chainalysis将区域动能归因于亚太主要市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使用量的同步激增。
区域资金流数据深化了这一图景。截至2025年6月的十二个月内,亚太地区接收的链上价值同比增长69%(从约1.4万亿美元增至2.36万亿美元),成为增速最快地区。拉丁美洲以63%增幅紧随其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52%。绝对值方面,欧美仍占主导,期间分别接收约2.6万亿和2.2万亿美元;北美活动在机构重新参与下增长49%,欧洲上升42%。中东和北非地区增长33%。
经人口调整的指数呈现不同景象,凸显加密渗透率与国家体量的相对关系。据此,东欧表现突出:乌克兰第一,摩尔多瓦第二,格鲁吉亚第三,领先于约旦和香港特别行政区。Chainalysis认为该地区领先源于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及高技术素养,使加密资产在财富保值和跨境转账中具有吸引力。越南在此视角下再次位居前列,印证其广泛的零售参与基础。
稳定币仍是全球加密商业的纽带。Chainalysis发现USDT和USDC交易量持续碾压同类,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USDT月均处理超1万亿美元,USDC月均约1.24万亿至3.29万亿美元,即便更多受监管或区域性定制代加速涌现。例如EURC月交易量从约4700万美元增至超75亿美元,PYUSD从约7.83亿美元攀升至39.5亿美元。
报告将这些资金流置于监管框架变革中分析——如欧盟MiCA稳定币制度和美国GENIUS法案体现的立法势头,同时支付巨头拓展商户通道与主流加密平台推进银行卡整合。
关键发现是对中心化交易所法币入金通道的分析。"比特币以显著优势领先",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法币购买量超4.6万亿美元——是非BTC/ETH的Layer1代币(约3.8万亿美元)的两倍多,稳定币达1.3万亿美元,山寨币约5400亿美元。美国是最大法币入金国(超4.2万亿美元),韩国次之(超1万亿美元),欧盟略低于5000亿美元;比特币在英美法币流入占比尤其显著,分别达47%和45%。
截稿时比特币报价110,518美元。